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老川菜里也有滿漢全席,你想不想吃?
原標題:美食┃老川菜里也有滿漢全席,你想不想吃?
滿漢全席,是中國傳統筵席的最高峰。現在,好像只有北京幾個餐館還有號稱「滿漢全席」的筵席,但是,這已經是改良了又改良的席桌,和當年的滿漢全席,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滿漢全席,
菜品多的有200多道這麼多菜,
加之繁雜的形式。
與其說是一次飯局,
更像是一次炫耀行動。
滿漢全席,歷清朝200多年的演變,在光緒年間最後定型。清初分有滿席和漢席。《光祿寺則例》稱,順治、康熙時期,宮裡賜宴分滿席和漢席,兩者各是各,分得很開。皇帝老兒請大家吃飯,滿人賜滿席,漢人賜漢席。滿席分六等,漢席分三等,你是哪個級別,就吃對應的那個席桌,廳級幹部絕對吃不到部級幹部的伙食——皇帝一高興特別破例除外。這可是不得了的恩賜,皇帝請你吃不該你吃的豪華伙食,這代表無上恩榮,必須淚流滿面地吃,邊吃邊山呼萬歲。
直到乾隆後期,才子兼吃貨的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裡面,也說滿人請漢人用漢席,漢人請滿人用滿席,以此表示對對方飲食習慣的尊重。在同書裡面,袁枚提到了「滿漢席」,並稱為「官方之席」,大約這是官方允許的公款吃喝吧。和袁大吃貨同時期的李斗,在他的《揚州畫舫錄》裡面,也提到「滿漢席」一詞。專家認為,這就是滿漢全席的濫觴——一桌之中,既有滿式菜品,又有漢式菜品。
這二位當事人的記錄,有一點值得關注,就是當時民間、官方,都是不要臉地大吃大喝。《隨園食單》說,「(滿漢席)用於新親上門、上司入境」。「新親上門」,是說民間親戚上門走動,要大擺筵席;「上司入境」就好解釋了,領導來檢查工作,或者領導路過,都要擺「滿漢席」,不然不足以表示恭敬。李斗則告訴讀者們,「滿漢席」主要用於官方之間的迎來送往,《揚州畫舫錄》還第一次記載了「滿漢席」的一張菜單,上面有130多道菜,這和後來的滿漢全席規模也差不多了。
當然,很多滿漢席規模並沒有這麼誇 張 。道光十八年(1838年)流傳下來的一張「滿漢席」菜單上,也只有16個圍碟、2頭菜、8大菜、8熱吃、2點心共36道菜、點,並不算十分誇張。
咸豐年間開始,宮廷出現「添安膳」。這是皇帝專用的,光緒時期,被固定為48品,皇太后慈禧要享受兩份,也就是96品。看上去非常宏偉了,96道菜,擺桌子上怕要擺十來米長吧。實際上,慈禧的真實菜單很少有超過40道菜的,但也非常奢華了。不過,這些菜往往不是皇帝或者太后一個人吃。通常是皇上或者太后簡單動動筷子,吃幾口,然後就賜給後宮嬪妃、宮女、太監、王公大臣、御前侍衛等,這樣看,還是挺節約的。與添安膳同時,民間出現「滿漢大席」和「滿漢酒席」的說法。這應該是從滿漢席到滿漢全席的過渡。
滿漢全席這四個字,首次出現是在清朝末年(1894年)的《海上花列傳》一書,此書以吳語寫作,內容是上海十里洋場的妓女生活,後被張愛玲翻譯成《海上花》。滿漢全席的「全」字,說明了這個酒席的奢靡程度已經登峰造極了。有人說滿漢全席共108道菜,其中54道滿菜、54道漢菜。其實這是臆造。滿漢全席有108道,也有200多道,也有幾十道的,最少的滿漢全席只有20多道,所以其菜式是不固定的,而且裡面的滿、漢菜式也不固定,有的點綴幾道、十幾道滿族菜品,有的則全部是漢族菜品——慈禧太后的「添安膳」菜單,也基本上都漢族化了。
民國後,滿漢全席在一些地方被改為政治正確的「大漢全席」。吃還是照樣吃,只是為了表示俺們也是排滿的革命者,所以在吃的時候,把「滿」字消滅掉,只剩一個「大漢」,也算是餐桌上的革命吧。重慶在1930年代,就有這樣的「大漢全席」,在一個美國醫生的回憶中,就記錄了他吃「大漢全席」的過程。這個我們後面再講。
來源:今日重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TAG:今日重慶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