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上火有點迷,原來還分年齡段
立春後,氣溫逐漸回升,人體往往因「上火」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中醫認為,小兒、青年、婦女、中年、老年,各年齡段在春天時所表現的「上火」各有特點,因此,不同年齡段應選用不同的中藥,才能對症下藥。
小兒易發肺火
有些孩子在春天動不動就愛發熱,不管是受到一點兒涼、一點兒風吹草動,體溫立刻就會升高,令人防不勝防,也令媽媽苦惱不已。這是什麼原因呢?
中醫認為,小兒發熱多是由於肺衛感受外邪所致。之 所以容易反覆受到外邪的侵犯,主要是由於肺衛正氣不足,致使陰陽失於平衡。常常有家長說小孩春天「火」大,容易患感冒咳嗽以及哮喘,實際上就是肺衛陰陽的平衡失調。
那怎樣判定孩子春天是否有「火」呢?一般來說,「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煩躁易怒、大便干、手足心熱、喜食冷飲,且食慾一般都比較差,睡覺時蓋不住被子,喜歡俯卧而睡,口唇發紅,舌質紅、舌苔少,脈細而快。
對於這種「火」大的孩子,應給予中藥對證治療,如肺熱鬱閉可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湯;陰虛肺熱可服用養陰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飲等。同時應該注意平時的調養,平時應給孩子多飲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
青年易發肝火
青年人的競爭壓力大,自身的陽氣也較旺盛,特別是在春季,冬天蓄積於體內的內熱邪氣會隨著春暖轉為向上外發,若藏陽氣過多會化成熱邪外攻,要是再遇到陽氣驟升,內外兩陽碰撞,極易引起內熱而生肝火,繼而誘發多種疾病。
一般來說,肝火旺盛時常伴有性急易怒,口苦咽干,眩暈頭脹,痛在頭的兩側或頭頂部,面紅耳赤,心煩易怒,口乾口苦,便秘,尿色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故此,立春後,青年人平常應吃些甘淡性溫微辛的食物,從而達到養肝健脾和胃的作用,防止外邪對機體的侵襲。肝火旺盛的青年人則應禁忌食用大辛大熱的食物,及海腥類食物,不宜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在調理上可口服龍膽瀉肝丸、杞菊地黃丸等,多吃甘淡性溫微辛的食物,以養肝健脾和胃,抗禦外邪對人體的侵襲。
婦女易發心火
女性在春天情緒極不穩定,特別是更年期婦女,非常容易受到情緒刺激以及易出現失眠多夢、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瘡、潮熱盜汗、腰膝酸軟、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紅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心腎陰陽失調而導致心火亢盛,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在於要平肝理氣,滋陰清熱。
對於心火,女性在平日里可以多吃一些性寒而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苦菜、百合、苦丁茶類,常喝竹葉、甘草、燈心草、生地、麥冬煮成的茶飲,具有清心瀉火的作用。
虛火上升的人則可常喝清心潤燥的冰糖蓮子湯,蓮子能除煩熱、清心火、養心安神,對於心火內熾所致的煩躁不眠具有較好的療用。百合微寒無毒、補虛清心、除煩安神,用百合、銀耳、玉竹煮的甜湯,也具有很好的清心養陰的作用。中成藥中,棗仁安神丸、二至丸等可用於滋陰降火。
中年易發胃火
中年人是家庭生活以及工作的主要動力,生活壓力比較大,加上現代人的飲食不規律,喜歡吃肥膩、辛辣的食物,因此體內積累了很多的「陽氣」,春季陽氣上升,直達胃部,就產生了「胃火」。
當中年人出現胃火,通常表現為胸脅脹滿、口苦咽干、多食善飢、口渴喜冷飲,伴有面紅耳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畏熱汗出、頭暈目眩、小便赤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燥等症。
預防胃火的關鍵在於控制飲食。首先,飲食規律,一日三餐按時進食;其次,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調理腸胃,適當運動,及時注意保暖。中藥調理上可用龍膽瀉肝湯和清胃散給予清肝瀉胃治療。
老年易發虛火
老年人平素就存在腎氣虧虛,元氣不足,底氣虛弱。在春天萌動、升騰的大環境之下,陽氣容易向上浮動,造成"上盛下虛證",從而容易出現腰膝酸軟,心煩,心悸汗出,失眠,入睡困難,同時兼有手足心發熱,盜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爛,舌質紅或舌尖紅,少苔,脈象細數。
老年人可用加減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給予滋陰降火治療。平時飲食上應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麵糰等。多吃清淡滋補陰液之品,如龜板膠、六味地黃丸等。還要多食富含維生素B族、C族及富含銑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西紅柿、胡蘿蔔、紅薯、橘子等。
TAG:海上中醫康健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