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這五個「壽命坎」,就能長命百歲,別讓人生跌倒在坎前!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器官的衰老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它的衰老來得晚一些。
下面是人這一生易高發的五個「疾病關卡」,以及「闖關」建議,跨過這些「壽命坎」,便可獲得高壽之樂!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這一年齡階段的人群胃病的發病率高達80%,且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飲食不規律,愛吃熏烤、高鹽、辛辣食物,又嗜愛煙酒,這些不良習慣都會破壞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嚴重損傷胃黏膜,導致腸胃疾病,也增加了癌變幾率。
因此,這一年齡段的人應該注意保護腸胃。
醫生建議:
除了飲食規律,堅持「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原則外,還應少吃或不吃腌菜、煙熏和油煎食物,杜絕霉變食物,戒煙限酒,多吃新鮮蔬果和粗糧、薯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另外,要適量運動,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研究證明,人體骨骼最強健的時期在20~40歲。一旦過了40歲,到了骨密度的丟失期,骨質流失的速度就超過形成速度,骨量開始下降,骨質逐漸變脆。
醫生表示:「實際上,骨關節從30歲開始就退變了。尤其是膝關節、髖關節、腰、頸、脊柱等很容易出現疼痛、炎症或病變。」
到了40歲,人的關節軟骨退化,關節間隙越來越狹窄,甚至逐漸消失,退行性關節炎是此階段最多見的膝關節疼痛的原因。
醫生建議:
如果從少年時期,就能保證足夠的身體鍛煉,並堅持使用富含鈣質的乳製品,那麼步入老年後,骨質疏鬆等疾病大多是能夠預防的。
這一年齡階段的人群應重視運動,多走路或游泳,避免過度運動對脊柱和關節的磨損,平時還要多曬太陽。
另外,建議年過40歲的人要定期檢測骨密度,以便儘早採取防治措施。
患癌症的重要內因就是免疫力下降。像精神太緊張、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等,都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的消耗和降低。
50歲後是癌症向人體「發難」的集中年齡段。人體激素水平開始下降,免疫功能逐漸降低,原本能被免疫系統控制的癌基因或突變細胞,也會逐漸癌變。有的癌症可能早在多年前就潛伏下來,到了40~50歲以後才發病。
醫生建議:
雖然癌症多是老年人的「專利」,但其根源「免疫力降低」卻是從40歲開始就普遍發生的。因此我們一旦人到中年,就要及時注意調整生活習慣,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將免疫力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不給癌症可趁之機。
同時,35歲後,最好每年都要做一次防癌體檢,尤其是有腫瘤家族史的人。
很多人的心腦等重要器官長年高負荷運轉,加上各種不良嗜好,平時又不注意保養,血管在50歲左右已經逐漸硬化,血管壁上布滿斑塊。這時再給身體加碼,心腦血管極易發生急性堵塞,比如心肌梗死等急症。
醫生建議:
飲食上的預防是最重要的。
首先,應少吃或不吃高鹽、高脂、高糖的食物;
其次,改變久坐的壞習慣,增加運動。快走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提高心肺功能都有幫助,每天走40分鐘到1個小時;
再次,不管多忙,一定要抽出時間定期體檢,關注體重、腰圍、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還要提醒自己,什麼時候開始戒煙都不算晚。
除此以外,50歲左右的人一旦感覺到胸悶、氣短、前胸痛,或體力突然下降、極度乏力,千萬不要扛著,一定要提高警惕,去醫院檢查,以免錯過救治時機。
多項研究發現,65歲以後老年痴呆的發病率會逐漸增加,七八十歲是比較集中的發病階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也是引發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因素。
雖然人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年齡、性別或遺傳背景,但積極控制這些危險因素,不僅能預防心臟病、腦卒中,還能預防或減輕老年性痴呆帶來的危害。
醫生建議:
做到這5點,能有效預防老年痴呆:
1、定期作體檢,老年人平時最好定期前往醫院做身體檢查,一旦發現有什麼問題,才能及早治療,以免耽誤病情,將小病拖延成大病;
2、合理膳食,三餐規律可以多吃些有益於智力的食物。比如魚就是不錯的選擇,適當補充些維生素。另外三餐要規律,每餐要吃少吃好,多吃粗糧和含有纖維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3、勤動腦,大腦和其他器官組織一樣「用進廢退」,積極學習,勤動腦,大腦接受信息刺激多,腦細胞才能以發達並有生命力。
退休後應該安排一定時間看書學習寫文章,讓頭腦得到活動機會,保持大腦的靈活性。
老年人應積極培養學習興趣,參加腦力勞動,可以防病抗衰老,預防老年性痴呆症。
4、保持心情愉快,長壽的人一般都很樂觀,心態好而且得病少,因為笑本身就是一種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運動,有愉快的心情自然百病不侵。
5、堅持運動,要積极參加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鍛煉和勞動能使血液循環加快,大腦供血量增加,腦細胞得到充足的營養素和氧,大腦細胞活力增強,健腦防痴呆。
適當的運動,鍛煉可以激發細胞的活力,讓人精力旺盛,遠離老年痴呆的發生。
知道了這5個「壽命坎」,並記住它的闖關指南,就能輕鬆跨越,並且健康長壽了!還要記得告訴朋友們哦!
※大醫生主持天團6大名醫首次聚首坐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這都有!
※冰箱沒用對,保鮮不成反「短命」,這5件事你一定要知道!
TAG: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