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文之美 才女之累
圖片來自網路
?文學史上的並蒂蓮?
說起宋詞不能不說李清照,談起現代小說不能不提張愛玲。她們二人在中國古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學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和地位。儘管時間已經相隔數百年,但是如果將兩人拉近對比你會驚呼,原來兩位才女的經歷如此的相似。歷史似乎總愛拿一些驚人的巧合來渲染自己的明智,在我看來多許是人間真實的悵惘和無奈,也正是這些真實的感受在她們二人頗具才華的情感世界裡孕育出驚世不朽的佳作來。
翻看中國古代文學史,在無數名篇巨著的男性作者當中,李清照的名字尤顯獨特。在當時男權秉持的社會裡,一位女性能夠在當時的文壇之中取得如此成就實屬不易,歷史因為她的出現而改變了文壇上男性一統的局面。在後人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對李清照有這樣的評價:「如果說蘇軾是從詩詞同源的淵源論角度提高詞體的地位,那麼,李清照則是從詞的本體論出發進一步確立了詞體的獨立的文學地位。」作為宋詞新創婉約派的鼻祖(唯一女性),與當時豪放派的大牌詞人們(眾多男性)平分天下,真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八百多年後的民國另一位女性張愛玲在現代文學史上也同樣取得輝煌的成就,唯一不同的是,她不在是唯一有著影響力的女性,在那個時期她身邊也相繼出現了好幾位有著影響的大陸女作家,但張愛玲的小說似乎更受讀者的歡迎,以至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就已紅遍上海。她的情感在小說中有著更真實的展露,讓讀者看到小說的每個主角里彷彿都有自己的影子,這點就連港台作家也深有同感。王德威在《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與「張派」傳人》一文中說:「60年代以來一輩輩的台港作家,怕有不少人是在與張愛玲的「搏鬥」中,一步一步寫出自己的路來。時至90年代,連大陸頗具名氣的蘇童也曾嘆道,他『怕』張愛玲——怕到不敢多讀她的東西。」
張愛玲翻譯的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比余光中還要準確生動,也更早。她的《紅樓夢魘》,紅學家周汝昌也說自愧不如。而她在很多小說家的眼中高山仰止,在很多張迷中,她被尊稱為「祖師奶奶」。她深深地影響了白先勇、朱天文等一大批傑出的作家和小說家,也包括像侯孝賢、王家衛這樣級別的導演。生活中的獨特情感經歷讓她與生活有一種「深刻的平視」,她曾經被生活所沉,又在生活中活出一種超脫,她有一雙悲憫的、殘酷的冷眼。
圖片來自網路
?詞 之 美?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里,其父親李格非年輕時就研究經學,成為進士後寫作的文章經常被蘇東坡誇讚。李清照完全繼承了父親的文學特質,在她十六歲時創作的一首《如夢令》就已成為當時眾多文士間傳頌的佳詞。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清朝黃蘇的《蓼園詞選》中評論這首詞是這樣說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周汝昌對這首詞也曾說過:「 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圖畫,並且還有對話,並且還交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可能是現代的電影藝術才能勝任的一種『鏡頭』表現方法,然而它卻實實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詞人自『編』自『演』的作品,不謂之奇蹟,又將謂之何哉?」
另一首《如夢令》雖然沒有出現「綠肥紅瘦」的清奇名句,但是其對自然清新別緻的感受在閱讀之後躍然倍感強烈。
圖片來自網路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我個人喜歡的李詞中,有一首讓我最為青睞的就是 《點絳唇·蹴罷鞦韆》。整首詞風格鮮明,節奏輕盈。四十一個字就刻畫出一個天真純潔少女在初次萌動愛情時表現出來矜持可愛的形象。「蹴罷鞦韆」,這個開頭就具有動靜交織的語境形容讓人驚嘆。剎那間由動而靜的畫面,讓人無不想像出詞中少女在鞦韆上乘風羅衣輕揚、活潑多姿的倩影。「慵整」二字又和前面的畫面形成對比,盡興的娛玩讓下了鞦韆的她已經疲憊,此時接下的幾句「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就銜接的如此自然洒脫,不光是乘風飛舞中少女的美麗,連盡興疲憊後的她依然是那麼的嬌美動人。
但是這還不是整首詞中最為讓人折服的地方,詞中下片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兩句,無疑是整首詞中的高潮部分,其中每字每詞堪稱精道無餘。難怪明朝錢允治對此描述稱為「曲盡情悰」。用現代散文的筆法描述應該是:剛剛盡興盪完鞦韆的她,此刻已疲憊萬分,而突然花園門響,來了一位陌生人。驚詫的她來不及整理衣裝,趕緊迴避,慌亂中忘記穿了鞋子,以襪當鞋匆忙而羞澀的快步跑回閨房。來人已經進入廳中與家人談話,平靜慌亂後的她,聽著談話的聲音,少女心裡映像出來人必是舉止不凡,風度翩翩的少年。於是來到廳旁廂房中取了幾顆青梅,依門而站一邊嗅著著青梅一邊回頭伺機窺望……
圖片來自網路
點絳唇·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很多人在讀過李清照的作品後認為她的詞句中很多有表現著傷感和愁苦的描述,讓人心情為之慘淡.。如果透過歷史,讀者能夠更深入了解李清照後半生的生活遭遇,您可能不再單一的認為詞句中愁苦的描述是無病呻吟。《一剪梅》《醉花陰·重陽》兩首詞都是在李清照父親受到黨爭株連後離京後而作,家族所遭不測的變故,丈夫不在身邊獨居之苦加上重陽佳節,更讓作者孤單無助。「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人比黃花瘦」,這些詞句婉轉傳神,語創絕妙,成為歷代爭誦的傳世佳句。
公元1129 — 1131年,是李清照第一個人生低谷時期,丈夫病故、國家蒙恥,這一系列的打擊讓滿腹才華的李清照倍感凄涼。一首《漁家傲·記夢》說出作者心中的嚮往,「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讓後人了解到真正有著理想抱負的李清照不是那種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小資女文人,而是有著「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不讓鬚眉氣概的大詞家。連梁啟超在讀過該詞時不得不說:「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
圖片來自網路
漁家傲·記夢
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具有女性敏感細膩的生活感受當中,作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本質構建了她詞品格調的高遠,而在國家遭受侵略變故的當口,作者「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的大義與果決讓李清照這個名字變得如此晶瑩而厚重,難怪在九百多年以後國際天文學會把水星上一座環形山脈命名為「李清照」。
這是世界人民對她的詞之美、對她在中國古代文學、文化、文明所起到價值的肯定!
?文 之 美?
張愛玲也是出生在貴族之家,父親是清末名臣張佩綸與李鴻章女李菊耦的獨子。六歲的張愛玲入私塾,在讀詩背經的同時,開始寫小說。是的沒錯就在六歲時已經開寫了,只不過沒有發表。所以後來張愛玲說過一句膾炙人口的名句:「 出名需趁早 」。如果說李清照是一盞透徹晶玉的青瓷,那麼張愛玲絕對是配得上這盞青瓷中回味無窮的香茗。
圖片來自網路
張愛玲曾經說過:「生於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她描寫《半生緣》里的曼楨讓無數人同情,但現實中她愛的人終於沒有變成《傾城之戀》的范柳原。在她筆下的多少故事裡,或痴情、或決絕;或陰暗、或超然,但是都如現實生活里的茶,細細品味後,讓你覺得:愛過才能慈悲,懂得才會寬容。
《半生緣》是一個與茶有緣的愛情故事。書中男主沈世鈞與女主顧曼楨十四年前初次相遇在小飯館,曼楨替世鈞用茶水洗筷子,跟我們今天在飯店吃飯場景是一樣一樣的。這時候那跑堂的也過來了,手指縫裡夾著兩隻茶杯,放在桌上。叔惠看在眼裡,又連連皺眉,道:"這地方不行,實在太髒了!"跑堂的給他們斟上兩杯茶,他們每人叫了一客客飯。叔惠忽然想起來,又道:"喂,給拿兩張紙來擦擦筷子!"那跑堂的已經去遠了,沒有聽見。曼楨便道:"就在茶杯里涮一涮吧,這茶我想你們也不見得要吃的。"說著,就把他面前那雙筷子取過來,在茶杯裡面洗了一洗,拿起來甩了甩,把水灑幹了,然後替他架在茶杯上面,順手又把世鈞那雙筷子也拿了過來,世鈞忙欠身笑道:"我自己來,我自己來!"等她洗好了,他伸手接過去,又說"謝謝。"這次見面,客氣和矜持的成分多些,但兩個年輕男女畢竟有了第一次交集,也為後來的故事開了頭。
一來二去,彼此熟悉,世鈞曼楨進入熱戀期。現實生活的逼仄如同前行的步子,矛盾總是如影隨形,兩個即將結為姻親的家庭,憧憬美好的時候,開門遇見的竟是很多難料:世鈞的嫖客父親認識曼楨的舞女姐姐曼璐,一次,兩人說起這事時,終於還是不歡而散,臨走前,世鈞端起桌上的一杯茶,一口喝完,關門而去。「天冷,一杯熱茶喝完了,空的玻璃杯還在那裡冒著熱氣,就像一個人的呼吸似的。在那寒冷的空氣里,幾縷稀薄的白煙從玻璃杯里飄出來。曼楨獃獃地望著。他喝過的茶杯還是熱乎乎的,他的人已經走遠了,再也不回來了。」
圖片來自網路
在後來曼楨經歷了狗血的家庭事件後,曼楨世鈞終於勞燕分飛,世鈞娶了他嫂子的親表妹,曼楨被迫嫁給姐夫祝鴻才,最後又離了婚。兩人再次在茶室見面,茶房「替他們茶壺茶杯碗筷都搬進去,放下了白布門帘」。從前,有一段時光,世鈞天天送曼楨回家,進屋關了門,世鈞便吻曼楨。這時,叫對方名字彷彿也需要莫大的勇氣。一陣沉默之後,曼楨還是先開了口:「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說出口的卻是「我只要你幸福!」。
張愛玲說:「回憶永遠是惆悵的!愉快的使人覺得,可惜已經完了;不愉快的,想起來還是傷心。」
圖片來自網路
與《半生緣》相比,《傾城之戀》算是給了一種圓滿,張愛玲畢竟還是同情白流蘇的。張愛玲的小說里寓意「道具」的運用除了茶,還有牆。茶是一種悠遠的回味,而牆似乎在多部小說里寓意著冰冷和死亡。在《傾城之戀》里描寫到:「范柳原找了個借口,製造了兩人獨處的機會。在一堵牆前,兩人又討論起了地老天荒的問題……」 而此時的地老天荒最終還是演變成一部冰冷的無言結局。而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之中佟振保在牆上拍死一隻蚊子的描寫最終映射了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女人最高級別的自在,是忠於自己的坦蕩。張愛玲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個人認為她把自己真正埋在人世的塵埃中,至少低在塵埃之下,她感受到了其他人都能感受到但不能說的感受,她坦蕩的說了,並且說的是那樣的生動而醒世。
?才 女 之 累?
李清照生於名宦之家,她和趙明誠之間的愛情生活,如果單從趙明誠的題象詩:「清麗其詞,庄端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以及趙明誠死後所寫祭文的片斷詞句所表露的悲痛來看,他們的感情是相當和睦深厚的。但是如果我們從李清照的全部存留作品看,就不難發現李清照和趙明誠之間還是有矛盾的,譬如《金石錄後序》李清照記趙明誠臨死前的情況說:「殊無分香買阿屨之意」就無意間流露了趙明誠蓄有妻妾。不過兩個人雖然感情深厚,琴瑟相和。但在那個朝代,男人納妾養歌妓實屬平常事。李清照常留守家中,趙明誠在外難免也納妾。更何況趙明誠常因自己無子嗣,經常夙夜哀嘆,這一直李清照的一塊心病,或許這也是讀者在讀她的詞里發現為啥會出現那麼多凄愁的原因。
儘管如此只要趙明誠活著李清照還是有著完整家庭的女人,但是丈夫去世後,她的人生真正開始步入低谷,為了躲避戰亂一個人漂泊逃亡,成千上萬卷的碑石金石拓本和古書文物都曾經是她和趙明誠一起收藏保存下來的珍貴藏品,讓李清照費盡周折想去保全,但結果大多數還是失於戰火當中。一個又一個的沉痛打擊著這位才女,公元1132年漂泊兩年半的李清照來到臨安(今杭州西部),此時的她已不再是乘舟採蓮,撫琴寫詩風姿綽約的李清照了,磨難中的歲月讓她芳華不在,滿心凄涼。
本以為這已經是自己最為苦難的時期,此時如果有個人依靠一下或許後半生也就平淡的度過了。可是萬萬沒想到命運在賦予她高規格文學地位的同時,又一次狠狠的折磨了她一下。夏末午後的一天,一個自稱是趙明誠同學的人來拜訪李清照,這個外表看似謙恭斯文的人拿著兩幅吳道子的畫求其品鑒。歷史上傳聞張汝舟的出現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陰謀。御醫王繼先想廉價收買李的藏品不成,賊心不死,便串通張汝舟,要他去娶李清照,名正言順地得到趙明誠遺留下來的古玩書畫以及其他珍寶。那麼張汝舟為什麼同意幫助王繼先呢?因為張汝舟之前有違法之事被王繼先抓住了把柄。王繼先答應得到藏品寶物後,幫助張汝州打通關節,消除罪行。所以張汝舟欺騙李清照,上演了求婚的醜劇。
婚後的生活比起之前喪夫逃亡的苦楚更為難過,這位曠世才女在接近晚年第二次婚姻中遭受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家暴。這在李清照給翰林學士綦崇禮的感謝信 ——《 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 》中是這樣描繪的:「身既懷臭之可嫌,惟求脫去;彼素抱璧之將往,決欲殺之。遂肆侵凌,日加毆擊,可念劉伶之肋,難勝石勒之拳。局天扣地,敢效談娘之善訴;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外援難求,自陳何害?」。(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
李清照那句「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的名句可不是隨口附庸風雅,在她柔弱外表下的骨子裡確確實實有著勝鬚眉的氣概。在宋朝時期,男子可以正當找個理由休掉妻子,而反過來女子想要主動提出離婚「休」掉丈夫那可費大勁了。不是不可以,可以,但是按照當朝《 刑統 》規定,妻告夫,雖屬實,亦應徒刑兩年。李清照為了早日擺脫噩夢,寧願坐牢,也堅持去朝廷告發了張汝舟。上面李清照感謝之人是翰林學士綦崇禮,他在李告發張汝舟「妄増舉數入宮」(虛報參加科舉次數而得官職)經查實讓李減掉了牢期。(只做了九天的牢)
都說人生路漫漫,其實所有的路加起來不過是一簾煙雨斜陽。曠世才女、一代大詞家李清照在文學的成就上足以讓後人折服不已,但是當您用目光追隨上面歷史記錄中回看,你會發現成就的背後每個磨難都可以摧毀意志不堅的任何常人,失敗與成功的兩岸不是任何舟楫就可平穩的擺渡。
張愛玲的人生在文章開頭,我就說過,她和李清照有著驚人的相似。
都是女性,一生經歷兩次婚姻,文學成就巨大,性格都是孤傲而靜遠,外表柔弱清秀、內里敏感細膩。李清照在改嫁後遭到當時乃至之後文人學者的嘲諷和恥笑,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婚戀也是同樣遭到當時乃至後人的嘲諷和侮辱。儘管命運讓她們在愛情世界裡苦多於樂,但是在文學的世界裡還是還給了她們,儘管現實中讓她們晚年孤獨的走過餘生,但留給後世活著的人們是無限的精神財富。
在她們妙筆生輝點滴都是才情的文學世界裡,她們的文筆就如同青瓷上那婉約的晶瑩,她們留給後人的回味就如同久品不膩的清冽茗香,她們的情感是明靜夜色中皎潔的月光,儘管曲高和寡,但是她們依然能夠旁若無人的活出自己的清冷和孤傲!
作者本文參考圖書
~~END~~
TAG:老董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