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吳同學會NO75 選對的&做老的

冬吳同學會NO75 選對的&做老的

梁:

最近有篇文章挺長,講到一個觀點,我本來還挺激動,後來覺得其實也還值得商榷,現在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說的是想獲得所謂的成功人生,很簡單,維持兩條原則:第一找個好標的,第二做一個耐心的人。

比如結婚找個好人,一輩子中間就不管了,也許獲得一個美好婚姻的概率是比較大的;

在單位里或者某個行業里,只要待著,也別跳槽,長期做,比如去了網易,搜狐,或者是新浪,你只要做的不錯,不要頻繁的跳槽,期權獎勵也還挺多的。

買股票也是一樣,買一隻你長期堅信的好股票。

總之,就是找到一個好的,做一個老的。

老吳,你怎麼看待這個文章?

吳:

有個詞,叫膠囊化,現在流行將一些特別複雜的一些東西膠囊化,各種葯,你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吃了就管用,這種膠囊化的方法,它是對的,但是對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比如說天是藍的,就沒有價值,你仔細分析這個東西,它在邏輯上叫同語反覆,主語跟謂語之間沒有增加信息量,表面是兩個不一樣東西,仔細分析內涵是一樣。

比如說找一個對的人結婚,但問題是什麼是對的人,這是個特別大的疑問。

還有,之所以沒有堅守住,就是因為你覺著這隻股票不對嘛,或者這個行業不對了嘛。

過去我記得中國電信分成三家,什麼人去移動呢?就是在原來電信混的不好的人,覺著在原來的公司里可能上不去了,算了,我就到一個新成立的公司吧,這公司前途未卜,因為當時固話很賺錢,我始終記得我人生中的第一部電話,花了我快2年的工資,行動電話雖然很貴,但是用的人特別的少,並不賺錢,很多人是不願意去的。

梁:

說回來所謂的對的公司和行業這事,不是這麼簡單的,真不容易。

找一個對的人結婚,是長得漂亮呢,還是性格溫柔呢,所有的這些原則可能都是有問題的。性格溫柔可能沒主見,漂亮的綠帽子的幾率大。

吳:

假如你是成功人回頭看,這兩個原則恰恰是當初你一直遵守的,可能是無意當中甚至是碰巧遵守的,你找到了一個對的行業,找到了一個對的人,選了一支對的股票,到了一個對的城市,買了對的房子。

梁:

北京東三環有個房子現在還是五六萬,當年就五六萬,你說對不對呢?

吳:

過來人品味一句話跟年輕人看一句話,就像一個東西你從這頭看跟從那頭看它是不一樣的。你回首往事,這兩個東西是對的,因為結果是對的了,老人家嘛,講話總是對的。

但是我自己覺著,撇開很多我們說的各種變數,各種偶然性,這兩個東西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最近搜狐20周年慶,那個時候搜狐算是最早成立的互聯網公司,還有個立方在線(新浪前身),還有丁磊先生的網易163,他們中間也是經歷過很多的七災八難的,到美國上市以後,就跌破1美元,網易當時7分錢,但最後他們都起來了。

98年還有一波的創業浪潮,有很多的雜誌,比如說財經雜誌,剛開始的勢頭要比這幾家互聯網公司要好的多,傳統媒體已經很風光了,那些互聯網公司還在吃土呢,但是現在這些傳統的媒體已經很少看到了。

曾經一線城市最大的風景就是報刊亭,現在已經沒有了,只有在機場才有。

查爾斯漢迪說,當你知道該走那條路的時候,常常意味著那條路已經不屬於你了。

這是個悖論,你只有到另外的一邊,你走了很遠,才知道你本來該從剛才那個地方拐彎的。

梁:

你進入了這個時空,其它時空就已經塌陷了。

吳:

然後你獲得感悟,但是這個感悟對你來說已經沒有價值了。

不管怎樣,選擇一個對的人,選擇一個對的行業,肯定是對的。

即使這句話不能讓你覺著特別的有用,因為你臨到抉擇的時候,這個東西除了要告訴你要選擇一個對的,他不能告訴你,什麼對你來說是對的。

就像當年電信的員工,那些不得已去了移動的,他們會覺著是對的,待在中國電信的到後來這些,後來發現自己選擇並不是那麼好。

行業變化太快,尤其是通訊互聯網這個行業,都是屬於斷層地帶行業,行業風險高,企業風險也高。

梁:

一將功成萬骨枯,你看到的活下來的你都覺著很厲害,你不曉得他下邊全是一片白骨,你又看不見。

吳:

這條原則提醒我們要選對的,當你選了一個不對的人,選了一個不對的行業,選了一條往下走的扶手電筒梯,那就很麻煩。

有次看到電梯向下走,真有人提著箱子往上跑,逆流而上,最後竟然跑上去了,當時給我一靈感,選行業的時候,你要是選擇了一個往下走的,也有可能上到樓上,如果選擇了一個往上走的電梯,你就站在那就把你送上去了。

梁:

選一個對的,做一個老的,但是到底什麼是對的呢,這事還值得深深考慮。

好像這是一個很普世的原則,很簡單,膠囊一樣的靈丹妙藥,不管結婚、投資、人生選擇、職業等等,在重要的事情上,遵循這兩個原則:第一是選擇一個對的事情,第二做一個堅持者,做一個老人。就是對的,但是往裡深究的時候還是有商榷的空間。

吳:

第一種情況我們講了,好多東西他太對了就沒有價值了,比如我說我現在坐在這,對不對?這太對了,但有什麼價值呢?

梁:

這充分顯示出一個有哲學功底的人的機鋒。

吳:

邏輯學上有真值,真實的值,但是沒有價值。

梁:

我以為跟你聊了十年天,沒有什麼可學的了,現在發現還有一點。

吳:

如何讓一個很對的但又沒有用的東西,變得有用,那得靠你自己的。

同樣一句話對不同的人的價值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是這句話勾起你自身的能量,能量在你不在這句話。

稻盛和夫第一次去聽松下幸之助的演講,那個時候稻盛和夫還很年輕,剛剛創業,松下幸之助講的東西叫水庫哲學:一個企業要建立自己的水庫,當資源特別多的時候,把資源蓄到裡頭,資源不夠的時候拿出來用。這話聽起來好對,但是有一個人就站起來說,你說我花了這麼多錢來聽你,結果聽你講了這麼一句廢話,誰不知道水庫有用啊,問題是我如何才能建立一個水庫?

就像大部分的真正有用的養生的建議,都是保持心情放鬆,早睡早起,飲食有度,起居有常。他是絕對正確的,而且你真做到了,他是真的有用的。問題是他已經對得沒有價值。

最讓人尷尬的是松下幸之助不能告訴這個人如何建立一個水庫。

他說我真的不能告訴你怎麼在自己的公司里建立一個水庫,但是有一點你要記住,你要有一種不建立水庫死不罷休的決心。

全場哄堂大笑,這個大忽悠。

稻盛和夫說,所有人都在笑,可能只有我一個人沒有笑,相反覺得一股電流流遍了我的全身。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什麼叫方法?

誰也不能告訴你具體的方法,怎麼才能找到那個方法呢?就是要有一種死不罷休的決心。

梁:

下士聞道大笑之,上士聞道謹行之,中士問道將信將疑。稻盛和夫本身已經是上士了,所以他聽到之後被電擊中,他就在等這句話。

吳:

所以一個道理,他有價值沒價值,完全在於跟你有沒有緣。

緣在經濟學上就是一個拍賣理論,它正好跟你的需求形成了一個強烈的適配性,所以你就願意用高價買它,有的人是你白給我都不要,就是他們沒有這個適配性。

稻盛和夫找到了這個,回去已以後他覺著這是他人生上的最重要的一課。

剛才說的第一個道理,選一個對的人、對的股票、對的城市,有可能非常沒價值,也有可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梁:

什麼是對的我不能告訴你,但是你要有一顆誓死找到對的那個決心。

吳:有沒有這決心,有沒有這個意識,最後的結果是很不一樣的。

梁:我就跟我兒子說,以後什麼是對的伴侶,就是性格溫和的,在你愛的和愛你的人中間,選性格溫和的,我發現性格溫和是終極競爭力,起碼反應慢一點,激烈爭吵的時候,緩半拍,大家都能想想,不要情緒太衝動。

吳:

最近流行的一本書叫原則,兩分鐘法則。

別人說話的時候,你有很強烈的衝動想打斷,這時候請提醒自己,讓他再說2分鐘。

一般情況下,他再說2分鐘,你打斷他的概率會明顯下降,因為就這2分鐘,他可能真讓你聽出一點道道出來,這也是強制別人不溫和的時候,自己溫和。

說回來第一條原則選擇對的,第二條做個老的。

元旦的時候有人發簡訊,說聽我們講完一期節目之後特別有感觸,他說他手裡曾經有比較多的xx幣,結果後來基本上都賣完了,他就特別後悔,總結出來一句話,守幣比守寡還難啊,不在於你曾經擁有了多少幣,在於你能不能守得住。

梁:你配不配得起,你的知識、念力、願力、耐心、福報,配不配得起你已經得到的這些。

吳:

已經得到的你能不能守得住。

最近有個段子說,兩個人同樣擁有了一點xx幣。一個人沒了就沒了,另一個人呢,手裡頭一直有,是因為他中間犯了點事,然後就在一個特殊的地方待了幾年,他要是有自由的話,那個東西也不再屬於他。

擁有一個東西與守住一個東西哪個更重要,當然兩個都重要,你連擁有都沒有擁有,後邊的那個能力也就不重要了。

但是守住一個東西比擁有一個東西更難。

資本主義市場上,一般形容守不住的人的行為特點四個字,頻繁看盤,一旦頻繁看盤就過度聚焦,而且焦點不斷的轉移。有些事情你不站著一個角度去看的話,他就是天大的事。

有些人的淡定就是因為耳朵聾或者眼睛近視,他是天然淡定,被強制來淡定。

證券公司要求新來的人剛開始的時候你要看,熟悉市場的各種各樣的細節的時候可以看,但是逐漸減少看盤的次數,只要頻繁看盤的人就永遠成不了厲害的超盤手。

頻繁看盤的問題特別大,他裡邊隱含的什麼東西呢?就是通過儘可能增加所謂的數據和信息,你就能獲得知識和智慧。

這個假設是錯的。他不僅不正相關,還有可能是負相關。

因為當你獲取這些數據的時間越多的時候,你從事知識加工、從事智慧的提煉的時間就越來越少,最後你就變成了一個不斷的瀏覽信息和數據的一個人,永遠深層不了智慧和判斷。

梁:

而且有一個原則,當你手上的股票增加1%的時候帶來的快樂可能是1塊錢,跌的時候帶來的痛苦是2塊5毛錢。所以從這個概率上來說,假設各有50%漲跌的可能,大概率事件是痛苦永遠比快樂多。

吳:

這是行為經濟學講的,人對於痛苦的敏感度要遠遠大於獲得的敏感度。

當面對相同概率的時候,你的決策一定是規避風險的,這是人性決定的。所以要做一個老人、做一個老房東,待得住。

執子之手與之偕老,聽起來很美好,他是需要定力的,需要好多捨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很少,如果這兩個都做到,你已經可以算是小概率的人了,贏家說到底就是小概率的人。

梁:

雖然這兩句話都很對,但是認真想想,什麼是對?為什麼你不能堅持?這背後其實還是一個心智模式的問題。

這個心智模式來自於你的價值觀和你的行為習慣。我們的價值觀是如何形成的,我們的思維模式的慣性又是如何形成的,這的確值得我們花一點時間去反觀內思,了解為什麼我們總是不能選擇對的,為什麼我們總是不能成為老的,為什麼我們總是要搖擺。

這個背後的那種恐懼的根源來自於哪裡?也許你發現了之後不一定能改正,但你起碼對於下一次沒有成為那個選擇對的、做個老的那個人,保持了某種寬容,起碼能寬容自己,起碼是個覺者。

來自冬吳同學-Pine

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所有久別重逢都是新相遇...

往期節目精選

歡迎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冬吳同學會摘錄 的精彩文章:

TAG:冬吳同學會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