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秦趙決戰長平之秦國該不該退軍之謎(2)

秦趙決戰長平之秦國該不該退軍之謎(2)

我覺得,在長平大戰後,無論秦軍是否退軍,都是可以的,都是正確的(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爭議秦國該不該退軍就沒有必要了)。我認為秦國的退軍是保守的「長久之計」,秦軍進攻是「一時之策」,秦國犯下的最大錯誤不在於——是否退軍,而在於在退軍之後,又再次攻趙。就是說秦王在錯誤的時機,發動錯誤的戰爭,使得秦軍損失十幾萬,使得數十年來秦國首次跌入谷底。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理由。

一、退軍是保守的長久之計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秦國奪取上黨城,百姓不降秦,反而投趙。秦法雖然公平公正,可是人們都不願意輕易背棄「生你養你」的故鄉之地,三晉一家,所以上黨百姓才投趙。所以,如果秦軍猛攻趙國邯鄲,我認為憑藉著白起的謀略,三十萬士氣高昂的秦軍奮力一戰,邯鄲必破,趙國必亡。可是最關鍵的問題是:秦國能守得住趙地嗎?秦國能化得了趙國嗎?秦國在長平殺降,盡失人心,承受了如此痛苦的趙國百姓如何會歸降?如果趙國的百姓不歸降,趙國各地叛亂不止,那麼秦軍將不得不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處境。

在長平大戰時,秦國的府庫、錢糧、物資早已耗得一乾二淨;又有接下來白起進攻的邯鄲大戰,秦國的國內空虛。秦軍攻下邯鄲後,趙國的百姓卻是不斷反抗,這也逼著本已是歷經兩次大戰,疲憊不堪的秦軍不得不再次出動,繼續作戰,甚至是要分散駐守趙國各地城池。在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說過:「國民黨軍佔據一座城池,就像背上一個包袱;佔據的越多,機動的兵力越少。」那麼秦軍不停的背著「包袱」,力量越分越弱,如果此時,五國聯軍和趙地百姓聯合,趁機攻擊駐趙的秦軍,那麼秦軍必然是大敗,最終秦國必將人地皆失。

「要想打敗敵人,自己先要立於不敗之地。」退守,恰恰能夠做到這點。長平大勝,秦國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趙國有生力量已經被消滅,趙國必將衰弱。現在,秦國自身的消耗很大,所以先退守,休養生息,積蓄好國力、民力、軍力,如此,等到秦軍再次東出,更加勢不可擋。

二、進攻是一時之策

那麼,秦國乘勝進攻呢?《資治通鑒》中記載著孔子的孫子——孔斌與魏王談論長平戰後的一段話,我這邊摘其一句:

「今又屬其良將(白起),何敝之承!」意思是說:現在秦國又重用良將白起,我們哪裡有空隙可趁?

所以在軍事上,秦國必能攻破邯鄲,白起必能滅了趙國,秦軍就能取得巨大的戰果。但是秦國最大的問題是在於:滅趙之後如何治理?如何撫慰趙國百姓?如何守住趙國之地?如何阻止五國聯軍合縱,搶佔秦國的勝利果實?

所以,我說秦國的進攻是一時之策。至於為什麼會有很多後人反對秦國退軍,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秦昭襄王執意進攻邯鄲,使得秦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這才使很多人認為那時就應該進軍。那麼,秦昭襄王為什麼要發動對趙戰爭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企鵝小企鵝 的精彩文章:

秦趙決戰邯鄲之秦國該不該退軍之謎(上)
秦趙決戰長平之山東五國之楚國(2)

TAG:大企鵝小企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