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勾踐滅吳與「卧薪嘗膽」

勾踐滅吳與「卧薪嘗膽」

「卧薪嘗膽」一詞,現今主要用於形容一個人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於拼搏。該詞取自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戰勝吳國的故事。

人物簡介:

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春秋末年越國國君,也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身邊的主要人物,大夫范蠡、文種。

夫差(約前528年—前473年),春秋末年吳國國君,身邊主要人物:相國伍子胥、太宰伯噽(pi,三聲)。

故事詳情: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攻打越國,將勾踐五千人馬圍困於會稽(今蘇州一帶),越王無奈之下,只能聽從范蠡的意見,派大夫文種向吳王求和,表示願意向吳國稱臣。此時,吳國相國伍子胥堅決反對,向吳王說到:這次是滅掉越國的最好時機,如果錯過,恐怕以後會給吳國招來橫禍,讓吳王一時半會沒了主意。另一邊,范蠡向越王建議,吳國太宰伯噽生性貪婪,可以從他這裡打開缺口。於是越國向伯噽贈送錢財和美女,讓其在吳王面前將越王的意見多多傳達。此舉果然奏效,吳王同意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前492年,勾踐攜大夫范蠡、文種及家眷到吳國,吳王夫差為了試探勾踐是否真心臣服於自己,便將勾踐一行安排在簡陋的石屋,做一些奴僕的工作。勾踐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給吳王喂馬,范蠡、文種等人也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就這樣過了兩年多時間,吳王對勾踐的警惕和防備之心日漸消除,覺得吳王已經完全屈服於自己了,於是便釋放他們一行回到越國。

很多人以為「卧薪嘗膽」一詞描述的是勾踐在吳國稱臣期間的事情,其實並非如此。勾踐回國之後,害怕自己因條件的優越和時間的推移,忘了在吳國稱臣期間受到的各種屈辱,便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飯前必須要嘗一嘗;睡覺時也要讓條件刻意艱苦一些,在床下鋪上柴草,用這些方式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復仇大業。

另一方面,勾踐重用范蠡、文種,大力發展生產,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全國人民發憤圖強,軍隊實力得到快速提升,具備了與吳國抗爭的能力。他與文種謀劃之後,抓住吳王好色這一特點,向吳王進貢了西施、鄭旦兩位絕色美女,使得吳王夫差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同時大肆收購吳國糧食,使其糧庫空虛;贈送木料,讓吳國大興土木,國民怨聲載道;還設置計謀,使吳王殺了謀臣伍子胥,吳國國力日漸衰微。

前482年至前476年,經過笠澤之戰等幾次交戰,越國最終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身亡。越王勾踐在復仇之後,繼續向北擴大勢力,相繼滅掉了齊魯諸侯,成為戰國末期的一大霸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古人 的精彩文章:

TAG:說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