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莫日格勒河畔的懷想

莫日格勒河畔的懷想

轉載自3月23日《人民公安報·劍蘭周刊》

GIF

莫日格勒河畔的懷想

□申瑞瑾

很多人打小就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古詩詞所誘惑,看到海之前,渴望海;看了海之後,渴望草原。我就是這樣的人,中年以後才見到海,接著開始渴望草原。在我心裡草原幾乎等同於內蒙古,等同於馬頭琴與蒙古長調。於是打著陪孩子的幌子我強烈要求去呼倫貝爾大草原,孩子的父親竟然也同意了。我立刻上網找尋旅行攻略,慕名找到海拉爾的租車師傅鐵永。在他的帶領下,一支由六輛車組成的隊伍向著呼倫貝爾草原挺進了。

過了金帳汗後,我們在被稱作「天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畔停了下來,野餐。素昧平生的旅友們,各帶鄉音,不問來處,卻不分親疏,吃得不亦樂乎,玩得不亦樂乎。

飯畢,跑兒跟他爸在天然的「足球場」上踢足球,幾個小孩在附近放著風箏,鐵永和來自上海的旅友白小黑去河邊散步,我則在河邊安靜地拍攝——朵朵白雲倒映在河面,幾匹棕色的馬在不遠的對岸飲水……

這就是我心中草原的模樣!

剛入草原時我問他們父子倆的心情,平素不愛旅行的跑兒也興奮地搶著回答:到了草原,心真的開闊了!我也有同感。

話說千百年來,呼倫貝爾大草原心平氣和地接納過諸多游牧民族,看著他們來,目送他們走,一撥又一撥,一代又一代。在不斷的民族大融合里,共譜著一代又一代的歷史長歌。

所謂游牧,就像一位蒙古族母親回答孩子的:「我們要是固定在一地,大地母親就會疼痛,我們不停搬遷就像血液在流動,大地母親就感到舒服。」這是游牧民族都懂的自然規律,逐水草而居。廣袤的草原有的是肥嫩的水草,可若定居,若牛羊只在一塊草場吃草,再豐美的草原也不堪重負。所以,游牧不是流浪,不是喜新厭舊。離開一個地方,並非厭倦一個地方,有時離開,反倒是對大地的保護與成全。

據考證,兩三萬年前的呼倫湖一帶,便有扎賚諾爾人繁衍生息。在最近的兩千多年歷史風雲里,北方的諸多游牧民族都曾被呼倫貝爾豐饒的自然資源所吸引,均在此創造出燦爛的游牧文化。額爾古納河流域還曾是成吉思汗給其二弟合撒兒的封地,黑山頭是其主要城池。他們從這裡往西,往南,你爭我奪,分分合合,聚聚散散。在歷史舞台上,真實地上演過一幕幕或濃墨重彩或雲淡風輕的群戲。

千年之後,我們來了,作為尋夢或者賞景的遊客來了。

所謂遊客,終究只是遊走的過客,都無從安下心來,哪怕經歷一年四季的輪迴。只是,面對眼前波濤洶湧的綠,我們也可以發揮無窮的想像力,回首早已落幕的一出出歷史劇畫面,讓一個個不曾謀面卻形象鮮明的歷史人物悉數登台。那些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大都未能記入史冊,唯有草原上的群山知道,草甸知道,河流知道。多少年過去,河流如舊依偎著草原,彷彿一切不曾發生;草原一如最初的模樣,嬰孩般純凈天然。

時間自顧自往前飛奔,裹挾著才經過的一切,卻與河水一樣,從不能像人類一樣頻頻回首。唯有牧民在馬背上的長調,時間聽過,河流聽過,草原聽過,牛羊聽過,馬兒聽過,連偶然飛過的鴻雁也聽過。

思緒被鐵永的一句話拉了回來,「草原的天氣像小孩的臉,誰都說不準。今天還得趕到恩河,大家趕緊趕路。」說走就走,惜別莫日格勒河,車隊開始在草原上翻山越嶺,就在一個俯衝時,瓢潑大雨突至。剛安全著「陸」,車隊一輛商務車的輪胎不幸陷進濕透了的草地。男人們忙著推車,我跟跑兒在大雨沖成的一處水窪前靜立著,水面上幾朵黃花瑟瑟地開著……

不遠處,一群驚慌失措的羊狂奔而過,藍天白雲恍如昨日。那一刻,走馬燈似的歷史人物一一告退,唯剩一支長調,在我心頭反反覆復。

(作者單位:湖南省漵浦縣森林公安局)

(圖片源自網路)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

散文 | 關於「苔」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公安報劍蘭副刊 的精彩文章:

凌晨探案 反扒能手

TAG:人民公安報劍蘭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