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找背後的邏輯

尋找背後的邏輯

《偽自由書》系列18-14

尋找背後的邏輯

白案學徒

雖然不是坐在茶館裡,但還是可以海侃湖聊的,只是盡量少談國是罷了。

前幾天一個飯局,當然是幾位臭味有點相投的人在一起。 華燈初上,車水馬龍,行人匆匆。因為接太太的緣故,等我趕到,大家正聊的火熱。好在不是最後一個遲到,眾人只是望了我一眼,繼續他們的話題,然後穿插自己的見解。其中一個不冷不熱的來了一句:「還是通過了……近三千人,怎麼就沒有反對聲音?」他說是廟堂投票的大事。

有人馬上打斷他的話:「等下多敬你一杯,是你操的心嗎?據說剛通過,『現發』就擺在書店的醒目位置了!」

發問者獃獃的望著我。我就非常同情地安慰他:「你是公司老總,你請員工為你做事,員工不做你會如何?何況這種事舉手之勞。再說,老闆的意志昭然若揭,你不順其意,是不是太愚蠢了?」我太太馬上插話道:「那你請的保姆,連碗都洗不幹凈,而且一而再、再而三,你為什麼不換一個?還得要我出面,才把她炒掉……」太太性直,一下子戳到我的軟肋。保姆花言巧語、哭哭滴滴雙管齊下,我就覺得應該給她一次機會。保姆在我面前也是百試百靈,機會也就一個接著一個。「多敬你一杯」的發話了:「爾康我知道,你同情心泛濫,所以做不了老總。只能做老二……你看你做副總已經十多年了吧?」

爾康就是我啊。我的那點「意志」,保姆是早就看透了。「不冷不熱」嘆息道:「當年,孔夫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孔夫子是看中了才收徒,謂之『孺子可教』。徒弟拜師,還得提著『束修』作見面禮,此曰『尊師重道』。但也不至於對孔夫子的教誨,唯命是從啊!」說的也是,就精通《六藝》的七十二賢來說,我就似冉求,生性畏縮多慮,所以辦不了大事;而子路就會因子羔的事,與孔夫子強辯;當樊遲想學種莊稼時,孔夫子就怪責他志趣短小;端木賜身懷六藝,卻不向世人廣布「仁愛」,而是去經商發了大財。也難怪,後人絕少提孔夫子在鄭國失散後、被罵作「喪家之犬」的事。雖然,孔夫子在《論語》里形象是和藹可親、有教無類的,但修《春秋》時就不聽弟子門徒的意見,一個字也不更改,武斷得很。孔夫子被歷代大加讚美,號稱有經國濟世之才,尊為萬世師表。可是為什麼?孔夫子周遊列國,推銷自己的政見,而不被眾多統治階級接受呢?揭不開歷史的面紗,只能為那個時代可惜了!

也許是當時孔夫子沒有提到「夢」這個概念吧。如果孔夫子當時用「夢」來包裝,一定成為搶手貨,全票通過毋庸置疑。但就目前所看到的史料,假如在那顆大樹下,孔夫子就自己的政見進行選舉投票,我認為也不一定可以全票贊成。除了冉求猶豫不決外,子路、樊遲、端木賜的觀點肯定會有異議。七十二賢尚且如此,還有兩千多弟子,我想也斷然不會成為「舉手」的機器的。話說回來:你是我反覆考察、面試的人,你不為我服務、不維護我的立場,能行嗎?保姆不履行職責,主人不開除,是主人的問題。俗話說得好:「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軟」,何況是加官進爵、光宗耀祖。所以,容光煥發的舉起自己的右手,來一個盛世的大團結,這在邏輯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值得同情的是,那個「不冷不熱」發問的酒肉朋友,卻一直因為這個事,滿臉不高興了。「多敬你一杯」的那個人,雖然向他不停的敬酒,但他也是淺嘗輒止,並沒有從他的「問題」里回到現實來。這餐飯他應該是沒有吃好的了。反而,這個在邏輯上就說不通了--美酒佳肴,朋友相聚,怎麼就為千里之外的「還是通過了」而愁眉苦臉?真是何必!

傳說中的孔子講學圖,來自網路

題外話,在老子出函谷關前,孔夫子是急急忙忙去拜會過的。孔夫子很欣賞伯夷、叔齊,因為這兩個人「不使自己的志氣受到屈降,不使自己的身體受到玷辱」。孔夫子宣揚了一輩子以「仁愛」的聖王之道,卻不被當權者待見,最後只好安身立命、著書立說、開壇授徒--孔夫子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懂得退而求其次。至聖先師只是後人對他的肯定罷了。

所以,真相在那裡,我們不必太較真。貌似滴水不漏的邏輯,最終是拗不過天理的。把問題就交給時間吧。

白案學徒2018.03.22

偽自由書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澳洲雪梨子 的精彩文章:

雪月花-東瀛雜記之一

TAG:澳洲雪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