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龍泉寶劍的美學與崇拜心理

龍泉寶劍的美學與崇拜心理

先秦到處瀰漫著的好劍之風形成一股濃烈的文化氛圍。這一氛圍中,武藝和勇力的推崇也是一種價值取向。這樣一種文化氛圍對於像武俠這樣專門的武士階層的發生是極其適宜的氣候條件。但是如此強烈的好劍之風的形成決非偶然,一定有其更為深刻的心理依據,那便是先秦社會普遍的對於劍的敬重心理。

先秦習武崇劍的普遍的社會風氣中,滲透著一種日甚一日的對刀劍的神秘感。劍作為一種尚武的古老保守的象徵物和當時一切先進武器的標誌,戰爭中似乎體現著一種超人的不可抵擋的威力。劍的威力究竟從何而來?威力是人的力量所能達到嗎?這是否意味著存在一種帶有某種超越意味的神秘因素?這一直是那個時代愛劍、用劍、並隨身帶著劍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人們所苦苦思索的問題。《越絕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晉、鄭兩國興師圍楚,三年不解。楚王親自登城,揮舞幹將和歐冶子所鑄的 泰阿寶劍指揮作戰,士氣大振。晉鄭聯軍被打得 「 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里 」 楚王在高興之餘向大臣風鬍子發問:夫劍,鐵耳,固能有精神若此否?風鬍子作了肯定的回答,認為確實存在著所謂 「 鐵兵(劍)之神 」 而且它與 「 大王(指楚王)之神 」 相通的這一傳聞說明,當時的人們確認為劍中存在著某種神秘的逾越性因素,刀劍之威 」 由此而生。

德國宗教學家麥克斯 · 繆勒把從有限物中感受到對無限物的體驗看成是宗教的根據 」 像楚王和風湖子這樣的對 「 劍之威 」 逾越性神秘因素的感受,類似一種宗教的體驗。但是依照古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往往不對神秘因素作本體論的思考,而把它與人事密切聯繫起來,因而對刀劍的敬重心理也由對神秘因素的類似宗教式的體驗,轉化為物人合一的心靈感應。據說越國的相劍者薛燭替越王允常相劍時,感應到魚腸劍逆理不順,勸越王不要佩帶。後來此劍由越入吳,果然被吳公子光用來刺殺吳王僚,做下了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 違背人倫常理的事。古人還有所謂 「 觀變而服劍 」 說法,都是把刀劍與人事密切相聯的物人合一的主客觀心靈感應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廣隆 的精彩文章:

沈廣隆劍鋪恭祝大家元宵佳節快樂!
中國古代冷兵器

TAG:沈廣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