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的條件 能對上「朱麗葉」的感……
都是替子女擇偶,味道大不一樣 萬松書院相親熱背後暗藏兩代人的婚戀觀差異
萬松書院,10多年來,這個名字幾乎和杭州的相親角畫上了等號。
考慮到安全問題,今年,萬松書院的相親活動場地挪到了書院的花園裡,每周六上午開放,只此半天。幾百平方米的空間里,數百張相親介紹單像沖曬中的照片一樣掛在繩子上,家長、紅娘、工作人員、看熱鬧的人都聚攏來,乍一看,這裡更像招聘會現場。
當然,幾乎每個開放日都一樣,相親的主角總是不在的。替子女擇偶,家長與家長面對面時更像在談判,焦慮、緊張,各種情緒交雜,最後呈現出一張張審慎的臉。
面對鏡頭,絕大多數家長選擇了迴避,甚至直接驅逐;背對鏡頭,終歸還是有人願意說說心裡話——相親的味道,複雜得很……
家長談條件——
量化的相親背後,有哪些不同的微表情?
身高、體重、學歷、收入、住房、車子……當家長成為相親代言人,感情這種事情就根本不可能提及,剩下的只有量化的擇偶條件。而量化之後必然的匹配,衍生出家長臉上不同的表情。
1
表情 驕傲
「我女兒那麼優秀,為什麼要草草嫁掉?」
相親場地東北角比較特殊,稱為「海外角」。在這裡「掛牌」的青年男女都有海外留學、工作背景,很多是在投行、大公司任職。
A阿姨是杭州人,在她眼中,1987年出生的女兒成績優異,相貌、氣質都好,如今在紐約某投行工作,收入頗豐。「女兒說了,未來她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暫時不考慮回國發展。」說起女兒,A阿姨的語調都是往上走的。話一出口,A阿姨又變得無奈起來——女兒30多歲了,一來沒時間找對象,二來身邊沒好的人選,真急死當媽的了。
A阿姨早把海外角的男生條件看了個遍,沒幾個能令她滿意的:條件好的男生,要麼已經回國了,不在紐約附近,要麼雖在紐約附近,但年紀比女兒小。
A阿姨有一個原則,就是女兒得嫁個中國人。前些年,女兒找了一個美國男友,最後因為家裡不支持和其他一些原因,沒了下文。「女兒說說是看對眼就行,其實她還是有自己想法的。我們都覺得,男的職業前景必須要好,我女兒那麼優秀,不能因為單身,草草嫁掉了。」A阿姨說,她倒不限定未來女婿必須是杭州人,江浙滬的都行,「萬一以後他們談成了回國,雙方家庭能近一點。」
2
表情 不爽
「作為家長,我並不喜歡這樣的相親……」
B大伯的女兒今年35歲,自小成績優秀,還被公派出國讀博,是家裡的驕傲。目前,B大伯的女兒回國當了大學老師,按理說條件不錯。
「她一次對象都沒談過。」說起女兒的戀愛史,B大伯擺擺手,卻又改了口,「至少我知道是沒有的。」
讀書時為了學業,當了老師又為了學術,B大伯說,女兒說起來有寒暑假,但她不願意跑出去,一天到晚窩在家裡寫論文,「她對結婚看得蠻淡的,沒什麼特別要求。我和她談找對象的事情,她說聽我的,我變得壓力特別大了。」因此,B大伯兩次參加萬松書院相親活動,幫女兒找找有沒有年齡合適的男生。
「作為家長,我並不喜歡這樣的相親。」B大伯突然說了句令人驚詫的話,「這樣的活動,甚至影響了很多女孩子找對象。」
B大伯說,相親活動現在明顯性別失衡,「很多男方家長過來一看,女多男少,馬上提高自家的要求,比如原來對女孩子身高要求是155厘米的,到了這裡變成了160厘米。其實男孩子本人可能根本沒有這種要求。」
參加了兩次相親活動,B大伯似乎不甚滿意:「怎麼說呢,再看看吧……」
3
表情 茫然
「兒子跟我說,他沒指望在這裡找對象……」
C阿姨知道相親活動到中午12點就會結束,所以一早就趕到萬松書院,拿起紙筆,開始儘可能多地記錄女生的信息。
「其實也沒記多少,兒子有自己的想法,我都按照他的想法來的。」C阿姨的兒子今年30歲,做銷售行業,曾有過一個對象,後來因性格問題分了手,「現在他年紀不小了,還是不肯『將就』。」
C阿姨說,兒子對另一半是有具體要求的,比如身高要165厘米以上,要二本以上院校畢業,還要興趣相仿、喜歡戶外運動的。「他現在總是和我們說自己在找女朋友,但我做娘的總是不放心,所以來這裡找找機會。」
C阿姨在現場「奮筆疾書」,她的兒子卻在家睡大覺。「他知道我來的,我昨天和他講過的。他既沒同意,也沒反對,就說讓我去好了,當玩玩看看。」C阿姨嘆了口氣,「他總覺得女朋友要靠自己找,沒指望我在這裡給他找到合適的對象。他的好多條件我都不能明說,只好自己盡量配對了。」
在C阿姨看來,到相親活動中碰碰運氣,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一點。
4
表情 疑惑
「是不是買了房,才有資格來相親?」
D阿姨是紹興人,兒子34歲,在杭州工作。在她眼裡,兒子條件蠻好的。
D阿姨說,兒子讀完大學就進了銀行工作,都蠻順利的,偏偏對象的事情一直沒有著落。之前,她介紹兒子去相過親,可每次都沒有下文。「為什麼?因為我兒子之前一直沒買房。」D阿姨說,家長見面,上來就說各自的條件,房子這關鐵定是繞不過去的,「有的家長問得還委婉的,問孩子現在住哪裡。我就說現在租房子,正準備買房。對方都是笑笑,然後就沒什麼話好聊了。」
也有姑娘是願意先見一面的,但見面之後,D阿姨的兒子也感覺繞不過房子這道坎。「本來就沒有感情基礎的,哪個願意跟你一起咬牙還房貸呢?」D阿姨說,兒子雖然沒有當她面提房子的事情,可她心裡是有疙瘩的。去年,一家人咬咬牙,在九堡買了套新房,總算把房子問題搞定了。
沒想到的是,有了房,D阿姨的兒子卻對相親產生了抵觸情緒,覺得相親對象多數是注重財產,根本不看重感情。倒是D阿姨,她在給兒子找對象時腰板硬了不少。「很多女方家長願意讓孩子們進一步接觸了。」D阿姨說,儘管如此,她還是覺得不是滋味,「不少家長很在意房子的事情,別說沒房了,『準備買房』這種話一出口,很可能就被對方划出考慮名單了。是不是買了房,才有資格來相親?」
子女講感覺——
條件各不相同,但沒感覺肯定不將就
相對於家長「條件合適就結婚」的量化匹配,子女對於結婚這回事的看法顯然複雜得多。我們詢問了一些80後、90後單身男女,他們對另一半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基本一致的——沒有感覺,他們肯定不會將就。
L小姐
(23歲)
我才畢業1年,過年回家時,我姑姑就張羅著給我介紹對象。對方比我大幾歲,家裡條件不錯,姑姑說以後生活不會差的。但問題是,我本科畢業,介紹一個高中畢業的男生給我,真的好嗎?對方有錢又怎麼樣?如果三觀都不一樣,未來肯定不會幸福。如果找不好,我不想那麼早結婚。
S先生
(32歲)
我就想找我真心喜歡的。現階段我身邊沒有好的對象,我也不會把相親當成確定未來的唯一辦法。我看過最近的一條新聞,有個男的從29歲相親到56歲,始終不肯降低擇偶標準,不願意將就,我覺得這很酷啊。
Y小姐
(27歲)
連眼緣都沒有,怎麼可能談得下去呢?如果要相親,我會先看對方照片,或是互相加個微信。如果連照片都看不下去,我想,也就沒有見面的必要了吧?畢竟,我可不想結婚後半夜醒來看到的是「恐怖片」。
X先生
(28歲)
倒不是反對相親,我反感的是把相親和結婚必然關聯起來。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忙於工作,社交圈一縮再縮,通過相親認識一些異性朋友,不是也蠻好的嗎?至於能不能最終成為夫妻,這就看緣分了,強求肯定不舒服的。
Z小姐
(31歲)
我家裡一直都在催我結婚,也安排過相親,我都不理的,一切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我覺得理想的結婚對象應該是有一定經濟實力、能照顧我一輩子的人。我寧可在工作、生活中慢慢去找,這樣我才能有更多的主動權。
相親畫像 這不是婚戀標準,看看就好
我們對家長、子女的擇偶要求做了一個小統計,整理出兩張相親畫像。通過這兩張畫像,大家可以大致了解,現在最受歡迎的單身男女是什麼樣的。提醒一句,這絕對不是婚戀標準,只是「主流」觀點,千萬別對號入座。
170厘米以上
年齡大於女生
本科及以上學歷
工作好、收入穩定、有本地房產
人品好、無不良嗜好
杭州人(新老杭州人不限)
160厘米以上
年齡小於男生
本科學歷
有穩定工作
溫柔體貼、孝順老人
樣貌姣好
江浙滬均可
※印尼總統兒子不入政壇只賣煎蛋餅 民眾大讚有志氣
※諾貝爾獎得主來杭「吆喝」區塊鏈 金融大……
TAG:杭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