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安萬年之七十三:人法地,地法天,秦都咸陽「天人合一」的營建思想

長安萬年之七十三:人法地,地法天,秦都咸陽「天人合一」的營建思想

為方便閱讀,請點擊「自然自覺自在」,關注此公眾號!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人要效法於大地,大地要效法於上天,上天要效法於道,道則要純粹自然。秦都咸陽,就是秦人對這一哲學思想的具體體現。

「諸子百家,皆出老子。」中國的哲學思想,淵源皆在老子,包括最具影響力的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也是向老子求教之後創立的。秦都咸陽的營建,歷經東周王朝的戰國時期和整個秦王朝時代,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更是哲學思想的大繁榮時期,諸子百家在這一時期各顯其能。

秦都咸陽的最初規劃和早期建設時期,正是秦孝公支持商鞅進行變法後的秦國蓬勃發展的時期。秦國當時的「意識形態」主流為「法家思想」,因此,都城咸陽的布局和結構設計也就充分體現了法家思想和「法天」思想,這一思想,追根朔源一還是老子。

秦人在咸陽城的建設上,可謂不遺餘力,傾國之力。通過甬(yǒng,樓房之間有棚頂的通道)道、復道(樓閣或懸崖間有上下兩重通道)等建築形式,將咸陽城周圍200里內大批宮殿聯成一個有機整體,摹擬天體星象,環衛在咸陽宮外圍,更加顯示了「天極」咸陽宮的廣闊基礎,象徵「人法地」。

秦人在都城咸陽的設計上,可謂費盡心機、暗藏天機。整個都城布局,以天極「咸陽宮」為中心,把冬至前後傍晚位於咸陽天頂的銀河、仙后星座傍圍的主要星宿與渭河橫橋附近的主要宮苑安排在一條垂直線上,天象與地理相呼應,象徵「地法天」。

秦人在都城咸陽建設中,融入天極觀念,是為了顯示其君權神授、王權至上的思想。如果再結合以咸陽城為中心的全國水、陸交通網路來觀察,這套規劃結構的磅礴氣勢和君臨天下的宏偉氣質令人嘆為觀止,象徵「天法道」。

秦人幾乎動用了全國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學家、能工巧匠和國庫民蓄,搞了一個與「天上宮殿」一樣的「地上宮殿」,除了想通過神助奪得「周家天下」、永保「秦人江山」的長遠意圖外,當時的主要意圖是製造出「天命由周轉秦」的輿論,為兼并六國、統一天下服務。

晚清名士曾國藩是這樣評價當時的秦人的:「至秦孝公,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jué),苟以取強因而矣。」秦孝公遷都咸陽之時,秦人憑藉的不是仁義,而是諸如都城建設這樣的詭詐;憑藉的不是禮讓,而是商鞅變法之後培養起來的虎狼之師。天下無理,唯有用力。

自秦之後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都是一種強權社會,沒有仁義可講,所以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時,中國的仁人志士針對這一根本問題,提出追求「民主」與「科學」的政治體制。孔子就只推崇周文王、武王時代的社會,因為那樣的社會,除了強權橫行,還留著人文情懷。

秦人建了一個都城咸陽,在各方面都壓制住了周人宗周豐鎬的龍脈氣象。長安作為周人的「龍興之地」,氣數已盡;長安作為秦人的「肇(zhào)跡之所」,鴻運當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自覺自在 的精彩文章:

長安萬年之五十八:西周亡,春秋始,長安入雲煙
長安萬年之七十一:櫟陽,秦國最東邊的一個都城

TAG:自然自覺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