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國失蹤兒童達到20萬?三招教娃避免「壞叔叔」的拐騙
關於孩子拐賣事件,不少爸爸媽媽們即便處於混沌狀態,也都會被這個立即清醒。
前幾天聽到同事們在討論「我國每年失蹤兒童達到20萬」這個話題時,小康醫生也被驚呆了!
難道兒童拐賣問題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難道作家長帶孩子出門都得時刻繃緊神經全盯著孩子?
實際上,根據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數據分析,實際上在最近半年內,中國失蹤兒童累積達到286人,其中找回260人,佔比例為90.91%。而至今依舊失蹤有26人,佔比例為9.09%。
根據人口普查統計,目前中國0-14歲以下的兒童人數大約在2.2億,再根據每年真正找不回來的失蹤兒童百人左右,那麼中國兒童年失蹤率大約在千萬分之三。
因此,從數據可以反映出客觀真相。雖說兒童失蹤率沒有達到20萬如此可怕,但也不意味著作為家長就放任孩子不管。要知道,拐走你家的孩子比你想像可容易的多。
年齡越小自控力越弱,越誘惑越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操控
當孩子處於低齡階段時,面對自己喜歡的物品時越容易受到誘惑。對於陌生人的食物就意味著「不需要任何代價」就可以獲得。這種表現反應了現階段孩子心理發展特點---自控力薄弱。當面對誘惑時,常常無法控制住自己。
當然,除了「自控力薄弱」,決定孩子受到誘惑還有缺乏對「安全環境」的判斷能力。舉個例子:孩子在公共場所玩時,一個陌生人給孩子一顆巧克力時,孩子知道媽媽命令禁止自己吃,但還是忍不住塞進嘴巴里。
這種情況下,成年人自然可以分辨是否是「安全」,而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分析,孩子最先關注是眼前的「食物是否是我自己愛吃」,而忽略了「給我吃的是誰」的危險環境的判斷。
平時孩子要什麼咱們就給什麼,這樣就不怕擔心他會接受陌生人遞來的誘惑?
不行!
這種情況只能進入惡性循環,並不能幫助他們抵擋誘惑,還會讓家長處於被動狀態。
教育孩子外面的一切都不要理睬!外面都是危險的?
不行!
這種「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告知孩子外面的世界都是危險,反而會讓孩子對外界畏懼,失去對探索世界的勇氣。
那這不行,那不行!你說說該怎麼幫助孩子抵住「危險誘惑」嗎?
「孩子抵不住誘惑」本質上就是孩子缺乏自控力與安全意識,只有提升這兩點,才能讓孩子拒絕誘惑。那麼,該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自控力與安全意識呢?
1. 及時滿足孩子合理需求
小康醫生,你不是說不能讓孩子「不虧嘴」嗎?實際上,我們要求孩子的「自控」,就是讓孩子主動控制自己的慾望,而不是被家長可以延遲或否決的慾望。若是刻意的延遲,只能讓孩子「被誘惑力」增加,一旦離開家長的「刻意監控」,那麼這所謂的「自控力」就立即崩塌。
因此,作為家長咱們需要及時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從而表達我們對孩子的信任和自控力肯定。孩子越是對家長產生信任,自控能力時間也就越長。咱們可以向孩子許諾,若成功地抵住誘惑就必須給予獎勵,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自立,而且在今後遇到相似問題也是更有信心去解決。
2. 教育孩子勇敢拒絕和說不
很多孩子在遇到誘惑時,除了自控能力不佳外,還會靦腆不敢說不。因此,作為家長可以通過演練的方式,為孩子設置不同的場景,去訓練預設好的拒絕言辭,從而能夠孩子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勇敢SAY NO。
3. 教育孩子樹立明確是非邊界,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情景
家長可以用自身「家長權威」告訴孩子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例如「自己獨自在外遇到任何人給吃的玩的都需要禮貌拒絕」、「在外面遇到奇怪的人可以找保安和警察」等。
每一次儘可能幫助孩子去建立屬於自己的安全情景,確立是非邊界,這樣可以讓孩子在面對無法判斷或獨自面對誘惑時,可以迅速做出判斷,也能夠在面對危險時更快找到求助對象。
兒童失蹤,對於任何父母來說都是一場夢魘,都是內心深處最大的恐懼。
作為父母,我們無法時刻在孩子身邊,也無法為他們製造一個絕對安全的環境。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這世間上有好也有壞,
學會拒絕誘惑,學會保護自己,
莫讓悲劇降臨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另一種「安樂死」?這舒緩治療究竟是違背倫理,還是人性關懷?
※女子服感冒藥皮膚卻嚴重腐爛,這濫用抗生素究竟有多觸目驚心?
TAG: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