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見中藥材——麻黃

常見中藥材——麻黃

麻黃

【別名】華麻黃、木麻黃、山麻黃、蛇麻黃、勃氏麻黃。

【來源】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8~10月間割取綠色細枝,或連根拔起,去凈泥土及根部,放通風處晾乾或晾至6成干時,再晒乾。放置乾燥通風處,防潮防霉。

【炮製】

麻黃:除去木質莖、殘根及雜質,切段。

蜜麻黃:取麻黃段,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每 100kg麻黃,用煉蜜20kg。

【藥性類別】

發散風寒葯

【性味】

辛苦,溫。

①《本經》:"味苦,溫。"

②《藥性論》:"味甘,平。"

③《醫學啟原》:"《主治秘要》雲,性溫,味甘辛。"

【歸經】

入肺、膀胱經。

①《珍珠囊》:"入手大陰。"

②《湯液本草》:"入足太陽經,走手少陰。"

③《藥品化義》:"入肺、大腸、包絡、膀胱四經。"

【功能主治】

發汗,平喘,利水。治傷寒表實,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骨節疼痛;咳嗽氣喘;風水浮腫,小便不利;風邪頑痹,皮膚不仁,風疹瘙癢。

①《本經》:"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

②《別錄》:"主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

③《藥性論》:"治身上毒風頑痹,皮肉不仁。"

④《日華子本草》:"通九竅,調血脈,御山嵐瘴氣。"

⑤《珍珠囊》:"泄衛中實,去營中寒,發太陽、少陰之汗。"

⑥《滇南本草》:"治鼻竅閉塞不通、香臭不聞,肺寒咳嗽。"

⑦《綱目》:"散赤目腫痛,水腫,風腫,產後血滯。"

⑧《科學的民間藥草》:"治氣喘,乾草熱,百日咳,氣管支炎等。"

⑨《現代實用中藥》:"對關節疼痛有效。"J

⑩《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治腹痛,下痢,疝氣,目疾及感冒。"

【用法與用量】

一般在1.5到9克。用於入湯劑。炙麻黃2~9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臨床應用】

1.麻黃湯(《傷寒論》)治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10g(去節),桂枝6g(去皮),甘草3g(炙),杏仁70個(去皮、尖)。上4味,以水9升,先煮麻黃,減2升,去上沫,納諸葯,煮取2.5升,去滓,溫服8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剖啜粥。方中麻黃髮散風寒。

2.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治太陽病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12 g(去節),杏仁50個(去皮、尖),甘草6 g(炙),石膏25g(碎,棉布囊)。上4味,以水7升,煮麻黃,減2升,去上沫,納諸葯,煮取2升,去滓,溫服1升。方用麻黃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熱。

3.射干麻黃湯 (《金匱要略》)主治痰飲咳喘之證。射干6g,麻黃9g, 生薑9g, 細辛3g, 紫菀6g, 款冬花6g, 大棗3枚, 半夏9g, 五味子3g。水煎服,每日一劑。方用麻黃合五味子,宣中有斂,有開有合。

【注意】

凡素體虛弱而自汗、盜汗、氣喘者,均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厚朴為之使。惡辛夷、石韋。"

②《別錄》:"不可多服,令人虛。"

③《蜀本草》:"白薇為之使。"

④《醫學入門》:"傷風有汗及陰虛傷食者禁用。"

⑤《本草經疏》:"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肺虛有熱,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瘡疤熱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靨;虛人傷風,氣虛發喘;陰虛火炎,以致眩暈頭痛;南方中風癱瘓,及平日陽虛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佑中醫 的精彩文章:

蔬菜還是吃時令的好,春季應季蔬菜的中醫功效
春困夏乏沒精神,「懶洋洋」的春季如何避免「春困」?

TAG:福佑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