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南懷瑾:只有高明的人,才肯接受逆耳

南懷瑾:只有高明的人,才肯接受逆耳

苦口的葯雖然很難讓人吞咽,但有利於治病;忠誠的話雖然有點傷人,但有利於人們改正自身的缺點。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帝王的權力都是至高無上的,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制約。雖然歷朝歷代都有言官諫臣,規勸君王種種行為,但是聽或不聽還是取決於帝王自己;而且他還掌握著言官們的生殺大權,一不順意,言官便是身死族滅的下場。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忠臣謀士因敢於犯顏進諫、慷慨陳辭,而悲壯地倒在宮門外。南懷瑾先生說:「忠言逆耳,古有明訓。講話固然不容易,能夠接受,能夠聽話的更難。只有高明的人,才肯接受逆耳。

陳毅元帥有首詩:「一喜得幫助,周圍是友情。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縱觀古今歷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於接受批評意見。他們能夠從善如流,所以能夠吸取眾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誤,從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作為一個領導,處事固然不能優柔寡斷,要有決斷的勇氣,但也應當有虛心納諫的度量和容納不同意見的胸懷,絕不能一意孤行,拒諫於千里之外。無論是對於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單位,領導者的度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影響著整個事業的發展和生存。

領導者如果度量狹小,容不下不同的意見或是批評,就可能給整個團體帶來滅頂之災。商紂王就是因為不聽忠臣直諫,還殺死了叔父比干,最後使得殷商終被周武王所滅亡。一個人若是經常能夠得到別人的勸諫或是批評,這絕對可稱之為一件幸事。要知道,批評一個人是需要很大勇氣,冒很大風險的。臣諫君,可能會人頭落地;下屬勸諫上司,可能會丟掉飯碗。

人都喜歡聽好話,而不願意聽批評意見,有些人還會錯誤地對待批評,甚至把提批評意見的人當成仇人。所以,下屬向領導者提出意見或批評,本身就是對領導者的一種信任。若是領導者無視這種信任,而讓它變成仇恨的話,那無疑是得不償失的。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與大家交流學習心得哦!學會分享,自己會學到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常懷一顆謙卑的心
謙讓自會有路,何必爭在一時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