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如此非遺保護耐人尋「味」

如此非遺保護耐人尋「味」

最近浙江東陽的童尿蛋火了。這種被網友稱為「隔著屏幕都能聞到尿騷味的」食物因為現身當地著名的旅遊景區,而廣為社會所了解。

童尿蛋在東陽當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吃了童尿蛋春天不犯困,夏天不中暑。它是東陽當地的一道民俗食物,2008年還入選了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醫認為,童尿是一味中藥。但科學分析其成分,尿液的95%以上是水,其次最多的是尿素,此外還有很多含量比較低的微量成分,比如礦物質、激素和酶等。目前沒有發現尿有毒性,不過這些成分具體能起到什麼作用,也只有傳說,而沒有可靠的證據。

顯然,童尿蛋的真正藥效肯定不會如當地所傳是「大補之物」。

不過,當童尿蛋出現在商業景區,作為一種營銷方式時,這讓本身「氣味濃郁」的童尿蛋變得更加有「味兒」了。

近年來,申遺這項工作越來越被地方所重視,甚至成為了地方的「政績工程」和「生財之道」。

在巨大的利益誘惑和學界的過度解讀之下,很多非遺留下了諸多的非議。如福州的「能補天巷」因其地名來自「螞蟻報恩」的民間傳說,成為該市非遺項目,進而成為「旅遊熱點」。部分地區在向全國申遺未遂後,將一系列項目列入地方的非遺名錄,然後包裝進行商業運作,成為推進地方旅遊業、發展當地經濟的名片。

再說童尿蛋,很多外地網友對此類民俗感到噁心,批駁其為垃圾文化,對其入選非遺名錄深感震驚。並認為,此類的文化入選非遺並繼續宣揚下去,對後代、對民族有害無益。

的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長河中,有太多太多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但是否所有的地方性特色文化都需要保護?這值得認真思考。

畢竟隨著現代文明的不斷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民俗文化已經是落後的文化,一些傳統民俗行為已經是愚昧行為。

通過非遺的保護,我們要保護的是中華文化中的精華,要剔除的是其糟粕。

童尿蛋療效如何,姑且不去追究。至少這麼多年延續下來,當地百姓沒吃出啥毛病來而且又愛吃,那就繼續去吃吧。但請慎重將童尿蛋端進景區、留在非遺名錄中,讓其「香」飄萬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受冷空氣影響,京津冀及周邊本輪大氣污染29日有望基本結束
Science:新方法有望消除一種癌症免疫療法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