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怎樣去愛,我的吻把你等待
Давай за…
Davai za
Lube
00:00/04:10
點擊 ? 播放,音樂響起,閱讀開始了?
在進入今晚的文章之前,想提醒大家兩件小事兒。首先,「這兒」的菜單界面更新啦,增加了「書單」一欄,往期的書單推薦都在裡面,之後的每月書單推薦也會按時添加。其次,昨日的推送次條有福利!!!有些小夥伴可能忽略了,快去留言獲取獎勵吧!
我寫下快樂的詩句
關於生命的衰變
衰變和美麗
阿赫瑪托娃的詩有著短小精悍的形式,音樂靈動的旋律和小說一般的敘事性,在以象徵主義為主宰的詩壇,她以清新委婉的筆觸掙脫了晦澀枯燥的象徵氣氛。
蘇聯詩人葉夫圖申科在緬懷阿赫瑪托娃一詩中, 把她與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普希金相提並論,把普希金比作是「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把阿赫瑪托娃比作「俄羅斯詩歌的白夜」,共同照亮神聖的俄羅斯詩壇。
《我知道怎樣去愛:阿赫瑪托娃詩歌精選集》中,收錄了阿赫瑪托娃六十餘年創作歷程中最具代表性的近兩百首佳作。帶有少女氣息、富有愛和情思的早期詩作,更為成熟、靈動的中期詩歌,因歷久彌堅而顯得澄澈、銳利、深刻傳神的後期作品;還有其詩歌創作的巔峰長詩《安魂曲》。
她的詩里有著生活的矛盾與痛苦,但充溢是對愛和自由的追求和對人民寬廣的愛。「我沒有停止詩歌的寫作。詩歌的寫作對於我來說,就是我與時間,與我的人民的新生活的聯繫。」
讀阿赫瑪托娃的詩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人的心靈律動,感受到詩人對祖國的愛和對美的追求。因此,她的詩歌受到了俄羅斯人民, 特別是青年男女的珍愛。因為她說出了一般詩人想說而不敢說, 青年們想說而說不出的心裡話,從而深深地紮根在俄羅斯人民的心中。
《安魂曲》是最能體現阿氏個人與歷史悲劇矛盾結合的作品。詩中兩種悲劇令人驚異地融為一體:一種是與母親的悲痛相聯繫的個人悲劇,另一種是與國家和人民相聯繫的共同悲劇。個人與歷史的命運相融合,在讀者面前構築了偉大的悲劇景象。《安魂曲》實現了勃洛克所說的「應該像站在上帝面前」的寫作。「她在《安魂曲》中通過描寫俄羅斯婦女把對祖國的愛融入到祖國的花花草草當中,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唯對祖國的愛永不改變,塑造了寬廣博大的母性形象。
阿赫瑪托娃不僅以自己的詩歌, 而且以實際行動表現了對正義事業的忠誠。西班牙內戰期間, 她在1936 年9月29日的《文學列寧格勒報》上發表譯作,附記中這樣寫道: 「請將譯詩的稿費轉給西班牙, 作為正在為自己國家的自由獨立而英勇鬥爭的英雄人民的婦幼救濟基金。」
—我摘下好看芬芳的百合花—
我摘下好看芬芳的百合花,
小心謹慎,未敢公開,像一位主人的無辜女僕:
從它們帶露的顫抖的花瓣
我飲下一杯香氣瀰漫的酒,又幸福有平靜
然後我的心開始畏縮,彷彿陷於痛苦之中
於是這面色蒼白的花兒點了點它們的頭
然後我再一次夢想遙遠的自由,
來自我和你在一起的那片國土。
—陽光—
我自窗口向陽光禱告——
它蒼白、消瘦、筆直。
一早起來我一直沉默,
於是我的心……劈開。
我盥洗台上的鍍銅
已經變綠,
但這陽光還在上面演戲
因而嫵媚動人。
它是多麼無辜、單純,
在平靜的黃昏,
但對我,在此冷宮裡
它彷彿一個金色慶典,
和一個安慰。
—假如天上的月亮不流浪—
假如天上的月亮不流浪,
而是變涼,像一頭海豹在上,
我死去的丈夫就會回家
來讀這些愛之信札。
他還記得這個盒子,橡木做的,
上鎖,非常隱蔽而又奇特,
然後打開,鋪滿地板,摩挲
他鐵鏈中的雙腳。
他看各種會議的時間表
和模模糊糊的簽名集。
他是否傷悲欲絕
直到那時,在這個詞里?
—白夜—
我沒有鎖門,
也不點燃蠟燭,
你不知曉,也不在乎,
我全身無力的疲憊
卻不想上床。
看見田野褪色
夕陽松針般陰鬱,
知道一切都在失去,
生活是地獄的詛咒。
我喝得酩酊大醉
你的聲音在門口響起。
我確信你回來了。
—問候—
你是否聽見柔軟的沙沙聲
在你的桌邊?
不要煩心於寫作
我將來到你面前。
可能你生氣了
和我在一起就像最後一次?
你說你不想看見我的手,
我的手或我的眼。
我和你在你明亮、簡樸的房間。
不要趕我走
去到那寒冷的地方,陰鬱的河水
在橋下流淌。
—今夜的燈金光燦爛—
今夜的燈金光燦爛,
四月的涼爽那麼溫柔,
儘管你來得太遲,遲到多年
我依然歡迎你走進家門。
剛好在我旁邊你為何不坐
並用幸福的雙眼望向四周。
這小小的筆記本里的詩
寫於我的童年時代。
原諒我,我曾經的生活和悲哀,
不必感激陽光……
請原諒我,原諒我因為
我一直錯誤地把你當作其他人……
—如果月光的恐懼泛濫—
如果月光的恐懼泛濫,
整座城市將被吊在一瓶懸掛的毒藥里。
沒有安然入眠的一丁點希望,
我望穿發綠的陰霾
不見我的童年也不見大海,
不見蝴蝶們的結婚飛行
在雪床之上——白色水仙
在十六歲那年……
但是永恆凍住了你的墳墓之上
古柏們旋轉的舞蹈。
《我知道怎樣去愛:阿赫瑪托娃詩歌精選集》
編著:[俄]安娜·阿赫瑪托娃
譯者:伊沙 老G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簡介:
安娜·阿赫瑪托娃
俄羅斯著名女詩人,被譽為「俄羅斯詩歌的月亮」,「20世紀俄羅斯詩壇屈指可數的詩人之一」。著有《黃昏》《念珠》《白色的鳥群》等詩集。阿赫瑪托娃以愛情詩見長,同時她也深具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因此她的作品始終與人民同在。在她百年冥誕的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這一年定為「阿赫瑪托娃年」,以紀念這位「把人帶進一個美好世界」的「詩歌語言的光輝大師」。
譯者簡介:
伊沙,原名吳文健,文學家,以詩名世。1966年生於四川成都,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於西安外國語大學任教至今。先已出版著、譯、編作品九十餘部。
老G,原名葛明霞,翻譯家。1966年生於河南,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一直在陝西交通部門從事行政工作至今。1994年與丈夫伊沙合作,將美國詩人布考斯基的詩首譯成中文。
選題策劃丨這兒有好書
圖 | 網路
編輯,整理丨吳曉清
…
END
轉載及合作請聯繫後台
↑點它
※橘子和橘子之外的水果,是你們和我
※小小火花里的熱情大陸:火柴盒設計欣賞
TAG:這兒有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