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萬世師表遇上現代教育

當萬世師表遇上現代教育

孔子讀易

 古琴音樂

曾成偉 

00:00/00:00

文 / 悟心道人

話題緣起

寫這篇文章(《當萬世師表遇上現代教育》),是因為我昨晚看了個電影。電影中講:「每個人都是一個孤島,都在流浪。」女兒國王對玄奘講:「我夢見,你蓄起長發,我們一起慢慢變老。可是……你並不快樂」。

今天早晨坐公交,有電台播放教育部關於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的文件。我一時在想,眾生不快樂,各有因果。孩子們,快樂嗎?於是,寫了此文。童年都不快樂,難道讓我們指望長大後,背著「行李」更快樂嗎?謬也。這個行李的輕重,從哪裡來的?我有兩個孩子。一個是楊道長,我看他童年基本不用學習的,但是挺快樂。當然,長大後,也許他會波折。但是,誰又可以逃離波折呢?一個是某「道長」,我看她的書包越來越重,我就害怕了她的未來。也許吧,我們可能一生有成,或無成。但是至少,我願我的孩子們都是快樂的。這個小小要求,豈不是所有家長的要求么?如果非要讓我二選一的話,我選擇——快樂的生命。

某師兄:我媳婦今天下午被老師約談了。說孩子沒精神。上課不專心。孩子咋能有精神呢?一周7天,除了周六下午半天時間用來完成作業,剩下時間都在上課學些補習。國家不讓補課培訓,孩子老師一面給我們發文件不讓補課上奧數,一面自己開個奧數班,我是上還不上?不上,期末考試和選拔考試都考試這些內容,書本教的不考。上,就要把孩子和家長逼瘋。教育局到處嚴查培訓機構,教育局自己親戚開的培訓機構早早接到通知,換個地方繼續上課,競爭對手的培訓機構都倒閉了。

老師:有管理,總比沒有強。換個地方,也增加了對方的成本嘛。

楊道長學習不好,那證明,他還有足夠的精力,將來可以投入到他喜歡的地方。這相當於,我們沒有通過投資賺到錢,那證明,至少我們手裡還是有資本的。某道長,學習很好。那證明,他有足夠的資本,可以在當下亦或是未來轉賺到「錢」。

楊道長,學習不好。但是,他將要與「世界凡夫」永別了。因為,普遍教育他已經不行了,所以,對於他的未來他別無選擇,要麼就是奇葩學習成為聖賢,要麼就是草草了事成為痞子,他的一生註定不會平凡。某道長,學習很好。他也將要與「世界凡夫」永別了,因為他從小就很卓越。但是,對於他的未來,要麼他就是聖賢(本來就卓越),要麼還是痞子(高處不勝寒,最終放棄了)。——因為,名利是他最大的敵人。有時候,想放下,也不是那麼說一句就可以放下的,因為,你一生都在拾起來。

既然如此。都有可能成為聖賢,亦或是痞子。而今,我是啥,已經不重要了。名貴的痞子很多,低調的聖賢也不少。誰能知道未來呢?唯有——道者。他可以名貴,也可以卑微。這都不影響他成為——聖賢。

我們心態要凡夫一些。不量力而行的人,都是累贅。我們做事要聖賢一些。能為人民服務的人,都是偉人。聖人看到,決定孩子是否有競爭力的,都不是你們社會人所描述的因素,因此,沒列入經典。我們讓孩子上好的學校,有好的人際關係,大點送出國。但是,縱觀當今世界成功人士,幾人符合?縱觀古今聖賢,幾人符合?難道,他們還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嗎?特別是你們這些做生意的人,應該明白吧。決定賺錢的,難道是出國?是學歷?是學習好么?做官,亦復如是。做人,亦復如是。大人,有經歷了。但是我們,還用那些迂腐的思想去規劃孩子的未來。——這個太悲哀了。

大家自己心裡明明知道——什麼是競爭力的根本。卻……不告訴孩子。你告訴孩子,競爭力不取決於好學校了嗎?難道,你不這麼認為嗎?你告訴孩子,競爭力不取決於學歷了嗎?難道,你不這麼認為嗎?你告訴孩子,投資技術強大,不一定賺錢。而賺錢的馬雲也許不懂投資學呢?難道,你不這麼認為嗎?自欺欺人的,人兒啊。

相反的。你告訴孩子的是什麼呢?是連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謊言。你,不怕孩子長大了來找你算賬嗎?

中國從來就不缺聖賢。只是,缺乏聖賢的父母。無其母,何求其子啊。他即便將來成了玉皇大帝,也改不了,他還是你這幅德行。因為,為父母者,是根啊。我們將成功的把孩子培養成,如我們一樣貪婪而無知的人。過著,背包袱般所謂「抱負」的生活。

每次面授,我都會認識很多從來沒見過面的人。見過貧窮,也見過富有。見過高管,也見過凡夫。他們在道學的生涯里,得到相近,喜悅圓融,人人皆可體會。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他們,應該說當下是有貧富差距呢?還是人人略同?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看來貧與富,也就那麼回事兒吧,人人都可覺悟自性。看來貴與凡,都猶如帽子的款式不一樣吧。胡說半天,希望大家能摒棄吾言語之糟粕,而得之精髓。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一些重要教育思想仍然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今天,重溫孔子的教育思想,必將對當代教育的發展帶來諸多啟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

1

第一,首創私學。他認為,要調和社會矛盾與階級矛盾,改變社會現狀,就必須充分發揮教育的重要作用,擴大培養人才的範圍,多出快出治國安邦之才。因此,孔子打破「學在官府」的教育局面,首創私學。除此之外,這並不是孔子創辦私學的全部緣由。更重要的是,公學和私學應該並立。公學所學,是為了生存。然而,私學所學,是為了生命。一個是為了生計而學,一個是為了提高生命價值與層次而學。一個是學習如何生活的更好,一個是為了如何更好的生活。這兩者缺一不可。很多同學問我,是應該用傳統文化教育取代現代學院教育,還是應該老老實實的按照當代教育思路去學習,暫時不需要傳統教育呢?我回答,這兩者都是極端的,可以說是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

我們看到,從學校里出來的學生們,他們最終成為賺錢的工具,哪個人不是奔勞一生,哪個不是物競天擇。當代教育,讓越來越多的學子在弱化幸福感,而一味追求價值感。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從小就把孩子送進「私塾」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孩子們,出來社會竟然有那麼多的不適應。不適應潮流,不適應競爭,不適應本來就有的「社會規則」。他們那點學校里的「幸福感」遲早有一天會被這個社會的「現實感」所打破。因此,所謂的高尚人格,所謂的看破放下,所謂的內聖外王,都將成為空談。那麼,我認為最佳的方式是什麼呢?當然,是並駕齊驅。

要當位,也就是要學好體制教育。要成人,成大人,行大道,就應該明明德,就應該明達聖賢之教。不但在當代社會是這樣的,在歷史上,我覺得都應該是這樣的。這裡,大家對孔子有誤解。孔子創辦私學,他不是反對公學的。他只是用自己的力量,來讓一個人更完善他一生的學業。因此,孔子的教育不是為了讓你成為一個現實的社會人,更不是主張讓你脫離社會,自己躲在家裡高大上,而是,讓你兼而有之,更加完美。

2

第二,有教無類。孔子首創私學,打破了少數貴族專職人員壟斷教育的特權,提倡並親身踐行「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把受教育的對象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其「有教無類」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人不論出身貴賤,都可以接受教育。他認為,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可能不同,在社會中的身份或者工作也許不同。但是,人們追求自我生命的提升,這個願望是相同的。無論是社會底層的民眾,無論是高級知識分子,亦或是達官貴人,他們對可以成就生命的覺醒和人格的凈化是嚮往的,也是必須的。這就是儒家提出的「人人皆可堯舜」。這個「堯舜」,不是指的當了皇帝了就是堯舜。而是說,人人在各自的領域,都可以覺悟自我,從而利己利人,達己達人。佛家講,人人皆可成佛,也未必是每個人最終都成佛了,但是,你至少是可以跟佛一樣覺悟自性的。

其二,人不論聰明愚笨、品行高低,都可以接受教育。現代我們稱之為教育,古時候其實稱之為教化。教育,指的是通過教學而實現育人的結果。教化,指的是通過教學而實現轉化的結果。育人,就是培育他成為更加具備作用力的人,也就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轉化,就是讓他從凡夫能化作聖賢,從愚昧而化為覺悟,從無知而化為智慧。從這個角度講,育人,是提升了人,是有層級之分的。而化人,是沒層級之分的,這就是說一念可以成佛,一念明明德可以成賢成聖。

其三,人不論地域和種族差異,都可以接受教育。這個是孔子大化理想,是儒家提出的「五湖四海皆兄弟也」,是佛家提出的普度眾生。通過這種理想的樹立,從而實現「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人生修鍊。

其四,人不論長幼之分,都可以接受教育。這反映了孔子創辦的私學是真正不分出身、品行、地域、種族和年齡限制的。更是說明,孔子並不認為「大道之學」就是大人才可以學的。並不認為《易經》就是老人才能感悟的,更不認為是占卜術士的專利。而是認為,大道之理,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不分長幼。你看道學在線這個平台,是不是這樣,讓孩子有孩子的學法,讓成人有成人的學法,大家都在學習《易經》,都在學習養生,可是方法和重點是不一樣的。大人的知識小孩可能學不懂,小孩的天真大人也做不來。但是,明明德是不分長幼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不分長幼的。人人覺悟自我,是不分長幼的,正所謂「聞道不分先後」。

3

第三,因材施教。孔子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因學生的性格、能力、愛好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即「因材施教」。 孔子認為人不是機器,更不是產品。他不可以批量生產,不可以模式化教學。西方的教學理念,把所有人當做一種人。比如,這個是小學生,這個是中學生,這個是高中生……。孔子的教育認為,甲就是甲,乙就是乙,他們年齡雖然相同,但是個性截然不同。對於甲的教學方法,用到乙身上顯然是不適用的。因此,在他的「學校」里不分小學、中學,而是每個人以自己為參照物,選用最適用於自己當下的教學方式。讓每個人學有所用,學有所長。其中,有共性,也有不同。我們發現,一個班級里的同學,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的特長等等都是不同的。那麼,如今只能怎麼辦呢?統一一個愛好,那就意味著要捨棄自己真實的愛好,從而投入大家「認可」的愛好。比如,有人喜歡捏泥巴,現在不行了,你必須改成英語。比如,有人喜歡蓋房子,現在不行,你必須先來學習奧數。甚至有人喜歡書法、美術,現在不行,這個不會給你考試加分。有人喜歡音樂,這個不行,除非你成為藝術生。有人喜歡打撲克、下棋,這個就更不行,這個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那麼,什麼叫做「正業」呢?

作為一個棋手,作為一個牌術大師,他小時候就開始研究這些,喜歡這些,鍾情於這些,我認為,這才是他的正業。對於一個喜歡天文地理的人,小時候每天爬到山頭看星星,這就是正業。對於一個未來致力於覺悟人生的人,一個願意讓自己一生明達而幸福的人,他現在去學習人生哲學,學習《大道之學》,這就是他的正業。然而,現實情況是。人們需要先成為「機器」,成為社會機器,成為家庭機器,甚至成為父母心中的那個機器,才會有可能獲得自由,也就是獲得選擇的權利。直到有一天,他可以財務自由,可以光宗耀祖的時候,可以「沒讓父母失望」的時候,他才可以放下他沉重的行囊,才可以開始自己的人生。這是,多麼痛的感悟!

4

第四,周遊列國。孔子不僅在魯國設立講堂教學,還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在社會的這個大課堂中,隨時問難。面對當時的社會現狀,孔子和弟子們都暢談人生志向、個人抱負,師生之情非常融洽。很多人認為孔子的教育已經脫離當代社會了。但是,恰恰相反。孔子的教育沒有任何一個是離開社會的。他鼓勵學以致用,反對迂腐的課本文化。我們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體系,也就是儒釋道。哪一個是關起門來學習的呢?孔子周遊列國,帶著學生。佛陀行萬里路,結緣眾生。道祖八十一化,以不同法身來和光同塵。而他們的學生們呢?哪一個僅僅是之乎者也的書生呢?他們每日的所學,都將在社會中付諸實踐。你所學的每一樣都必須是可以學以致用的,否則,你學到再高深的學識,若只是紙上談兵,也都將是毫無意義的。

我記得,我用小學、初中、高中的經歷來學習的英語,對於我這個從來不出國的人,毫無意義,甚至我覺得是浪費生命。當然,你也許不是我。你也許在生命中有出國的機緣,但是,你想想看,為了讓你出國時能說幾句不算流利的英語,你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呢?或者你說,現代很多東西,不懂英文是不行的,他是國際語言。我想,最國際的不是語言,而是思想吧。你會三十國語言,如果是個庸才,誰會用你呢?相反,你如果是個棟樑,給你配個翻譯又有什麼不妥呢?大家看看召開國際會議的時候,個個帶著耳機,叫做同步翻譯系統。呵呵。這些所謂的「國際腕兒」,不也得「歇菜」嗎?你再去看看,凡是你看到的棟樑,會不會英語真的是致命的缺陷嗎?甚至說,真的算是缺陷嗎?我講這些,不是說學習英語不好,而是告訴大家不要執著。能學好,當然好。費勁學,還是學不好,何必執著。就如同我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現代社會裡不會開車就真的不行嗎?我告訴大家,不但不會不行,而且你的生命中一定會多一個司機。哈哈哈,因為我不會,不代表我不能用。於是,我沒有車,朋友開車總是帶著我。我不會開車,所以,朋友同事總是來「當」我的司機。萬事,不是說必須如何如何的,不可以執著。

5

第五,終生教育。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學會生存》一書,極力倡導終身教育理念。事實上,終身教育理念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已經體現了。孔子本人對終身教育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因此才有:「吾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的言論。這也是孔子一生學習的鮮明寫照,他用他「活到老,學到老」的修身經歷,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和接受教育,才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求得自身發展。而且孔子認為,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老師。但是,他與當代教育不同的是:不管你有多少老師,但是總是有一個師父是來貫穿整體的。孔子的弟子,可以去跟某某學習古琴,可以跟某某學習禮法,可以跟某某學習兵法。但是,他的師父是孔子,從來沒有變過。為什麼呢?

這就是,教學是用一生來貫通的,而不是拼接式的,碎片式的。正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個師,不叫老師,而叫做師父。人在社會中,人人都有可能關懷你、幫助到你。然而,別人的幫助和支持,也僅僅只是幫助和支持罷了。但是,父親只有一個。他雖只是眾多在關懷你、幫助你、支持你的人之一。但,他可以為你的一生來規劃,來指點。所以,當代的我們,需要一個可以貫穿我們一生的——師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之學官網 的精彩文章:

巧讓雙盤理通法隨
骨弱筋柔讓你平步青雲

TAG:大道之學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