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姜亮夫:學想有成當二戒

姜亮夫:學想有成當二戒

我今年92歲,從5歲啟蒙讀書至今整整讀了87年的書,書與我結下不解之緣,書是我的第二生命。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不論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只要拿起一本書,什麼煩惱都煙消雲散!家人笑我是「書蛀蟲」,不無幾分道理。我從50歲左右便經常有病,但能快樂地活到今天,或許正是書幫我修身養生的吧!

有人問我該怎麼讀書,其實歷來對於讀書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人,一是愛讀書,「嗜書如命」,這類人往往是在讀了一定數量的書以後,對書產生興趣而真正地「投入」了。二是功利性的。古人所謂「學而優則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現在人拚命讀書為考大學、出國,找一份好工作,換張文憑……凡此種種多少是在主觀或客觀的壓力下讀書。這種讀書有苦有樂,而經常是「苦多於樂」,想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雖然可以學有所成,但不易得到以書為樂的至高境界。三是視讀書為畏途,見書則怕,自然無樂可言,也就決無成功與成就了!

至於讀書人如想學而有成,當有二戒:一戒急功近利,那就是讀了一些書,馬上就希望有所獲利。也有的人讀了一點書似乎覺得用處不大,升不了官發不到財,改變不了生活處境,於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今天讀英語,明天搞寫作,後天學電工,弄了半天一事無成,反而影響了工作,干擾了生活。因此真要讀書有成效,要選好目標,持之以恆,不能斤斤計較得失,堅持數年自有功效。至於做學問,那就更不能見異思遷,古籍吃香搞古籍,經濟吃香去經商了……不論哪一門學問,心不專,志不堅,是不會有成的。

讀書人的第二戒是散漫無邊,就是什麼書都讀,沒有選擇,沒有目標,結果讀了好多書,腦子裡還是形成不了一個整體。泛讀大量有關學科的書籍是必要的,但在這之前要必有目標,選定若干種書籍作為基礎,精讀,讀透讀通,從多角度、多層次認識它,然後再以它為基礎,為樁子,為核心,把其它書籍、其它學科串起來,久而久之便能真正地在一個領域中有所心得。比如搞先秦文學的人或以《詩經》或以《楚辭》或以《左傳》或以《莊子》讀通讀透,以及讀諸子,讀史、漢,讀三禮、《尚書》,自然有許多知識可以串起來貫通理解,也自然會發現許多問題可以思考、可以研究,學就可以有所成,學問也會有進步。否則,即使看許多書,知識也往往會是散亂而不著邊際的!

來源:浙江日報/1993-08-28/ 第5版面/三味書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與國學 的精彩文章:

蔣寅:40年讀書治學路

TAG:讀書與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