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拒絕不平等條約,重創英法聯軍,將英國少將炸成重傷!
大家對於清朝的了解就是,閉關鎖國,把自己包裝在一個世界,軍事、文化、科技停滯不前,最終不斷的割地賠款以求和平,簽訂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等一系列的不公平條約,珍貴的圓明園也被一把大火焚燒殆盡。
不過在多次的忍讓、妥協中,還有一場戰爭,清軍大捷,將英法聯軍擊敗,險些將他們的長官幹掉。這場發生在大沽口的戰役讓侵略者認識到了中國對待侵略反抗的決心。
1858年,英法聯軍數千人進駐大沽口,提出無理要求,在位的咸豐皇帝派遣大臣和英法代表進行談判,侵略者的無禮要求導致談判破裂,不了了之。次月,侵略者早10點,發起進攻,卻因將領膽小逃竄,導致大軍失利,大沽口被攻佔。
由於此次失利,清朝令僧格林沁重新修建炮台,領命後的大臣堅決執行君主命令,修整了水軍,重置炮台,更換了最新火力兇猛的重炮六十餘門,使得炮火攻擊面更加全面,將原來放置了設置了阻擋敵船的三道鐵索,在大沽口不斷完善防禦,建立了強韌的防禦戰線。
次年侵略者拒絕清朝的更換條約求,再次率領兩千多名侵略者,進軍大沽口,認為清軍還是如同上次一般,軟弱可欺。在英法美三國多次要求挑釁無果下,清除鐵索之後,英軍發起了突然發起了全面攻擊,試圖一擊即潰。沒有想到的是,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清軍一同將所有大炮對準敵艦予以還擊,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英法聯軍慘敗,英軍負責人賀布少將更是身受重傷,險些在這場戰役中丟掉性命。
英法聯軍甚至還將一對陸軍侵略者送到了陸地上,清軍的起兵立刻對剛剛上岸的聯軍發起攻擊,知道結果的侵略者只能在最後灰溜溜的倉皇而逃,經此一戰,清軍傷亡小之又小,軍心大漲。
1860年,侵略者對大沽口兩個炮台發動攻擊,當時的守軍發起最猛烈的反擊,經過了整整一天的征戰,駐守炮台的清軍全部殉國。得知此等消息的僧格林沁不顧手下大軍的性命,前往逃命,最後清軍將領也將陣地全部拱手讓人,追隨僧格林沁逃往天津。
當時奉命守衛大沽口的全體將士都值得我們尊敬,只要我們團結一心,無論什麼敵人都可以擊敗。
TAG:故年歲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