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圖標設計的原型理論
文/王曉迎 王浩 孔陶茹
目前App圖標的設計形式主要分為兩種:扁平化和擬物化。
App扁平化圖標。App扁平化圖標,是摒棄高光、陰影、透視感等效果,通過抽象、簡化、符號化的設計元素來表現的。界面上極簡抽象、矩形色塊、大字體、光滑、現代感十足。App扁平化圖標交互核心在於功能本身的使用,去掉了冗餘的界面和交互。
App擬物化圖標。擬物化形式的圖標,是模擬現實物品的造型和質感,通過疊加高光、紋理、材質、陰影等效果對實物進行再現,也可以適度變形和誇張,界面模擬現實物體,交互方式也模擬現實生活的交互方式。擬物化圖標屬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傳統的圖標設計形式,目前主要用於遊戲類App的圖標之中。
突顯性
原型理論認知上的「突顯性」是指當提到一個範疇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範疇的原型成員。因為原型成員較其他成員更具這個範疇的特性、最容易識別。
形狀和顏色。對於APP圖標,人們首先是視覺上的感知,即形狀和顏色。依照原型理論,在許多不規則的多邊形中,「規則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最具認知上的突顯性。也就是說,無論順序如何排列、放置在何處,人們一眼就能分辨出這些形狀,即它們是辨認某一類形狀的原型成員;黑色和白色是人眼最具分辨能力的色彩,色相環中的互補色在顏色搭配上最具人們認知的突顯性。這些規則都是我們在設計App圖標時應該考慮的。
特別是在扁平化App圖標的設計中,對於突顯性應用的尤為突出。扁平化圖標設計的第一個要素就是「極簡」,即追求簡潔、簡單、易於識別,反對使用複雜的、不明確的元素。因此在設計時,應當盡量使用由「規則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所構成的圖形,配色上盡量使用人眼分辨能力較強的配色方案。也就算說,構圖和配色上盡量使用相關概念範疇中的「原型」。這樣設計出來的APP扁平化圖標,雖然線條簡潔、顏色簡單,但是由於採用了「原型成員」的形狀和配色,依然可以準確的表達圖標所代表的意義,便於瀏覽者快速識別。
出現的高頻性。對於APP圖標,人們對其的感知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即APP圖標的代表物是否具備「出現的高頻性」。代表物出現的頻率愈高,人們對其就愈熟悉,經驗也就愈多,對其的認知度也就愈強,也就是其「突顯性」愈強。因此我們在進行APP圖標設計時,其代表物要具有「出現的高頻性」。
相似性推理
原型理論中,範疇是由該範疇成員之間的相似性決定的。當呈現新的成員時,根據範疇特徵匹配可以估算出它與原型的相似性。在進行APP圖標的設計中,「相似性推理」主要用於一組APP圖標設計的一致性和某一個APP圖標代表物的組合設計上。
某一個APP圖標代表物的組合設計。有時我們進行某一個APP圖標代表物的組合設計,也需要用「原型理論中範疇成員之間的相似性」。比如我們設計一個「天氣預報」App的圖標,可以使用「一朵雲彩」為代表物,但是總覺得僅用它來表現「天氣預報」這個概念,其力度還是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再找一個代表物與其組合。
根據「原型理論中範疇成員之間相似性」,我們可以在「天氣預報」這個概念的範疇里去找其它成員,比如找「20℃」這樣的字圖案與「一朵雲彩」圖案進行組合。於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天氣預報」App圖標代表物的組合設計就出來了。這也就是說,由於「範疇成員之間存在相似性」,將範疇內的成員進行組合,提高概念的表現力度。
屬性的後天習得
經典範疇理論認為:範疇的邊界是明確的,範疇具有閉合性。範疇內所有成員地位相等。特徵(屬性)具有先天性。而原型範疇理論認為:範疇的邊界是不明確的,範疇具有開放性。範疇成員之間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具有家族相似性。原型樣本的屬性是後天習得的。
顯然,對於普通大眾來講,對於許多概念範疇的認知都是遵循「原型理論」關於「源自生活經驗」、「與原型相似匹配」這樣的認知分類規律進行的。只有專業人士才有可能對其本專業有「經典範疇理論」的分類能力。所以,進行APP圖標設計時,遵循「原型理論」的「原型樣本的屬性是後天習得的」性質,應該是更貼近普通大眾的認知習慣,按此規律設計的APP圖標才會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TAG:設計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