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人沒好報嗎?

好人沒好報嗎?

前言

佛法認為,人的際遇是由業決定的,每個人都生活在因與果的網中,每時每刻的所遇、所作,既是果,又是因,延綿不斷。命運離不開今生的造作,但也不完全是由今生決定的。一生的結束並不代表生命的終結,善惡業終將無誤地顯現它的作用---學誠法師

A、網友:法師,為何生活中常見「好人不得好報、壞人橫行千里」?

學誠法師:好人、壞人的定義過於簡單,一個人造過的業非常多,有善業也有惡業,有前生的也有今生的,我們對他人的了解其實是很少的,這是對因的不了知;從果來說,我們也是沒有觀察到的,只看到一時,十年後呢?五十年後呢?來生呢?果報並不是當下就顯現的。

因果通三世,現在做的與現在受的,並不是直接的因與果,現在的行為是未來的因,現在的遭遇是過去之果。就好比果實,你現在吃到的,是幾年前種下的;現在種下的,要幾年後才能結出果來,這個道理是非常簡單的。許多疑惑與誤解,都是因為把這兩重因果混為一談了。

B、網友:法師,社會上常有「好人沒有好報」,該如何理解呢?

學誠法師:一個人的行為要符合業果,造善業才能感樂果。世間認為只要不做重大的害人之事就是一個好人,但其實人很多時候是在無明煩惱的驅使下造作種種貪嗔痴的業,在佛法來看,離真正的善業還比較遠。如果造善業卻感苦果,則是因為現時的善業還未成熟,而過去的惡業先成熟了。

C、網友:請問,當下是在種因還是在感果?為什麼好人沒好報?

學誠法師:當下既是果,又是因。這是兩重因果:當下所感,是過去之果;當下所做,是未來之因。很多人問「為什麼好人沒好報」,道理就在這裡。做好事,是為未來種了善因,其果在將來;現在受苦難,是過去的惡因成熟,其因在過去。不明白這個道理,把兩重因果混淆,就會看不清。

D、網友:對別人以德報怨,真的會有好報嗎?遇到的有些事感覺自己快委屈壞了。

學誠法師:要先懂得什麼叫「好人」,什麼叫「好報」,什麼叫「以德報怨」,為什麼要這麼做。一切基礎都沒有,怎麼能做到呢?調伏自己的煩惱並不是想想就可以的。要有長期正知見的熏習,才能有強大而柔軟的內心。

E、網友:為何那麼多日本二戰期間戰犯,現在他們的後人活得比國人那些被殘害的同胞後人活得還好很多,難道當世所受的不公,都是前世之果,那是否當世的不幸,不公都是自作自受,都是前世種下惡果,如果是,那我佛的慈悲呢?如果不是,那善者為何被欺,惡人為何活得更自在?

學誠法師:每個人的業果千差萬別,有別業、有共業,不能一概而論。很多時候,人們說「那麼多惡人逍遙,好人總沒好報」時,其實對自己談論的對象並沒有清楚的認知,而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以自己非常片面的認知來取代一個群體,以一個片段來推測整個過程,更多是情緒的發泄,並不是理智的態度。佛陀為眾生講說業果之理,並不是為了給現在的傷害找一個合理的理由,而是策勵我們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境界,都要種善因。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因為當下看不到結果而胡作非為。

F、網友:請教師父,善良的人總是被人欺負,總是吃虧甚至是犧牲,就跟軟弱懦弱的人一樣。那麼善良與懦弱二者有本質上的區別嗎?

學誠法師:善良的人,就是看到別人的苦就忘了自己的苦,付出甚至犧牲都是歡喜的、甘願的;懦弱的人是自己力量弱小,被人壓制時不得不吃虧,內心惱怒不甘卻又無可奈何,二者有天壤之別。

被惡勢力欺負,是智慧和福報的問題。自己必然有所不足,才導致這種結果,不能把被欺歸因於善良。要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增長福慧,發願自利利他,這個困境就被扭過來了,這才是方向。

真正的善良必以正念為先導,對於自己的行為是有把握、有方向的,樂於奉獻,而不會後悔。世人常常把「沒有害人之心」當做善良,其實不夠。不願害人是人的本性,但主動去利他,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眼前利益,是需要價值觀和信念支撐的。

G、網友:父親和我身體都不好,家裡經濟一直很拮据。法師,這些都是果報嗎?家裡人做人不敢說有多善良,但也從不為惡啊!

學誠法師:其一,善惡的標準是要去學習的,不是殺人放火才是惡,起了貪心與嗔心都是惡;其二,這一世沒有造太多惡業,但宿世必定曾種惡因,才會感得現前苦果。切不可怨天尤人,妒忌仇富,從現在開始誠實做人,斷除偷心、貪心,勤奮工作,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無論用力氣還是語言,多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H、網友:社會上人心險惡,太多人利用善良和單純來欺騙。弟子深感痛苦,對社會失去信心,應該怎樣生活在世間呢?

學誠法師:我們對這個社會要有感恩心和責任心,而不是把社會當做可怕的怪獸,是自己的對立面。正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方向、沒力量,沒有去選擇和作為,才會被動生存,把自己的軟弱無力當做是善良。

人應該要善良,但不能沒有福德和智慧。離開了這二者,就難以堅持善良,發揮善的力量。

I、網友:您好!我爸爸這半輩子了,做生意一直是起伏不定,剛好一段,一下子就毀了。不是被朋友給騙了,要不就是一起合夥的人不行了,怎麼回事呢?我爸現在經常說「好人沒好報」。也是,我爸太實在,讓人家算計了好幾次,現在弄得又欠了一身債。怎麼辦?

學誠法師:這不是「好人沒好報」,恰恰是因為過去所造的善業不圓滿,故所感的果報不理想,現在更要加倍努力,堅定地做好人、做好事,讓自己的善更加淳厚、純粹,心量更加廣大、寬闊。不為過去懊惱,踏踏實實種因,定有美好未來。

J、網友:師父好!今天看新聞,吉林一個歹徒刺死一個無辜者。這個無辜者一直熱心公益,資助貧困學生,免費為鄰里維修。今年37歲,明年就結婚,卻在這個時候被人殺害。認識、不認識的都說他是好人。這是為什麼呢?

學誠法師:佛法認為,人的際遇是由業決定的,每個人都生活在因與果的網中,每時每刻的所遇、所作,既是果,又是因,延綿不斷。命運離不開今生的造作,但也不完全是由今生決定的。一生的結束並不代表生命的終結,善惡業終將無誤地顯現它的作用。

K、網友:怎樣理解人善被人欺呢?

學誠法師:不是人善被人欺,是人弱被人欺,善良和軟弱不能劃等號。如果是一個有智慧、有膽魄、有力量、有福德的善者,不但不會被欺負,反過來還能用正能量去影響別人和環境,這就是菩薩。所以,若自認為善良而受欺,應該想辦法增長智慧和福德,而不是怨恨善良。

L、網友:為什麼我們謹言慎行儘力為善,卻麻煩不斷;而有的人作惡欺騙卻好運連連順風順水呢?

學誠法師:每個人都造了無數的業,當下是哪一個業在感果,自己並不知道。業果通三世,行善之人遇苦果,是現在的善業未熟,而以往的惡業成熟;惡行之人感樂果,是現在的惡業未熟,而以往的善業成熟。

世上的事往往如此,衰後罪孽,都是盛時作的;老來疾病,都是壯年招的,什麼事不能只看眼前。因果法則真實不虛,絕無欺誑,遇逆境更應該多造善業。

M、網友:法師您好,我相信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我會因為自己的心去做好事,卻真的不想為了有好報做好事。我不在乎我做的好事會不會對我未來有什麼好處,覺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學誠法師:「不求好報而行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隨心而為,心情好的時候願意去做好事,遇到挫折或心情不好了,就沒有動力再做了;一種是菩薩三輪體空,心無掛礙而精進為善。菩薩的「什麼也不求」,同時也是「什麼也阻擋不了」,動力無窮、勇猛不退。不求回報加上堅定的正念才是最好,否則不過也是口頭活計而已。

N、網友:弟子是醫生,在佛前發心救治一切有緣疾患病人,我看有些患者沒錢醫治深陷痛苦,為他們治好了病,沒收分文。可有些患者愈後一句感恩的話都沒有,甚至說是他們自己往昔積德行善的福報!我是出了錢給了葯也沒得好。師父!我有這樣的念想,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自己的初發心,是想得到什麼呢?病人不知感恩,是他的煩惱,但我們也可以作意這是佛菩薩的考驗,幫助我們來看清自己的心。

願此殊勝功德迴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共成無上菩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提道次第廣論 的精彩文章:

《菩提道次第廣論》末法時善知識的條件(1)

TAG:菩提道次第廣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