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下線,比起粉絲運營,垂直領域的深耕沒意義了嗎?

下線,比起粉絲運營,垂直領域的深耕沒意義了嗎?

對於今日頭條來說,這是一個不平凡的三月。

「頭條號指數」下線

先是旗下六大產品實現數據互通,再是「取消新手期」公告,如今又下線了「頭條號指數」。

今日頭條每個重大的決策不僅都會引起業內人士的激烈討論,而且牽動著一眾自媒體人的心。

就說昨天今日頭條發布的「關於下線「頭條號指數」的說明」,其實早在今日頭條發布取消新手期的當天,就有人分析:

「關於其中一條「頭條號指數與功能開通解除關聯,鼓勵作者運營粉絲」的舉措,就代表著「頭條號指數」以後沒有用了,這是在對標微博。」

對於下線「頭條號指數」,頭條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平台完成升級後,「頭條號指數」已不能準確反映頭條號的創作能力和受用戶歡迎程度;且平台鼓勵作者將粉絲數作為主要運營指標,未來還將推出新的數據維度輔助創作者運營。

頭條號運營者的看法

對此,易妹兒特地採訪了幾位頭條號運營者,他們又是怎樣看待「「頭條號指數」下線」這件事的呢?

專業選手隨時都拿著手電筒

很慚愧,第一天打開頭條後台的時候,我就看到了「頭條號指數」,然而直到現在它下線了,在運營賬號的這段時間裡,我都沒有很好的使用它。

假如一個頭條號是一個學生的話,「頭條號指數」就是這個學生各科成績的總和。一次「頭條號指數」的更新,就像一次月考的成績。

它能反映過去,但我覺得對未來的指導意義,其實並不大。

創作能力是個很難評判的東西,有大量優秀的內容,並沒有獲得流量,所以頭條「禮遇計劃」算是查缺補漏,對優質內容給予官方認可。

所以我認為「頭條號指數」下線對我來說影響不大,這就好比「頭條號指數」是路燈,對於業餘選手,人家都是閉著眼走的;對於專業選手,人家隨時都拿著手電筒照亮自己。

未來,頭條提高了粉絲閱讀(觀看)的權重,這麼做的意思是——平台運營的重點,已經不是擴張了,而是留存和日活了。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得靠無數個真正「有粉絲」的號來留住用戶

從這個角度講,頭條和頭條號們,現在是一個並肩行走的方式。以前的情況是,頭條號們在頭條平台上玩耍,為了流量會搜腸刮肚費盡心思,而現在不同了。

對於任何一個自媒體,最重要的是粉絲,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每個自媒體的終極目標,都必須是成長為跨平台的KOL,成為公共話題或者公眾「人物」。就比如,我不能夢想著在頭條一年掙一百萬,也不能夢想著成為頭條最大的V,我只能夢想著有無數人都知道我的名字,知道我是幹嘛的,要不然,自媒體人永遠沒有安全感。

易妹兒分析

「頭條號指數」的初心

「頭條號指數」曾經是今日頭條創立後不久推出的一個功能,主要用於鼓勵原創者在頭條平台進行內容創造。

常用頭條平台的人都知道,新開號的「頭條號指數」一般在400以下,通過一系列努力後,達到650左右也不算太難,但是再想往上升就很難了。

可對於頭條號來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很多功能的開通卻都跟「頭條號指數」掛鉤。

有時,對於一個頭條號來說,它可能有優質的內容,但未必這個優質的內容會有很好的閱讀和傳播量;它可能有很高的「頭條號指數」,但它未必會是一個大號。

「頭條號指數」繼2017年調整之後,已經是一個比較虛的數據,對商業投放來說其參考價值也有些雞肋了。

所以從以上這些方面來看,它的下線可謂是「體面的退出」。

社交分發又回來了?

強調了粉絲運營,這難道是在和微博搶用戶嗎?我們都知道,在今日頭條下線「頭條號指數」之前,衡量微博號做得是否成功主要看粉絲數,而衡量頭條號是否做得成功,主要是看「頭條號指數」。

而現在,今日頭條的此舉,也印證了「你的粉絲才會決定你的收益」這句話。

那麼這算不算智能時代又向社交時代靠近了呢?

曾經的信息發放模式,因為受眾需求,從編輯、媒體分發向社交分發讓步。對於社交分發來說,熟人社交為最主要的一種模式。

但這裡存在一個問題——我感興趣的東西不一定分享給他人,而我分享出去的東西,恰恰是能被大多數人接受的。

為什麼呢?

這就好比搞IT的老公,不會回家跟學金融的媳婦討論「PHP是世界上最好的語言」,但是兩個人一起去哪旅遊這個問題卻是兩個人都能討論的;

學醫的不會和學外語的討論人體器官,但是兩個人坐在一起,卻能夠討論不同的醫學術語翻譯成外文是什麼單詞。

高分享價值的內容,不一定有高信息價值,反之亦然。

對頭條號未來的展望

對於自媒體來說,粉絲才是自己最忠堅的力量,「如何留住、吸引更多的粉絲」這個命題,不管在哪個時代、哪個平台都是非常重要的。

頭條的這一系列新規,可以說正引導著自媒體人向更高層次的空間提升。

一篇文章閱讀量很高,但它不一定是垂直於你賬號內容的,你在潛心研究熱點、生產爆文的同時很可能會忽略了關注自己賬號粉絲的興趣點。

A:推送的內容都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對自己沒幫助,越來越無趣。

關注粉絲的關注點,研究粉絲的行為習慣,其實更有利於你深耕垂直領域的內容。運營賬號的作者不應該只是研究如何產出優質內容和增粉,更應該在如何留住粉絲上下功夫。

縱使頭條有個性化智能推薦的機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你文章的閱讀量,但也不要把它作為忽視粉絲運營的借口。畢竟目前對於頭條號上大多數的運營者來說,在粉絲運營這塊,其實還是很稚嫩的。

未來頭條號的運營模式,很可能走的是智能分發與智能社交並行的路線,而對於頭條號運營者來說,自己目前要做的,便是:

從現在開始整理好素材,搜集同領域的爆文,多看看用戶的評論,從中找到用戶的關注點,這樣你的文章才會吸引和留住更多粉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條易 的精彩文章:

1首好歌+1篇好講義——獻給想想想想成為「頭部賬號」的你
從此,優質原創內容更加被需要

TAG:頭條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