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標準化」之後的煎餅果子是否變得更好吃了?

「標準化」之後的煎餅果子是否變得更好吃了?

地方小吃正一個接一個踏上「標準化」之路。日前,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成立煎餅餜子分會,後續還將制定天津煎餅餜子團體標準,為從業者提供煎餅的「正宗範本」。此舉並非首開先河,此前沙縣小吃、揚州炒飯、重慶小面都已有過嘗試。標準制定者有「正本清源」的考慮,也有提升產業的盤算,但消費者最關心的仍是,「標準化」之後的小吃,是否變得更好吃了?(《北京日報》3月26日)

煎餅餜子,即便做法確有不同,用料也「各拉各的調」,無非是煎餅和煎餅裡邊裹著的一些餡料而已。不管怎樣,經歷了多少年的傳承演變,這一傳統小吃的基本模樣,民眾還是心知肚明的。不知道,「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煎餅餜子分會」要公布希么樣的「標準」?又將如何去「規範」滿大街的煎餅攤?

其他各種小吃的情形也差不多。銀川的「羊雜碎技術規範」已經公布了,揚州的「三頭宴製作技藝團體標準」也出來了,加上此前的揚州炒飯、重慶小面、沙縣小吃等經典樣式,人們可能已經發現,那些每每讓人們齒頰留香的傳統小吃,正在各種規範、標準之下變得單調起來。

本來,小吃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新鮮、特異,以及不同的口味。這種「不同」,不僅體現在與其他吃食不同,也同樣體現在同一類小吃的口味差異上。好的小吃,絕非滿大街的小吃攤都是一個味兒。這是中式小吃的特色所在,也是其難以「標準化」的根源所在。如果硬性規範、約束小吃,或許會克隆出一批小吃店,但很可能會以犧牲人的味蕾為代價。

至於說像天津煎餅餜子分會秘書長宋冠鳴所說的,標準除原輔料、製作工藝外,還將設定衛生標準,比如要求從業者要注意著裝、戴口罩等,那就更與煎餅沒啥關係了。很簡單,著裝、衛生等要求,本來就是食品行業的基本規範,只要出攤、只要有相關的營業登記等,就應該遵循相應的衛生標準。

協會不是免費加入的,以煎餅餜子分會為例,「……副會長單位以上500元一年,會員單位300元一年」。你要入伙,就得交會費,天津有2000多家煎餅餜子攤點,算下來,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不願意入會不要緊。協會也表示:「將協同天津質量管理研究所,與一些天津煎餅餜子知名店家一起,制定天津煎餅餜子團體標準。」這意味著,協會的背後,大有背景。

天津煎餅餜子分會還強調,據初步統計,目前天津2000家以上的煎餅餜子攤,每家平均賣出150套,一年總產值至少不低於5億元。小吃雖小,做成了產業,則必然會引起關注,進而出現「標準化」的衝動。只是,無論如何規範、如何標準化,小吃的特色一旦消失,克隆的店鋪越多,就越有可能讓消費者失望。

一個良性的市場,一定是一個寬鬆的市場。不是說要排斥標準,而要警惕那種打著「標準化」的旗號,搞「一刀切」的做法。行業監管從來都是必要的,但看要管什麼、怎麼管。只要是合法經營,「各拉各的調」也沒什麼不好,大可不必標準化。一個煎餅攤一個味兒,不也很好嗎?

文/胡印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青評論 的精彩文章:

吊打熊孩子的抽象憤怒是多麼廉價

TAG:中青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