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展帶動全城藝術季,香港一周藝術活動全導覽
本年度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啟幕在即,香港藝術界持續升溫。除了本地的亞洲藝術文獻庫、Para Site、M+、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等重要文化組織帶動了全城的一系列藝術項目之外,以藝術再定位的H Queen』s大廈、老牌畫廊樓畢打行等也紛紛開啟眾多畫廊展覽。TANC為你整理了一份香港巴塞爾期間的藝術活動指南。馬上看看本周香港都有什麼精彩的藝術活動吧!
藝博會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https://www.artbasel.com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3月29日至3月31日
2018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於3月29日至3月31日期間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本年度彙集來自全球32個國家及地區的248間畫廊,展出知名及新晉藝術家的廣泛創作,藝術品橫跨20世紀初的現代時期至最近期的當代作品,並將呈展現亞洲不斷發展壯大的藝術氛圍。除了上屆參展畫廊強勁的回歸陣容之外,更將展出28家來自美國、歐洲及東方的全新畫廊,其中14家來自美洲及歐洲,14家來自亞洲及亞太地區的畫廊也是首度參展。在展會單元設置方面,將帶來「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策展角落」「藝聚空間」「光映現場」「巴塞爾藝術展對話」幾個展區。
Art Central
香港中環海濱 | 3月27日至4月1日
第四屆 Art Central 於3月27日至4月1日在香港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行,本年度展會展期延長至七天,本屆參展藝廊共103間,其中30間更屬首度參展,共有超過75%參展藝廊來自亞太區。南韓重要現代及當代藝術家作品在本屆 Art Central 中備受注目,展會特別項目之一「裝置匯萃」專門展示大型裝置藝術作品,網羅了先進的科技、擴增實境和動態藝術,與當代藝術中的歷史與文化論述相映成趣,共精選六項前衛裝置,由香港獨立策展人郭瑛策劃。與此同時,Art Central 亦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合辦講座 TALKS X ASIA SOCIETY,還將與4A當代亞洲藝術中心一同呈獻一系列互動表演作品。
美術館與藝術空間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愛話:羅伯特·印第安納與亞洲
展至6月3日
此展覽展出傳奇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印第安納和八位亞洲藝術家的作品,包括谷特拉格?阿塔曼、古郷卓司、張英海重工業、Chim Pom、何岸、洪強、蔡佳葳及徐冰。他們文化背景不同,卻以語言為創作主題。這些藝術家受到印第安納感性的啟發, 創作出對文字和圖像微妙呼應的作品。藝術建立於人類渴望表達與溝通的本能,展覽透過來自多個文化的作品,展現藝術為跨越國界的共同語言。展覽由客席展人手冢美和子策展,陳嘉賢擔任助理策展人。
香港藝術中心
藝游維港
展至4月6日
「藝游維港Harbour Arts Sculpture Park」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主要合作夥伴為 H Queen』s,由森美術館館長暨香港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國際總監南條史生及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藝術總監 Tim Marlow 共同策展,展出新晉及知名本地及國際藝術家的多件雕塑作品。香港藝術中心亦推出專為展覽而設的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每個雕塑的詳細資料,及三聲道(粵語、英語和普通話)語音指南。
香港藝術中心
開放日:2018 的日與夜-Taste Art
3月30日(周五) 下午2時至凌晨 2時
香港藝術中心開放日來到第七年,今年將於復活節假期第一天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舉行,主題為 Taste Art。。當日訪客可享受一連串的多元精彩藝術節目,包括展覽、電影、音樂表演、工作坊、講座及導賞團等。作為香港藝術中心翻新後首個開放日,中心更破天荒策劃深夜節目——Just Moment Salon 和電影放題夜,由下午2時至凌晨2時。
亞洲藝術文獻庫
Nilima Sheikh 個展
展至6月30日
Nilima Sheikh 這次展覽於文獻庫圖書館舉行,展覽探討動態和遊歷在 Nilima Sheikh 的藝術實踐中角色。這位駐印度巴羅達的藝術家,五十多年來反思亞洲的傳統、歷史淵源、國族身份和世界主義等問題。是次展覽將展出藝術家收藏的相片、錄像、模板、詩歌、民間故事、書信及其文章。
K11藝術基金會
「Emerald City」聯展
K11 Art Foundation 臨時展覽空間
3月28日至4月22日
中環 chi art space | 3月28日至5月31日
由 K11 Art Foundation 主辦的群展「Emerald City」將在巴塞爾藝術展重臨香港之時開幕,匯聚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帶來39件從1960年代至今創作的當代藝術作品,包括繪畫、錄像、雕塑和場域特定裝置,審視幾何概念的轉譯方式,對比文化轉譯中兩個重要概念——「透明性」與「陰晦性」。展覽從點、線、面、比例和距離等表現「關係」的基本幾何概念出發,解構宇宙星宿、海洋大地、建築環境、人類身體等實體及抽象空間,以探討不同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共存的可能。「Emerald City」嘗試通過對照參展藝術家的觀察和體會,拓寬我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討論。展覽同時鼓勵觀眾擺脫根深蒂固的思維局限,從全新的角度認識世界。
陸明龍個展:2065
尖沙咀 chi K11藝術空間
展至5月20日
藝術家陸明龍長期在虛擬現實和模擬領域中創作,以遊戲製作軟體,影像,裝置與行為表演的形式塑造虛構世界與特定場地模擬,他所創造的數碼環境通常以現實空間呈為基礎,將其呈現為虛擬場景,反映虛擬性對人類感知現實方式的影響。本次個展「2065」中的裝置將展覽構想成一個虛擬世界的實體門戶,從而探索藝術和人工智慧的未來。以新委約的電玩作品『2065』展開,K11空間被模擬成一個數碼環境,其中包含了藝術家近期的項目《玩站》(Play Station)與《風水師》(Geomancer)(Jerwood/FVU獎委任作品)。陸明龍將他所推測的現實提煉到我們的當下生活環境中,強調科技對我們日常感知所帶來的影響,同時也對它提出了疑問。
西九文化區 M +展亭
楊嘉輝的賑災專輯世界巡迴演
展至5月6日
西九文化區M+舉辦的「楊嘉輝的賑災專輯世界巡迴演」展覽,延續自香港參與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的「楊嘉輝的賑災專輯」,是對威尼斯展覽內容的進一步延伸,是M+展亭在2018年的首個展覽,也是M+展亭的第六個展覽。展覽探討一眾歌手名人為公益而結集錄製「慈善單曲」的普遍現象。客席策展人郭瑛表示:「2014 年,Bob Geldof 聯同多位歌手重新灌錄八十年代慈善名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為西非各國對抗伊波拉疫情籌款。這種重新灌錄慈善金曲的做法,給予楊嘉輝一種強烈的『不合時宜『『過時』的感覺,促使他開始探索製作賑災歌曲所衍生之問題及概念。」這次展出的作品包括《WeAre the World, as perform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hoir》,是由工聯會群聲合唱團以「消音」方式演唱Michael Jackson和Lionel Richie的名曲《We Are the World 》。
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 (CHAT)
觸到的回憶
展至4月22日
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CHAT六廠)是一所香港非牟利藝術文化機構,亦為保育重建後的「南豐紗廠」其中一部分,預計於2019年春季正式開幕。作為CHAT六廠開幕前的系列展覽之一,春季展覽將呈獻三位知名藝術家岩崎貴宏、鄭然斗和黎卓華的聯展「觸到的回憶」。展品包括三位藝術家的全新創作,探索並重塑香港紡織及時裝業的集體回憶。鄭然斗對口述歷史的紀錄有著濃厚興趣,作品亦以此為基礎,透過錄像片段來呈現他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人物的故事;岩崎貴宏獲譽為日本傑出藝術家之一,憑著一雙巧手製作當代城市景觀模型,作品的精細複雜程度令人驚嘆而廣受推崇;香港新晉藝術家黎卓華將呈獻空間裝置藝術,喚回對1990年代香港零售經驗的記憶。「觸到的回憶」呈現本港社會和經濟支柱之一的紡織和時裝行業之變遷,對移民及工業化等議題進行了種種探討,展示與紡織相關的多元化主題。
Para Site藝術空間
一獸、一神、一線
展至5月20日
由康喆明策劃的巡迴展覽「一獸、一神、一線「以「亞太」區域間的聯繫及觀念的流轉交織而成,欲探索並試圖梳理該區域的地文合集,將早期的南島世界作為一個臆測和想像的地理範疇。展覽探索著不同的知識系統、視覺世界,並思考代表南亞及東南亞原住民社群背後的經濟與道德問題;在關於社會兩極化和排斥性的討論中,原住民社群時常是被邊緣化的。參展藝術家追溯殖民主義的歷史痕迹,以及它們在當代霸權主義的衍生。在現今社會中,文化與環境的消長仍舊持續地分解著地貌、社群及整個世界,尤其是那些被極端邊緣化的原住民群落。仰賴語言的多樣性和引據來進行回應,包括結合來自不同歷史、文化、地理背景的藝術家的創作,以調查研究為手法,將藝術製作中的形態、內容和政治立場作為證物和參考的其他創作。織物在此成了貫穿展覽主線的另一種美學語言,將織物列入民族志敘述的討論,也使其成為挑戰民族學方法論的爭辯戰場。
兩依藏博物館
藍色之路:來自波斯的瑰麗藝術
展至6月24日
展覽「藍色之路:來自波斯的瑰麗藝術」由門井由佳博士(Dr. Yuka Kadoi)策展,是香港首個深入研究波斯藝術和歷史中藍色元素的全面性展覽,探索該元素對亞洲及其他地區的傳統藝術的影響力。展覽中的94件手工藝品經過精心挑選,其材料和類別包羅玻璃、陶瓷、紡織、繪畫和手稿。是次展覽與世界各地十一間重要機構進行大規模合作,包括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與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多莉絲·杜克伊斯蘭藝術基金會等。《藍色之路》展覽適逢與第六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同期舉行,此次亦是有史以來首次有來自伊朗的藝廊參展巴塞爾藝術展。
現代藝術基地
Modern Art Base
水很深 Still Waters Run Deep
3月29日開幕
Modern Art Base 在2018年以展覽「水很深」(Still Waters Run Deep)呈現現代傳播集團及CEO邵忠的收藏,展覽於3月29日開幕。本次展出的收藏建立於媒體的理念之上,涉及印刷、攝影、時尚、新聞和傳播,這些觀念定義了現代傳播集團與收藏當代藝術之間的關聯。這場展覽也可被視為一種譯介,而「譯介」的概念本身也是全球化出版領域的另一個重要基礎。展覽的中文主題「水很深」指涉了藝術創作者與藝術世界裡的其他從業者之間複雜的歷史和關係,也映射了國際經濟與政治中曖昧不明的交易和動向。而與之對應的英文題目「Still Waters Run Deep」則套用了一個近似的字面表述,表達的卻是在波瀾不驚的外表下隱藏的智慧、才能和激情。展覽主題中的兩個概念共同構成了我們窺探審美和藝術世界的邏輯,以及藝術在今日文化中地位的渠道。
都爹利會館
Leila Hekmat 個展:不被邀請(手風琴者的詩篇)
3月30日至6月28日
都爹利會館與柏林 GalerieIsabella Bortolozzi 合作,呈獻由柏林藝術家 LeilaHekmat 特別為香港創作的特定場域音樂劇《不被邀請(手風琴者的詩篇)》。Hekmat 的表演計劃也是會館首次以表演藝術為項目重心。在《不被邀請(手風琴者的詩篇)》中,宏大問題被化作一組聲樂套曲,彙集了弗蘭茨?舒伯特的《冬之旅》、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斯特凡?馬拉美的詩歌以及巴洛克式服飾等靈感源泉。本次特別演出承接最初在巴黎樂澤布爾(Le Zèbre)和柏林巴爾豪斯(Ballhaus)兩地演出的版本,發展出新意象。作品表現人類在痛苦中尋求幽默的處境,圍繞著死亡、孤獨、對親近關係及親昵情感的嚮往,透過這些在舒伯特作品中佔有重要席位的題材,創造一個親密的故事場景。在香港版中,歌手被描繪成自己生活的囚徒,在苦難中尋求解脫。在鋼琴家的伴奏中,他演出一段獨白,描述四個場景,把自己的死亡想像成為擺脫每日生活所面對的消極情緒的手段。題材沉重,卻於由Ilse Crawford設計的舒適會館環境中演出,正正契合了在人類困境中找尋光明和幽默的主旨。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梁基爵新媒體音樂展演
籠里的十八種風景
3月26日、27日
梁基爵連同音樂家及表演者演出卡素樓獨有的音調,借「籠里的十八種風景」喚醒卡素樓及城市的聲音記憶。卡素樓猶如籠罩著不同香港人形形色色的生活百態,從歷史建築的內外,反照香港現今急劇變化的生活與香港人的回憶,以及與城市情感連結。觀眾將切身體驗各種跨介藝術的呈現,猶如一同經歷不同的香港人、情、事。
香港海事博物館
喬治·康多:Expanded Portrait Compositions
展至4月6日
巴塞爾藝博會期間,香港海事博物館由 Skarstedt 與 Sprüth Magers 畫廊呈獻美國藝術家喬治·康多(George Condo)於香港的首次個展 「ExpandedPortrait Compositions」,展出由康多為香港海事博物館特別創作的最新油畫及紙上作品,包括8幅油畫及5幅紙上作品。隨著藝術家繪畫方式變得越來越大膽複雜,康多運用線條的經驗亦改變了他肖像創作:電鍍色彩與運用黑色輪廓勾畫出的空間與形狀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尤為突出。
畫廊展覽
H Queen』s
卓納畫廊
沃爾夫岡·提爾曼斯 Wolfgang Tillmans
3月26日至5月12日
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於香港的首次個展在卓納畫廊舉行。本次於香港的展覽作品主題廣泛,回應周遭環境的同時亦自成一體。展覽將橫跨香港空間的四個展區,包括部分從未向公眾展出的新作,將關於友誼、親密關係的作品與一系列世界各地的景觀並置呈現。承接提爾曼斯一貫作風,展覽將某種特定觀點放大,每件作品自身的藝術元素、主題及布展,構成一個錯綜複雜的關係,而以此拼湊起來的作品亦使觀者成為對話的一部分。
豪瑟沃斯畫廊
馬克·布拉德福特個展
3月27日至5月21日
豪瑟沃斯於2018年3月26日在 H Queen』s 揭幕亞洲首個藝術空間,屆時呈現洛杉磯藝術家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的全新繪畫作品。本次首展呈現的藝術家布拉德福特,慣用物質性和材料性手法,創作出層次豐富且緊密的繪畫及混合媒材裝置作品,以此質疑美國的社會現狀、政治及文化歷史。今年,布拉德福特代表美國參展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 近期,他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赫什霍恩博物館及雕塑公園揭幕的大型環幕委任作品「皮克特衝鋒」(Pickett』s Charge)亦是好評如潮。此件長度近122米的巨幅作品,為布拉德福特迄今為止創作過的最大尺幅的現場定製作品。
佩斯畫廊
奈良美智
3月27日至5月12日
佩斯畫廊在H Queen』s開設的香港第二個藝術空間以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的新作品作為首展揭幕。 本次展覽是奈良美智與佩斯畫廊在全球範圍內第四次合作舉辦的個展。 該展覽與2018年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緊密相連,包括新的陶瓷雕塑、繪畫和紙上作品,這些作品延續了當代先鋒藝術家創新的表現形式。奈良美智表示:「這次個展將展出的是一些介於自由與限制之間的手工陶土作品,以及為它們提供理念支撐的紙上作品。當然還有我經由不斷地憂慮和掙扎後創作而成的布面繪畫新作。每當我在繪畫創作上陷入苦戰之時,我那藉由紙上速寫而努力維持著的藝術意識(或者說,我的自我意識),大概又通過陶土創作而提升了一些吧」。佩斯畫廊於2014年設立的香港首家空間則將為美國新銳藝術家 洛伊·霍洛韋爾(Loie Hollowell) 舉辦個展。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艾未未:駁議
3月26日至4月30日
H Queen』s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首展覽「艾未未:駁議」由崔燦燦擔任策展人,「難?議題」則是展覽核心的理念。2015 年12 月,艾未未與家人在希臘 Lesbos 島上旅遊時第一次直面難?,這件事引發了他之後的行動,對於有史以來人數最為龐大的難?危機的直接應對。從那開始,他的攝製組去了23個國家、40個難?營,拍攝了近1000個小時的視頻,其裝置作品《行之道》 (Law of the Journey)是一艘? 60 米,寬 3 米的黑色氣墊船滿載著 258 個人形。香港的殖?歷史與艾未未產生了某種奇妙的契合關係。過去兩年間,無論以色列國家博物館的「或是或非」,紐約市的《好籬笆促成好鄰居》,以及紀錄片《人流》,艾未未再次延續對於難?問題的反覆性強調,搭建出新的展覽結構,以各種角度展開研究。
藝術門畫廊
物易·時移:阿卡恩基羅·薩所利諾個?展覽
3月27日至5月11日
藝術門在香港最新藝術中心 H Queen"s 的首展帶來「物易·時移:阿卡恩基羅·薩所利諾個?展覽」(Warped Matter, Curved Time: Arcangelo Sassolino Solo Exhibition)。這是義大利藝術家阿卡恩基羅·薩所利諾(Arcangelo Sassolino)在亞洲舉辦的首次個展。 二十多年來,薩索利諾已經開發出一種視覺語言,其中物理屬性——速度、重力、壓力和振動等——被集中在審視工業進步和人文關懷之間的摩擦。 他的雕塑既是行為主義的,也是機械化的、詩意的和有威脅性的,推動材料超越自己的身體局限性,並且展現了現代主義(Modernism)形成的過程。畢打行藝術門畫廊則展出「觸發:黃淵青個展」。
百石畫廊
戴爾?奇胡利: 奇胡利 香港
展至4月15日
白石畫廊呈獻美國藝術家戴爾·奇胡利(Dale Chihuly)最新的個人展覽「奇胡利 香港」(CHIHULY Hong Kong)。奇胡利於本次展覽展出50年來藝術家生涯中所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同時也是白石畫廊於香港H Queen』s 的首次展覽。本次展覽主體探索奇胡利對於玻璃在光影、空間、型態中不間斷的嘗試並突破限制。其中奇胡利的繪畫作品凸顯了他的旺盛的創作力;「籃子」是他40年來最著名的系列;「海洋生物」線條細膩優美;顏色飽滿絢麗的「斑點」;由Art Deco 為靈感所創作的「威尼斯」;從日本花藝延伸的「花道」;「波斯」則以狂野的不對稱形狀和鮮艷色彩為名;以及由數以百計的個吹制玻璃所組成的「吊燈」系列。
方由美術
www.ora-ora.com
潺紜:肖旭個展
展至5月9日
肖旭在 Galerie Ora-Ora 的個展讓你進入從現實走向一個抽象的幻境,經過稜角的冰柱和迷宮塔,來一次對衡力量與透視的心理考察旅程。在這些作品中,肖旭打破了自由,進入了他自我創作的洞景里。在肖旭的近期作品中,「愛麗思漫遊仙境」的意象與另一個中國傳統經典範式重疊,如穿過深不可測的暗道,然後到達磅礴太虛的幻境。
畢打行
漢雅軒
引用!引用!引用!
吳山專和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爾
3月22日至5月3日
漢雅軒在香港巴塞爾期間呈獻展覽「引用!引用!引用!吳山專和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爾」。吳山專1960年生於中國舟山,1986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師範系,1995年畢業於漢堡藝術學院自由藝術系。他在1985創立「紅色幽默」,1990年創立「國際紅色幽默」。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爾(Inga Svala Thorsdottir)1966年生於冰島,1991年畢業於冰島藝術學院繪畫系,1995年畢業於漢堡藝術學院自由藝術系。1993創立「雷神女兒粉化服務」,1999年創立BORG。吳山專和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爾自1991年合作至今。工作和生活於漢堡,上海與冰島。
高古軒
詹妮弗·圭迪:日心說
3月26日至5月12日
詹妮弗·圭迪(Jennifer Guidi)的個展「日心說」(Heliocentric)為藝術家於高古軒畫廊舉行的首場展覽,也是其於亞洲的首場個,將展出她的新作。圭迪的「沙畫」混合油彩和沙粒,塑造出色彩和質感起伏多變的表面。這些沙畫由她早期的具象作品演變而成,巧妙地遊走於具象與抽象之間,雖然令人想起風景畫與自然主義畫作的傳統,但卻迴避一切具體的指稱。圭迪的作品呼應大自然與自然現象,往往捕捉幾乎難以察覺的動感與光影交替的瞬間。作品的用色明亮,展現宛如浮雕的質感,記錄和呈現感覺的微妙變化,既反映大自然的變化,也塑造獨特的感官領域。
Massimo De Carlo 畫廊
香港道格·艾特肯個展
3月26日至5月29日
Massimo De Carlo 畫廊於3月26日至5月19日舉辦的美國藝術家道格·艾特肯(Doug Aitken)在中國的首次個展。道格·艾特肯1968年生於加利福尼亞州雷東多海灘。在他的藝術實踐中,通過對二十一世紀城市,當代生活全球化交流的不斷調查,發展並探索了對圖像和敘事的理解。從大型廣告牌,特定的場域環境,音響作品,攝影,雕塑和浸入式的視頻裝置中,藝術家探究了在大規模工業和環境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圖像的時空錯位以及個體的脆弱性。
立木畫廊
奧斯吉美奧斯:既視感(Déjà Vu)
3月26日至5月12日
巴西藝術家組合奧斯吉美奧斯(OSGEMEOS)的首次個展「既視感」(Déjà Vu)於2018年3月26日在香港立木畫廊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奧斯吉美奧斯的一系列新作品,包括繪畫與一套聲音裝置。奧斯吉美奧斯最初以聖保羅塗鴉師的身份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藝術界。他們的具現化風格聞名國際,以黃色皮膚人物、深紅色勾線和錯綜複雜的圖案樣式設計為特色。他們的作品最初受到紐約的塗鴉運動影響,深受其工薪階級社區的聰慧靈巧所啟發。他們試圖使其作品便於大眾理解,以此來表達他們的樂觀主義。
Ben Brown 畫廊
GERT & UWE TOBIAS
3月27日至5月12日
Ben Brown 畫廊香港空間在香港巴塞爾期間帶來羅馬尼亞雙胞胎藝術家 Gert & Uwe Tobias 首次展覽,展出藝術家一系列大型手工木刻作品,混合媒介紙上作品及陶瓷花瓶創作等。
Simon Lee 畫廊
Jim Shaw 個展
3月27日至4月28日
香港 Simon Lee 畫廊在香港巴塞爾期間帶來洛杉磯藝術家 Jim Shaw 最新油畫展,也是藝術家在亞洲地區的首個個展。其創作游刃於油畫、雕塑、繪畫之間,從個人批判和心理角度,跟美國政治、社會和宗教歷史的大環境產生連結。
其他畫廊展
白立方畫廊
安東尼·葛姆雷:突觸生根
3月27日至5月19日
白立方畫廊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覽同期舉辦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個展「生根突觸」。安東尼·葛姆雷因其雕塑,裝置和公共藝術作品而廣受好評,這些作品調查了人體與空間的關係。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他的作品通過與自己的身體和他人的身體進行批判性接觸,以一種面對人類與自然和宇宙相對立的基本問題的方式開啟了雕塑的潛力。 葛姆雷不斷嘗試將藝術空間確定為一種可以產生新的行為、思想和感情的地方。
貝浩登畫廊
KAWS
3月26日至5月19日
香港巴塞爾期間貝浩登畫廊帶來展覽「KAWS」。KAWS是著名波普藝術先驅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和克拉斯·歐登伯格(Claes Oldenburg)遺風下的產物。他與傑夫·昆斯(Jeff Koons)以及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組成了現代波普藝術的先鋒部隊。同為追隨者與反抗者,他們吸取了波普藝術史的教訓,在現代社會的變化下修正它。他的作品橫跨繪畫、雕塑、版畫、時尚、商品與玩具製作等各領域,同時借鑒了藝術史和流行文化。在他的畫作中,KAWS借鑒了抽象繪畫傳統的形式對標誌性人物的佔有進行解構。
De Sarthe 畫廊
Manolo Millares - Antoni Tàpies 雙個展
無形式的步伐
3月29日至5月12日
德薩畫廊推出戰後大師雙人展《米利亞雷斯-塔皮斯:無形式的步伐》。Manolo Millares 和 Antoni Tàpies 兩位藝術家均出生於西班牙,以抽象繪畫和創作而聞名,並於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獲得了國際聲譽。在50年代中期,Millares協助創立了前衛藝術團體「El Paso」(The Step),這是西班牙極為重要的無形式主義藝術組織,一直活躍至60年代,旨在通過激進地對紋理,材質和圖形的創新來改革西班牙繪畫傳統。在同一時期曾於他共事過的Tàpies亦是一位著名的藝術家,在無形式主義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他開創了混合媒材的創作方式,並以將非傳統藝術材料融合到他的作品中而聞名,如襪子,灰塵,泥土和拾得物件 。
Axel Vervoordt 畫廊
www.axel-vervoordt.com
雷納托·尼科洛迪(Renato Nicolodi):漫步進漆黑中
3月29日至5月12日
阿塞爾維伍德畫廊呈獻比利時藝術家雷納托·尼科洛迪在香港的首個個展。展名「IBANT OBSCURI」是維吉爾《埃涅阿斯紀》的一句名言,與展覽中一件黑色大理石雕塑的名稱相同,意指"漫步進漆黑中"。雷納托尼科洛迪試圖通過他多元化的藝術創作來喚起宇宙的神聖感。他的雕塑和繪畫所想像的空間里有走廊和樓梯通往絕路。光線和陰影將觀眾的目光吸引到建築物的內部,而建築物內部仍然不可見。作品用似乎故意保存了一種虛空。藝術家指涉的是來自過去時代和文化的典型建築,將其從原有的功能,裝飾和教條中剝離出來。他創造了紀念碑,遺迹和神殿,既保存了製造者的記憶和思想,又保留了旁觀者的感想。尼科洛迪的雕塑和繪畫形成了生活在急速時代的人們的心理信號燈; 在一切都受到質疑的時代:科學,技術,自然,文化和人類在這一切中的地位。作品是視覺精神之柱,邀請觀者進行沉思和反思。它們形成了觀者通過自己心理空間蜿蜒流動的身體和心理的接入點。
刺點畫廊
去來:蔣志
3月27日至5月12日
蔣志的個展「去來」呈現了藝術家近年關於人生境遇和生命循環往複的思考軌跡。這次個展囊括了他的最新作品,繪畫《去來》和攝影《舊顏》。在這兩組系列作品中,蔣志以花作為主體,從物質形式和時間性上對其進行了全新的嘗試。同時展覽將展出他的四屏錄像作品《在風中》,以沉浸式的影像呈現了個體面對猛烈外力時的竭力掙扎。這些作品以生活中的暫時性和無常為線索,試圖傳遞物質與感知、承受與經驗之間的悖論。
龍門雅集
樸素的符號 ?高貴的美感 2000 – 2018廖修平油畫展
3月29日至6月16日
穿梭於國際與本土之間,有變與不變。變的是生活環境與年歲增長,影響到創作主題和繪畫語言;不變的是一直堅持的藝術理念。 如今我再度回到童年的居所 - 台灣,過去的記憶情感,如同一頁頁停格的畫面影像,廟飾系列、符號人生、季節歲月、木頭人、默象系列、夢境系列。 致力藝術創作六十多年,我深深感受到:世界宛若一面大鏡,鏡中清楚地認知自己的面貌後,才會發現東西文化背景的迥異,而真正了解到自己要走的路。
季風軒
靈魂如風.生命如雪:艾軒近作展
展至4月28日
季豐軒畫廊呈獻中國畫家艾軒(生於1947年,中國浙江省)個人展覽《靈魂如風,生命如雪:艾軒近作展》。艾軒被視為「中國寫實畫派」的創始人及先驅,他對西藏人民的深厚情懷亦充分反映艾軒早年任人民解放軍畫家期間前往該區所留下的烙印。展覽將展出藝術家近年創作的跨越不同媒介之傑作,包括三件油畫近作、十七件水墨作品及八幅素描。
拍賣行藝術空間
蘇富比香港 |「FACE-OFF:畢加索/康多」展售會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3月16日至3月31日
蘇富比Sl2於3月16日至31日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行「Face-Off: Picasso / Condo」展售會。展覽呈獻40多幅出自著名現代藝術家畢加索(Pablo Picasso)及當代藝術家喬治 ? 康多(George Condo)的肖像畫;其中包括一系列由藏家借展的重要肖像畫作。肖像畫是畢加索和康多創作中的重要主題。二十世紀初,畢加索開創了嶄新的方式來刻劃人物的情緒起伏。他的創意思維見於不同藝術風格和運動中,顛覆肖像畫和現代藝術的發展。一個世紀後,康多在肖像畫的領域中帶來進一步變革。他從西洋古典大師、以至畢加索等早期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中吸取靈感,再以其獨特前衛視野重新演繹。
保利香港 |春·芽:周春芽作品港島集粹收藏展
保利香港藝術空間
3月26日至4月8日
保利香港藝術空間於3月26日至4月8日推出「春·芽——周春芽作品港島集粹收藏展」。展覽回望周春芽數十年的創作歷程。本次展覽作品包括了周春芽不同時期油畫作品,均來自於在香港地區藏家的藏品。展覽首次以藏家借展的方式,彙集其各階段作品,回顧周春芽的創作歷程。
富藝斯 | 「Hong Kong. Spotlight. Now.」展售會
中環雪廠街2號聖佐治大廈14樓
3月26日至4月13日
富藝斯拍賣行為慶祝其亞洲首個藝術空間正式開幕而策劃的「Hong Kong. Spotlight. Now.」展售會於3月26日至4月13日舉行,展示包括國際當代藝術、設計及攝影作品、手錶及珠寶等藝術品,其中涵蓋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和彼得·多爾格(Peter Doig)等藝術家在內的作品。
同期其他文化活動
第4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香港不同地點 | 3月19日至4月5日
本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為觀眾搜羅了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逾230部電影,其中63部為世界或亞洲地區首映,與此同時,還邀請國際著名影人來港與影迷會面。除了展映德國大師沃納·赫爾佐格、日本紀錄片猛將原一男及台灣名導蔡明亮外,今年更邀得溝口健二名作《近松物語》(1954)的女主角、日本殿堂級女星香川京子,以及美國知名獨立導演肖恩·貝克帶同新作《歡迎來到夢幻樂園》(2017)親臨香港。與此同時,更帶來蔡明亮導演的HTC世界首部VR話語電影《家在蘭若寺》的香港首映,以及「雲外笑紅塵—林青霞」等專題選映。
※美術館中的空間電影,楊福東在龍美上演《明日早朝》
※這10場歐洲大展將紀念達·芬奇逝世500周年,但留存的真跡能保證展覽質量嗎
TAG:藝術新聞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