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敵劉邦之妻呂后的興哀,會發現暗含著什麼人生真理呢?
從秦始皇的殘暴到秦朝的滅,中間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而且,在始皇死後,二世仍然繼續施行暴政。這樣,民心的向背才起了作用。第二,政治、軍事的直接作用和民心的滯後作用不同,政治、軍事上的舉措往往在極短時間就能呈現出巨大的威力。如果項羽入關以後就集中力量以軍事手段解決劉邦集團,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立斬劉邦,那麼,這種舉措片刻之間就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所以,我在「百家講壇」《漢代風雲人物之項羽》的系列講座中並沒有把項羽的殘暴作為項羽敗亡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是把項羽的政治幼稚和軍事被動作為項羽失敗的兩大主要因素進行了重點分析。既然如此,為什麼人們提到項羽的失敗總會讓人想到項羽的殘暴呢?我們太喜歡重複我們已知的真理(包括民心得失與天下得失的關係),我們太喜歡以我們知道的真理來解釋歷史現象:既然項羽已經失敗了,既然他為人非常殘暴,那麼殘暴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我們首選的項羽敗亡之因歷史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真理並不是萬能的,真理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解讀歷史現象的最好方法是具體分析。那麼,我們具體分析項羽死敵劉邦之妻呂后的興衰,會發現其間暗含著什麼人生的真理呢?和項羽不同,呂后得以善終,但在她死後呂氏宗族卻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呂后臨終前曾一再交代呂祿、呂產:大臣們對自己違背劉邦白馬盟誓的做法非常不滿,因此,你們千萬不要為我送喪,以免離開軍營而為人所制呂后的遺言說明她對呂氏宗族的命運非常擔心。應當說,這一擔心並不為過。
歷史恰恰證明了呂后的擔心是正確的。因為,呂后臨終之際已經發現呂氏宗族陷入了功臣派的圍剿之中。呂后是一位非常有政治頭腦的人,按理說她不會將自己置於十分危險的政治危機之中。為什麼一個如此精明的政治家卻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呢?關鍵在於逆勢與順勢。其一,劉邦生前,呂后殺韓信、誅彭越,並未給自己和呂氏宗族帶來危險,因為,此時呂后打的是順勢牌。劉邦與韓信、彭越的關係在劉邦滅項之後已經走進了歷史的拐點,即由「共天下的夥伴走進了「家天下」的政敵。
所以,即使呂后不出面殺韓信、誅彭越,劉邦自己也要誅殺韓信、彭越。因此,呂后殺韓信,誅彭越,都得到了劉邦的默許和支持。其二,蕭何,張,陳平都或明或暗地參預了劉邦誅殺功臣的動。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指的就是蕭何直接參与誅殺韓信。陳平的偽游雲夢,更是生擒韓信的一條妙計。張良明面上看,似乎沒有直接捲入誅殺韓信、彭越的活動,但是,這麼一個足智多謀的謀士,為什麼沒有向劉邦進一言?張良身為帝王之師,深得劉邦信任,他是有可能將劉邦和開國功臣的關係調整得好一點兒的,但是,張良此時竟一言不發。
當年楚漢相爭,張良一會兒是吐「八難」阻止劉邦分封,一會兒是踩劉邦的腳讓他不要當著韓信使者的面發火,八面來風,多出奇計。可是,項羽一死,劉邦稱帝,張良再也不輕開玉口了。這些「功臣」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誅殺韓信、彭越的活動。由於有了劉邦和劉邦集團重要成員蕭何、張良、陳平的參與,呂后儘管在屠戮功臣時表現得非常殘酷,但是,她的這些作為並未給她及呂氏宗族帶來災難。
解讀歷史惠帝的去世是呂后失去理智的拐點惠帝在世時,呂后由於有希望而無危機,因此,她並未採取非常過激的措施。後的大敗筆是她的封諸呂,劉邦與大臣們的「白馬盟」在漢初大臣中影響非常之大。王陵公開頂撞昌後封諸呂,打的就是「白馬盟誓」的旗幟。「非劉不王」已成為劉邦去世之後功臣派信守的一個重要原則。
昌後硬要往「非劉不王」這根高壓線上撞,只能是自取滅亡。此時呂后的一大失誤是逆勢而為。明明知道大臣們堅決反對封諸呂為王,自己偏偏要逆勢而行。儘管呂后在世之時,可以憑藉著巨大的權勢保持局面不至於失控,但是,自己過世了呢?聰明的呂后此時已經是利欲熏心了!她像所有的獨裁者一樣,過於相信自己對局面的控制能力,結果必然是誤人誤己。
TAG: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