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青原山詩刻石》
丨名碑欣賞丨
黃庭堅《青原山詩刻石》(第一期)
在「宋四家」中,黃庭堅以擅書大字最為後世稱道。其行書雄放瑰奇,體勢開張伸展,點畫多參入篆意,字態欹側蕩漾,給人以豪邁曠達之感。他的行書早年學蘇軾一路,但由於性格上的差異以及對藝術個性的追求,他在40歲左右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家面貌的書風規模。
《青原山詩刻石》現存二百餘字,前七石均縱104厘米、橫60厘米,第八石縱105厘米、橫50厘米,全文38行。
青原山詩全文
次韻周法曹游青原山寺
市聲故在耳,一原謝塵埃。
乳竇響鐘磬,翠峰麗昭回。
俯看行磨蟻,車馬度城隈。
水猶曹溪味,山自思公開。
浮圖涌金碧,廣廈構壞材。
蟬蛻三百年,至今猿鳥哀。
祖印平如水,有句非險崖。
心花照十方,初不落梯階。
我行暝托宿,夜雨滴華榱。
殘僧四五輩,法筵嘆塵埋。
石頭麟一角,道價直九垓。
廬陵米貴賤,傳與後人猜。
曉躋上方上,秋塍亂萁荄。
寒藤上老木,龍蛇委筋骸。
魯公大字石,筆勢欲崩摧。
德人曩來游,頗有嘉客陪。
憶當擁旌旗,千騎相排豗。
且復歌舞隨,絲竹寫煩哇。
事如飛鴻去,名與南斗偕。
松竹吟高丘,何時便能來。
回首翠微合,於役王事催。
猿鶴一日雅,重來尚徘徊。
青原山地處江西省吉安市境內,因山中有凈居寺,唐代六祖惠能的弟子行思和尚曾於此修行,後世尊其為「七祖」,故此山又名「七祖山」。黃庭堅於元豐四年(1081年)赴江西太和任縣令一職,兩年後至青原山一游時,為友人周壽作《次韻周元翁同曹游青原山寺長韻》一詩。周壽為北宋理學家周敦頤之子,與黃氏交往甚密,且多有詩文唱和。元祐七年(1092年),友人王子駿以生絹付黃庭堅,黃氏即書此詩予之。子駿驚喜之餘依墨跡本鐫刻於青石板,惜此拓本今已不傳。越九年,廬陵郡守程章及監郡據原石拓本再次刊刻,共計八石。由於並非是黃庭堅親自書丹,乃輾轉摹刻而成,石質亦不佳,與黃氏精品相比,在氣度風神上稍顯遜色。明代王世貞曾評曰:「其書本得筆意,而為再刻,故且石頑而工拙。」至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江西官員施閏章游青原山,認為第八石獨劣,恐非黃氏真筆,遂以黃庭堅其他墨跡補刻之,並於其後作題跋數行。此石刻現存二百餘字,前七石均縱104厘米、橫60厘米,第八石縱105厘米、橫50厘米,全文38行。因年代久遠,且疏於保護,石面已頗為漫漶,有多處文字難以辨識,導致內容無法通讀。幸而王昶在《金石續編》卷十六中著錄此詩,閱後知全詩近四百字,為五言古風一首。然對照《山谷外集詩注》卷五中的《次韻周法曹游青原寺》,兩者之間多有出入,其中「猿鳴哀」「大字在」「欲傾摧」「寫繁哇」「飛鳥去」「松風」等字在集本中作「猿鳥哀」「大字石」「欲崩摧」「寫煩哇」「飛鴻去」「松竹」。此外,拓本還多出「蓮子委箭鏃,葵花仄金杯」十字,為研究山谷詩詞提供了新的史料。
黃庭堅書法最為顯著的特點在於開合大度的體勢和古意盎然的筆法。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藝術成就,主要得益於「師古人,法自然」的治學理念,其境界絕非僅僅局限、固化於一家一法的庸人所能企及。世人皆知他觀船夫搖櫓而悟出筆法之三昧。其實給黃山谷最大程度啟發的,並不只是由搖櫓這一外部動作或船槳長度而聯想到增加撇、捺、長豎等點畫的長度,達到將字的態勢變為恣肆峻宕那麼簡單。在筆勢之外,點畫的內質及力量的自然表現才是影響作品格調高下的關鍵性因素。槳與水的接觸是促使船前行的動力,而水中的阻力又時大時小,以此深意去理解書法,猶如筆和紙的摩擦,在運筆過程中不斷「澀行」,點畫的力量也自會蘊含其內,形成力道十足、變幻波動的態勢。在取法上,南朝梁代的《瘞鶴銘》是黃庭堅學書之所本,他曾言:「大字無過《瘞鶴銘》。」此梁代摩崖可謂集南北之大成者,筆法圓融古樸,似從篆書而出,與北魏《石門銘》《鄭文公下碑》氣息相仿,分行布白則穩健灑落,純任自然。黃氏此作深得《瘞鶴銘》神髓,縱橫開合,浩逸雄偉,行筆果敢沉勁、骨力勁挺。且由於其中歲深參佛理,故能於字外溢出些許禪意,正所謂「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若對比同時期所書《華嚴疏卷》《發願文卷》,更添從容揮灑的氣度,隱隱現出野逸蒼遒之山林奇景。作品中的很多字,如「外」「山」「事」幾乎與《瘞鶴銘》中原字如出一轍,由此可知,他在《瘞鶴銘》上所下之巨力。當然,黃庭堅學書絕不是對古帖機械、淺顯地進行複製或集字,而是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將行書筆意生動巧妙地融入其中,在增強點畫間氣息呼應的同時,凸顯作品自由無礙的情趣,從而形成「尚意」理念在各個層面的自然呈現。
值得一提的是,《青原山詩刻》雖是黃庭堅中年時期的行楷書代表作,但畢竟石刻在筆法及墨色的表現上多有局限,不如墨跡真本更為細膩生動。相比《牛口庄題名卷》《經伏波神祠詩卷》等黃氏晚年力作,此石刻也稍顯稚嫩,尤其在筆法上還不夠凝練,這正是影響其知名度的重要原因。
黃庭堅丨(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助建寺廟 功德無量
期待您的支持與參與
三寶門中福好求,一文付出萬文收
TAG:黃龍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