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論語》學成語:以直報怨

讀《論語》學成語:以直報怨

成語以直報怨,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

偏正式結構;一般用作謂語;含褒義。

意思是以公道對待有怨恨的人。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憲問》篇十四之第三十四章: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用現代語言表述就是:

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孔子不同意「以德報怨」的做法,認為應當是「以直報怨」。這是說,不以有舊惡舊怨而改變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堅持了正直,「以直報怨」對於個人道德修養極為重要。但有人認為用在政治領域,有時就不那麼適宜。但酒仙認為,以德報怨就只能用在個人道德修養,而不能用在政治領域。而以直報怨擇完全可以用在政治領域。許世友家軍起先為了張國燾,憤而行刺毛澤東,但是由於毛澤東不將個人恩怨放在首位,而是出於人之常情理解許世友,最後許世友成為了毛澤東的愛將,就是毛澤東用人格征服了許世友將軍。朱德元帥在井岡山時期也反對過毛澤東,可是後來朱毛友誼竟然成為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傳奇佳話,就是因為他們兩人都是以革命大業出發,而不斤斤計較於個人恩怨。

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夫以直報怨,聖人不禁。」可見對直報怨給予高度評價。現在的人喜歡強調感恩,但酒仙認為我們需要的不但是感恩,更需要的是以直報怨。如果大家都能堅持以直報怨,冤冤相報就不會糾纏不休,死結難解。社會就能實現和諧。而只有在人與人之間都能和睦相處的情況下,1+1才能實現大於2。但如果一定要以怨報怨,那就會無形中產生很多摩擦力,會作出太多的無用功。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中國人的傳統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對受恩的人自己的一種自律,而不是對於他人提出的要求。施恩的人是講究施恩不圖報的。所以,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好事,就天天要求別人要感恩,要知恩圖報。這樣的人,不是真正的善人。真正的善人不會對於他人曾經的錯誤睚眥必報,而是像和其他人一樣,以公道對待。這就是以直報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國學學成語 的精彩文章:

讀《論語》學成語:隱居求志

TAG:讀國學學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