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藏博物館新館:讓神秘的藏地文化大放異彩

西藏博物館新館:讓神秘的藏地文化大放異彩

博物館是一條長長的時光隧道,我們通過博物館與斑駁的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凝固的文化與財富的發展史,是人類時光的回溯和地方歷史的見證。

2017年10月,隨著西藏博物館新館建築工地上鏟下第一方土,標誌著這個經過長達4年精心籌備的項目正式開工。由中國建筑西南院設計研究院(簡稱:中建西南院)精心設計的項目方案將從圖紙慢慢變成現實。三年後,這個被賦予新生的「世界屋脊最大博物館」將讓更多人領略雪域高原的神秘文化。

匠心傳承打造高原之魂

於1999年開放的西藏博物館西藏博物館坐落於拉薩市羅布林卡(夏宮)東門外附近,北望布達拉宮。建成以來,它作為西藏悠久歷史與璀璨文化、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窗口,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同時,它也是中建西南院老一輩建築設計師的優秀代表作品,曾作為藏式建築的典範,榮獲建築設計行業的最高獎——國家金獎,並曾作為藝術品入選全國美展。

可以說,西藏博物館是地域文化、藏式美學和現代建築技藝巧妙交織而成的一部藝術品。

但因為時代的發展,老館的使用面積越來越無法滿足現代功能需求,西藏自治區通過多輪專家研究論證,決定在原址上進行改擴建,仍由中建西南院設計。

通常來講,改造項目往往有較大的局限,也更容易引起爭議。而對於此,項目總負責人、中建西南院執行總建築師劉藝的回答充滿自信,以及對原作的深深敬意:新老之間不是對立關係,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成長。優秀的老館設計給了我們如此完美的「基因」,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他順其自然生長起來。」這個觀點也同時得到設計老館的總建築師、中國建築設計大師趙擎夏老先生的充分認可,已過古稀之年的他作為項目總顧問,參與項目方案前期工作,並多次提出寶貴建議。

如何在延續博物館原有設計風格的基礎之上,滿足博物館的新需求,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此,中建西南院設計團隊會同博物館業界各類專家展開多次討論,重新梳理新館定位、仔細衡量博物館老館價值、嚴謹推敲新館功能……反覆的溝通中,設計團隊不斷探尋滿足所有要求的可能性。

設計師的精耕細作,成就了最終成型的方案:有節制地拆除部分不適老建築,原本局促的用地上,被適當的拓寬,取自西藏傳統壇城意向的空間布局,左右對稱,並向上逐層退收,建築面積擴大約5倍。更難得的是,新館設計繼續延續了舊館建築的根脈和肌理,老館設計最標誌性的主立面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與新館入口分立於用地的西、北兩側,彷彿隔空對話。新老館之間,通過一個通透的玻璃陽光大廳連接,讓新老建築和諧融為一體,共同講述動人的藏地文化。

正如,此前團隊所期望的那樣,新館設計是「以匠心致匠心」,在中建西南院設計團隊的代際傳承中,西藏博物館將翻開新的一頁。

創新理念詮釋新藏式密碼

博物館建築的設計與修建,彰顯著藝術審美的品位,而藏民族本身就有很高的美學造詣。

與其說這是一次建築設計工作,倒不如說它是一場文化與技藝相結合的修行。這一次,一個個設計精英們心甘情願地變成了謙卑的學生。在文化展廳,他們用心記錄每一件臧品的來歷和特性;在高寒地區,他們走訪藏地民居,耐心傾聽當地百姓對本民族文化的真實訴求;在工作室,他們仔細嚼讀難懂的古籍;只為探求到底什麼是藏文化精髓的密碼?

金頂、紅牆、白宮、石砌牆體……色彩濃郁,用材獨特,這些藏式民居獨有的特色元素。但作為現代化的建筑西藏博物館新館應該以怎樣的面貌呈現在世人之中?是照搬舊時形式,還是以現代的建築語言表達傳統的魅力?

設計團隊認為,西藏博物館應該是藏地文化從傳統走向未來的一座橋樑,因此新館設計以傳統的藏文化元素為基點,以全新的表達方式予以實踐。在高低錯落的新館建築中,設計以金色銅板、銅網、石材幕牆替代了黃土、木、石砌等傳統用料,與傳統建築神似而非形似,使人既能從傳統中充分感受到西藏的現代開放,又能從現代中細細品味藏文化的獨特魅力。

但當現代的表現手法與當地的傳統發生衝突時,他們選擇最大限度的尊重,「因為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是客人,文化才是主人!」

而最具創意的建築屋頂更體現設計師的匠心獨運。藏式金頂是極具特色的藏式建築標誌性符號,它也是藏文化中「權威和聲望」的象徵。設計團隊保留了金頂的形式,而用更輕型的鋼結構取代傳統木結構和老館的琉璃瓦。屋面形態設計突破了傳統建築中「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利用玻璃與鋼結構鏈接讓室內可以借到大片天光。當「日光城」充盈的陽光鋪滿整座城市,明亮的陽光透過玻璃屋頂灑進大廳,給這幢雄偉的建築帶去生機,金色屋頂在陽光的照耀下綻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不只是博物館,更是藏文化交流中心

作為屋脊最大博物館,西藏博物館擁有館藏52萬多件,其中不乏許多集藝術、歷史、科學價值於一身的珍品。由於面積和時代局限,老館沒有完全發揮利用文物與展示功能空間,大量文物只能庋藏於庫房中。

新館設計不僅要求要讓豐富的館藏文物儘可能「出場」,更要讓他們「活過來」。這是設計團隊本次面臨的最大挑戰。隨著人們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重視和充分理解,本次西藏博物館的功能定位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它的價值,已經從原來單純的「文物收藏與陳列的地方」轉化成為歷史信息的挖掘者和傳播者。

如何利用空間讓館藏文物更好地傳播藏文化?如何讓博物館融入西藏當地居民生活?如何讓博物館加強學術研究功能?

設計團隊對博物館功能進行了合理整合與規劃,並有針對性的進行空間布置。於是,新建展廳層高提高到8米,庫區提升至4.5米,為設備安裝與展陳設計預留足夠的空間;原有的老館被改造成圖書閱覽室、兒童活動室、博物館之友、特色藏餐廳……新館設計賦予博物館更多公共服務功能,並設立獨立的「藏文化研究中心」,通過多維度的空間打造,激活文化,讓博物館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同時,關注於參觀者體驗和運營便利性,新館設計引入高科技手段,基於博物館核心業務需求打造「智慧博物館」,以一個或多個實體博物館為基礎,在文物尺度、建築尺度、遺址尺度、城市尺度和無限尺度等不同尺度範圍內,搭建了一個完整的博物館智能生態系統,真正實現智慧服務、智慧保護和智慧管理。

西藏博物館新館建成後,這裡將成為藏文化傳播與對話交流的中心。它將繼續見證西藏的發展,促進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讓神秘藏地文化在傳承中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後記:建築不僅僅具有商品屬性,更是人類精神、文化傳播的有效介質,在文化設施發展相對滯後的當下,作為央企設計大院,中建西南院將更加主動地介入到地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中去,這是責任,也是榮譽!——設計師語

文/中建西南院

「建築匠人」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築匠人 的精彩文章:

超大型航站樓設計實踐與思考——新白雲國際機場T2航站樓設計

TAG:建築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