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元勛蔡鍔傳奇之五十:國葬嶽麓
原標題:護國元勛蔡鍔傳奇之五十:國葬嶽麓
護國元勛蔡鍔(1882-1916)
在全國各地悼念蔡鍔的活動中,人們紛紛認為,蔡鍔為民國再造立下殊功,國家非給予特別的優恤不足以表彰其不世之功。於是有國葬蔡鍔之議。其首創者應為湖南省長兼督軍譚延闓。
11月10日,譚延闓通電各省:「驚聞蔡公溘逝,悲悼同深。溯自辛亥以來,此公義旗首起,艱險備嘗,締造共和,厥功最偉。且頻年為國宣勞,家無積資,尤堪慟惜。國家追念元勛,自應賜予國葬,並於立功省份特建專祠,暨擇地豎立銅像,遺族從優議恤,庶足以示尊崇而昭激勸。」
譚延闓此議一出,人心大同,立即得到各方的贊同和響應。
12日,梁啟超致電參、眾兩院議長:「譚督提議請政府為蔡公舉行國葬,各督長多同茲希望,乞極力主持。」並致電副總統馮國璋和各省督軍、省長,呼籲為蔡鍔「賜予國葬,並於京師及立功省份建專祠鑄像,益彰國家崇德報功,矜式來茲之至意」。
14日,康有為也致電黎元洪、段祺瑞云:「四川督軍蔡鍔,德性清粹,文武兼資。昔督雲南,威惠流布,吏民懷德,西南晏然。及見忌被幽,養晦燕京,抗袁逆謀,艱關出走,匹夫唱義,舉國響臻,泊戰艱難,功成不伐。微松坡乎,今為洪憲之世矣!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抑可謂鞠躬盡瘁,以死勤事。國葬大典,正為斯人。我國報功,禮亦宜之。公軫念元勛,伏希交國會議行。不勝大願。」
15日,張謇又致電黎元洪、段祺瑞等人呼籲為蔡鍔舉行國葬:「蔡公松坡,以義立人,以勇殉志,捨生負氣,異口同悲。頃聞有人提議國葬,竊謂當今無愧此禮者,惟蔡公一人。願俯恤眾情,俾成此舉,使海外知中國自有巨人,後世知今日克持公道。」
16日,唐繼堯、陳炳焜、劉顯世、任可澄、呂公望、羅佩金等與蔡鍔「始終共事,知之最深」者聯名致黎元洪、段祺瑞,要求為蔡鍔「賜予國葬,並將事績宣付史館立傳,准予京師及立功省份建立專祠,鑄造銅像,以彰國家崇報之典,而為後來矜式之資」。
在全國各界的強烈要求下,12月5日,黎元洪向國會提出《國葬法》案和黃興、蔡鍔舉行國葬典禮案。兩案均先後得到國會的一致通過。18日,黎元洪下令公布中國第一部《國葬法》。22日,黎元洪又發布大總統令:「國會議決故勛一位、陸軍上將黃興、蔡鍔,應予舉行國葬典禮,著內務部查照《國葬法》辦理。」
1917年1月1日,蔡鍔靈柩抵達長沙,次日由湖南陸軍第一師師長趙恆惕、督軍署政務廳長范治煥主持,隆重迎入城內,暫停設於陸軍測量局蔡鍔營葬事務所內。經湖南官紳議決並徵得蔡鍔遺族同意,蔡鍔的國葬期擇定在4月12日,墓地選定在嶽麓山萬壽寺後山。
長沙嶽麓山
4月11日晚7時,長沙隆重舉行蔡鍔追悼大會,大總統黎元洪特派代表譚延闓、副總統馮國璋特派代表陳調元、國務院總理段祺瑞特派代表溫壽泉,參眾兩院、中央各部、各省督軍、省長特派代表,蔡鍔生前友好李鴻祥、郭人漳、蔣百里、章士釗、胡瑛、季雨霖、石陶鈞、譚人鳳、孫道仁、程子楷、劉揆一、覃振、周道腴、歐陽振聲等及梁啟超、熊希齡、王芝祥、孫洪伊等人所派代表,湖南軍政負責人並各機關、各道、各界代表參加大會。在哀樂聲中,全體與會人員先向蔡鍔遺像一鞠躬,接著譚延闓代表大總統黎元洪恭致花圈於靈前,行三鞠躬,並致祭文如下:
維中華民國六年四月,大總統特遣湖南省長兼督軍譚延闓,致祭於松坡上將之靈曰:昔聞朱邑,歿葬桐鄉。遺愛在民,民猶不忘。矧夷大難,再造玄黃。功在全國,實為國光。桓桓將軍,沅湘之傑。玉弩驚飛,金甌詫垂決。奮翼滇池,蜚聲騰越。專制剷除,共和建設。虎豹盤踞,蜩螗沸羹。莠言亂政,國體議更。微服出境,重蒞昆明。義旗高舉,公為主盟。白羽朝馳,蒼頭夕變。五省連橫,三軍激戰。讖失當塗,書廢封禪。赤縣重安,神州再奠。鞠躬盡瘁,公疾益深。國工寡效,就療東瀛。藝無岐伯,巫甚少彭恆。巨干中折,大命以傾。丹旐西歸,棲遲滬瀆。僚友長號,士民環哭。眎開國殤,禮崇報復。日月有時,葬我公□。靈轎將發,素車載過。哀音動魄,楚挽虞歌。佳城鬱郁,青冢峨峨。千秋萬歲,邈若山河。道左豐碑,表公行誼。圖書館成,竟公遠志。骨肉有歸,精誠不昧。頑廉懦立,以昭來祀。尚饗!
隨後,副總統馮國璋代表陳調元、國務總理段祺瑞代表溫壽泉、貴州督軍劉顯世代表雷世魁逐一恭致花圈於靈前,行三鞠躬,並宣讀祭文。追悼大會至深夜方結束。
蔡鍔墓廬
4月12日為蔡鍔國葬典禮既出殯之日。是日,蒼天垂淚,松濤啜泣,長沙「全城各樂戶戲院一律停止開弦,民間停止婚嫁,無論何人均不許宴會,全城下半旗三日以示哀悼」。湖南《大公報》刊登總編李抱一撰寫的時評《悼蔡公松坡》一篇:
維民國六年四月十二日,元勛蔡公松坡國葬於嶽麓山之陽,四方會葬者數千人。元首以次,國事鞅掌,不能行,亦各馳一介使來。薤歌相聞,素車屬道;市民空巷觀禮,亦相與欷噓。嗚呼,盛矣!
雖然,國人報公者,即謂此已至乎。公只手挽定共和,還諸國人,謂國人當兢兢業業,永保康寧也,垂死,猶以立國至計相敦勖,則公所責報於國人者可知已。今朝野隉杌,國事日不堪問,國人負公,且滋深,曾謂是戔戔小節,即足報公耶。嗚呼,國人曷自省也!
上午八時起,長沙城內大雨如注,狂風怒號,人們紛傳今日風雨太大,出殯將會改期。然而,九時,炮聲隆然,接連五響,蔡鍔出殯如期舉行。大總統黎元洪特派代表、湖南省長兼督軍譚延闓率文武官員與中央特派員、各省各處代表及來賓俱躬親執紼,經大西門向湘江碼頭步行送葬。此外,各國駐湘領事及軍、警、紳、商、學各界參與送葬者在五六千人以上。當天雖然大雨如注、泥淖沒踝,但送葬隊伍全然不顧,毫無倦容,秩序井然,沿途觀者如堵。
中午時分,送葬隊伍行至渡江碼頭,河岸上早已白布紮成一坊,前書 「英雄逝水」 四個大字,後書 「天柱雙傾」 四個大字;聯云:「舊事重提,伯仲勛名懷擊楫;萬方多難,蒼茫風雨泣同舟。」
岸邊停泊多艘軍艦及各種小船,均為載運會葬官紳所預備,另有一艘經精心安排、運載蔡鍔靈柩的大船,也已由白布圍繞,上懸一額曰:「若濟巨川」,聯云:「四方來者,於此觀禮;九原可作,知者是誰。」
由於風雨交加,江水洶湧,為安全起見,蔡鍔營葬事務所只得臨時通知,原定運載送葬人員過江的小船一律停開,中央特派員、各省各處代表及長沙各機關主管長官乘軍艦渡江,恭送蔡鍔靈柩上山。其餘參加送葬的各界人士只得臨江而返。蔡鍔國葬此後的盛況,當時有記者作了較為詳細的報道:
……移時,譚兼督至,即用南成船拖載柩船,放炮多響,解纜齊發,繞道上水陸洲,再由小河轉下二里許,於嶽麓書院對河冒雨上岸,先由一二師撥派軍隊數連沿途彈壓,上岸布置,仍如原狀。譚兼督披雨衣、著皮靴,率同外賓、各界代表徒步先遺族、靈柩而行,左右前後皆分布軍隊隨護。二時許,靈櫬抵墓地,由曾總辦指揮妥厝墓內,設祭案、陳祭品如儀,旋由大總統特派官譚延闓率同各會祭官員計二十餘人致祭,派范治煥為贊禮官,袁家普為讀祭文官,曾總辦率各軍官立於案左,美領事詹森率同駐湘美國官紳四五人立於案右,鳴葬炮十七發,奏軍樂,如儀行禮,禮畢,退位仍各乘原船而歸。時已鐘鳴五下矣。
在長沙為蔡鍔隆重舉行國葬典禮的同時,北京政府及各省省城均設位致祭。當時報紙有《北京公祭蔡公盛況》一篇,轉錄如下:
12日為前四川督軍蔡松坡君之國葬祭期,內務部特設祭壇於社稷壇大歲殿,門前扎松牌坊一個,上書「豐功偉業」四字,門內扎彩牌坊一個,上書「以勞定國」四字,殿中設松坡先生肖像,前列供品多件。兩柱上僅掛輓聯一副,上書:「師興滇南,誓斬毒龍,不使神州留污點;兵瀘捷水,力擒猛虎,那堪民國喪元勛。」此聯為北京豫學會所贈。是日上午,代理內務總長范源濂為主席,先祭一壇,後由各機關特派員,如將軍府徐保真、中國銀行徐恩元、湖南同鄉會代表黎尚雯、參議院議長王家襄(議員人數甚多,不及備載)。聞陸干卿(即陸榮廷——引者)亦到場祭奠。下午,隨來隨祭各界人士之與祭者,不勝枚舉,殿中設警察樂隊及樂舞生古樂,均奏極悲之調,聞之動人凄涼,頗足引起吾人崇拜英雄之念。
就這樣,為創立和捍衛共和而英勇獻身的偉大愛國者,我國近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民族民主革命家蔡鍔的遺體在舉國同祭之中,以國葬典禮安葬在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長沙嶽麓山上,永遠為後人所瞻仰和憑弔。
長沙嶽麓山上蔡鍔墓
(摘自鄧江祁著《護國元勛蔡鍔傳》之第十章「英年早逝「)
TAG:老鄧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