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立陸上總隊 日將由守轉攻

成立陸上總隊 日將由守轉攻

     日本陸上自衛隊27日發布兩支新部隊成立的消息。其一:以奪島為首要目的,以兩棲攻擊為主要作戰方式的水陸機動團成立,標誌著長期奉行「專守防衛」的日本終於邁出對外作戰的關鍵一步。其二:陸上自衛隊成立陸上總隊,這是繼航空自衛隊的航空總隊、海上自衛隊的聯合艦隊之後,日本自衛隊又一個能全國調兵的司令部機關,將使日本對外用兵更加便捷,對亞太安全形勢構成重大影響。

圖說: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觀摩陸上自衛隊演習。圖IC

改革符合「上意」

     日本《每日新聞》介紹,陸上總隊成立後,陸上自衛隊在全國乃至海外的行動能力得到強化,與海、空自衛隊以及美軍的協調實現一體化。為此,防衛省已在2016年度防務預算中擬定50億到100億日元的陸上總隊廳舍建設費額度,相關工程於當年動工。為滿足安倍政府促進日美安保同盟關係的「上意」,陸上總隊機關特意選在離駐日美軍總部駐地座間不遠的東京都練馬區的朝霞駐屯地,編製規模為300人左右,目前先維持180人。

     簡單說,陸上總隊就是陸上自衛隊司令部,總隊司令官就是陸上自衛隊總司令,直屬防衛大臣。過去陸上自衛隊分為東部、西部、南部、北部、中央五個方面隊,每個方面隊的長官分別向防衛大臣負責。一道命令下達,防衛大臣要通知五處,效率低下。陸上總隊成立後,防衛大臣只要向總隊司令官一人下令,指揮體系更加高效。

     成立陸上總隊最重要的目的是使作戰部隊可以快速出動。防衛大臣雖然有直屬部隊中央即應集團,但他畢竟是文官,指揮部隊名不正言不順。此次改編,中央即應集團改編為陸上總隊直屬部隊中央即應連,並在麾下組建水陸機動團,能夠在不進行大規模部隊調動的前提下,發動突然襲擊,搶佔島嶼,造成「既成事實」。

直屬部隊八支

     陸上總隊第一任司令官小林茂生於1960年,陸上自衛隊野戰炮兵出身。他一路官運亨通,2012年升任駐沖繩的陸上自衛隊第15旅團長,成為手握重兵的實權派,2014年升任第3師團長,2016年擔任中央即應集團司令官,2017年以自衛隊代表團團長身份觀摩美澳「護身軍刀」演習。陸上總隊成立後,他又成為陸上自衛隊實際「掌門人」。

     陸上總隊規模不大,但能直接調動的部隊有八支,除去駐吉布地的反海盜部隊是「面子部隊」、通信系統團和中央情報隊是支援部隊不上戰場外,其餘第1空挺團、第1直升機團、水陸機動團、中央即應連、特殊作戰群全是自衛隊最精銳的部隊。中央情報隊提供戰場情報;通信系統團保證前線與後方通信暢通;特殊作戰群實施戰前滲透偵察;第1直升機團運送第1空挺團實施空降突擊;水陸機動團灘頭登陸奪取島嶼;中央即應連在戰鬥結束後清掃敵方殘餘部隊;即使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面子部隊」駐吉布地反海盜部隊也可以使用其配備的P-3C反潛機,為作戰提供巡邏預警和反潛支援。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陸上總隊成立後,日本防衛大臣可以在不進行大規模調動的情況下,僅靠自己能直接指揮的陸、海、空自衛隊各總隊的直屬部隊,就可以進行一場中等規模的海陸空聯合兩棲登陸戰。

對外用兵前奏

     此前日本已有統一指揮航空自衛隊的航空總隊和統一指揮海上自衛隊的自衛艦隊,陸上總隊成立後,標誌著日本陸海空三軍都實現了統一指揮,未來軍事戰略將由守轉攻。

     安倍上台後,日本戰略重心由北轉南,加強九州、沖繩地區軍事實力,在與那國島等戰略要地部署遠程岸艦導彈,意圖封鎖鄰國進出西太平洋的通道。同時,日本一再提高自衛隊的兩棲奪島能力,意圖控制爭議島嶼,獲得相關海域控制權,搶奪油氣資源。

     近些年來,就自衛隊是應偏向防災救災還是「海外作戰」,日本朝野爭執不下。但此次陸上總隊及其直屬的水陸機動團的成立,標示著推行自衛隊「軍隊化」「進攻化」的執政黨自民黨獲得了勝利。日本已經不再遵循「和平憲法」實行「專守防禦」,而是一步步右翼化、軍事化,並且具備繞過國會實施偷襲珍珠港式「先發制人」打擊的能力。對這一變化必須提高警惕,絕不能鬆懈大意。

     本報記者 吳健 特約撰稿人 朱京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兩男子因發布極端言論涉嫌尋釁滋事被南京警方刑拘
粉牆黛瓦「江南春」 街頭圍牆詩意濃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