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十六歲之後,我才懂得了人生

四十六歲之後,我才懂得了人生

一、那些曾經羨慕的溫存,都已成過眼雲煙

在我還是挺小的時候,去醫院看病,曾經看到過一對夫妻。大約有四、五十歲了吧,原諒那時候的我,真的看不出四十、五十歲的區別。那是在看牙,女人半躺在椅上,捂著嘴,有些畏懼、撒嬌和示弱的樣子,男人在身邊不停地安撫。不知道為什麼,四十多歲女人有些嬌羞的樣子印在了我的記憶里,當時想:原來女人可以嬌羞那麼久……

四十六歲,人生已經過了45個整年。那些曾經羨慕的溫柔依然記得,但是艷慕的心情卻早已隨風而去。

二十三歲,在瀋陽第二次做手術。那個時候已經知道,手術要全麻。已經做過一次全麻的我嚇傻了眼,直到手術的那天早晨,我還在病房裡大哭大鬧,「我不要去做手術!」

弟弟抱著花走了進來,旁邊是弟妹的笑臉。「老姐,你要進去了!」弟弟的一句話喚醒了我。

是啊,再怎麼不情願,事到臨頭也得情願。我收了哭聲。看一眼身邊的親人們,心裡升起的是一種「大義凜然」。

從那以後還有很多次:懷著女兒的時候,我得了甲溝炎,不能打麻藥,我在去醫院的車上哭鬧,到了那裡卻眼睜睜看著醫生掀去我一片指甲,一聲不吭。

去北京做內窺鏡手術,在推進手術室前和好友、同事們笑著揮揮手,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根本就沒有出現,連術前的簽字都是朋友代簽。

人生之路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對溫柔有太多期盼。然而生命的本質卻是:你選擇一個人生活,你要象樹一樣站立,你選擇兩個人一起生活,你依然要想一棵樹一樣站立!可以溫柔,可以撒嬌,可以示弱,但是你要知道那不過是一種情趣而已。而真正嚴肅的生命,你想要依靠的那個人,他的生命也不會無懈可擊,他也有病了、累了、虛弱時、痛苦時,你可以調整自己生命的姿態,來適應兩個人一個家庭共同的生活。但是生命里最大的溫柔,不是矯情,而且兩個人用不同的姿態,平等地站立。



生命的最初,我們都是帶著很多浮念在行走。所謂浮念,就是在歲月里終將褪色而在一定時候卻特別執著的一些想法和執念。

比如某種清高,比如潔癖,比如某類羞澀,某個禁忌……

我上初中的時候,並不怎麼喜歡我的媽媽。其實我媽是很強大的人,可是她是理科生,我覺得她活的太糙。那時候的我厭惡廚房、不潔污垢遠遠地扭身就走……但是媽媽的日子百無禁忌,看見一條蟲子可以一掌按死、一把捏死,風裡來雨里去就是一架不知疲勞的機器。

我的清高和個性持續了很多年,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直到父親病了,我們自己三口之家開始運轉。當我的生活不再有充裕的時間,當我在為了生活奔波的路上開始象一台機器一樣運轉,當我親自拿起刷子清理馬桶、浴缸……我恍然明白,一個強大的人當然可以用某種方式把自己的風花雪月堅持到底,但是生活里總的趨勢還是讓人放下所有的矯情、浮誇、做做,腳踏實地地在每天的生活里。另外,很多時候當你可以公子小姐一樣不理世事的時候,其實你應該想到,很多事情是別人為你擔了一肩風雨,而那個肩膀早晚要去。

生命如剝繭抽絲,揀去的是浮光,留下的都是大義。所以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是有見地的人,生命里就越少禁忌。沒有什麼不能原諒,沒有什麼不能包容,只要你有一顆心,撐在那裡。


這幾年的寫作,於我人生境界幫助很大。儘管公開的個人空間,不可能百無禁忌,但是我竭盡全力做到真誠。為什麼?因為這是我在塵世間的樣子。

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大道熙熙,每個人為生計而奔波。誰會在意誰的樣子?除了你自己。不為營銷,不為浮華,磊字是我在不能重來的日子裡,每一天的樣子,留在今天的日記,是為了給將來的自己看的。

在日復一日的累積里,我看到自己一路走來的僕僕風塵,也在日復一日的思索里,我在自己生命的樓宇里再上層樓。

今天,病著。D小姐來看我,她信佛多年,於禪學頗有心得。她說要來替我做些功德,教我用佛學的想法止痛。我本人算不得佛教徒,但是於佛學我並不排斥。我們倆面對面地聊著,她說著自己禪修的經過。我用自己多年寫作這個修為的經過,去體會她的訴說,對於佛學又有了一點新的理解。

以前也知道有一句話,叫做臨時抱佛腳。當然懂得的意思,但是現在想想,也未必全懂。我們認為司空見慣的事和理,其實真的未必完全懂得。

臨時抱佛腳,不見得說的是不虔誠。而是萬物背後,都是修行。這世上可能哪一門學問都是對的,關鍵是你自己能夠領悟到哪一層。她說的方法我試了一下,不行。劇烈的疼痛讓人心煩意亂,根本集中不起精神。但是我相信朋友經過多少年的早課、晚課,她對佛法的理解和感應必然與我不同。而那些暮鼓晨鐘的大德高僧,我相信他們心之所向,隨心所欲,並非不可能。


四十六歲第一天。感謝媽媽,感謝爸爸,感謝先生,感謝弟弟,當然感謝我的女兒,還有小侄。感謝所有的親朋好友,所有的遇見和別離。


一、那些曾經羨慕的溫存,都已成過眼雲煙

在我還是挺小的時候,去醫院看病,曾經看到過一對夫妻。大約有四、五十歲了吧,原諒那時候的我,真的看不出四十、五十歲的區別。那是在看牙,女人半躺在椅上,捂著嘴,有些畏懼、撒嬌和示弱的樣子,男人在身邊不停地安撫。不知道為什麼,四十多歲女人有些嬌羞的樣子印在了我的記憶里,當時想:原來女人可以嬌羞那麼久……

四十六歲,人生已經過了45個整年。那些曾經羨慕的溫柔依然記得,但是艷慕的心情卻早已隨風而去。

二十三歲,在瀋陽第二次做手術。那個時候已經知道,手術要全麻。已經做過一次全麻的我嚇傻了眼,直到手術的那天早晨,我還在病房裡大哭大鬧,「我不要去做手術!」

弟弟抱著花走了進來,旁邊是弟妹的笑臉。「老姐,你要進去了!」弟弟的一句話喚醒了我。

是啊,再怎麼不情願,事到臨頭也得情願。我收了哭聲。看一眼身邊的親人們,心裡升起的是一種「大義凜然」。

從那以後還有很多次:懷著女兒的時候,我得了甲溝炎,不能打麻藥,我在去醫院的車上哭鬧,到了那裡卻眼睜睜看著醫生掀去我一片指甲,一聲不吭。

去北京做內窺鏡手術,在推進手術室前和好友、同事們笑著揮揮手,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根本就沒有出現,連術前的簽字都是朋友代簽。

人生之路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對溫柔有太多期盼。然而生命的本質卻是:你選擇一個人生活,你要象樹一樣站立,你選擇兩個人一起生活,你依然要想一棵樹一樣站立!可以溫柔,可以撒嬌,可以示弱,但是你要知道那不過是一種情趣而已。而真正嚴肅的生命,你想要依靠的那個人,他的生命也不會無懈可擊,他也有病了、累了、虛弱時、痛苦時,你可以調整自己生命的姿態,來適應兩個人一個家庭共同的生活。但是生命里最大的溫柔,不是矯情,而且兩個人用不同的姿態,平等地站立。

多少溫柔,也許都是雨落海棠,風吹草低,剎那間的事。而世間最好的溫柔,是一個人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堅強。

二、生命抽絲剝繭,太多不以為然,留下的都是大義

生命的最初,我們都是帶著很多浮念在行走。所謂浮念,就是在歲月里終將褪色而在一定時候卻特別執著的一些想法和執念。

比如某種清高,比如潔癖,比如某類羞澀,某個禁忌……

我上初中的時候,並不怎麼喜歡我的媽媽。其實我媽是很強大的人,可是她是理科生,我覺得她活的太糙。她的生命里缺少我那時候所欣賞的很多儀式感,媽媽就是一架不知疲勞的機器。

我的清高和個性持續了很多年,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直到父親病了,我們自己三口之家開始運轉。當我的生活不再有充裕的時間,當我在為了生活奔波的路上開始象一台機器一樣運轉,當我親自拿起刷子清理馬桶、浴缸……我恍然明白,一個強大的人當然可以用某種方式把自己的風花雪月堅持到底,但是生活里總的趨勢還是讓人放下所有的矯情、浮誇、做做,腳踏實地地在每天的生活里。另外,很多時候當你可以公子小姐一樣不理世事的時候,其實你應該想到,很多事情是別人為你擔了一肩風雨,而那個肩膀早晚要去。

生命如剝繭抽絲,揀去的是浮光,留下的都是大義。所以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是有見地的人,生命里就越少禁忌,就越沒有什麼不可以。沒有什麼不能原諒,沒有什麼不能包容,只要你有一顆心,撐在那裡。

三、世間萬物,各行其道,背後都是修行

這幾年的寫作,於我人生境界幫助很大。儘管公開的個人空間,不可能百無禁忌,但是我竭盡全力做到真誠。為什麼?因為這是我在塵世間的樣子。

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大道熙熙,每個人為生計而奔波。誰會在意誰的樣子?除了你自己。不為營銷,不為浮華,磊字是我在不能重來的日子裡,每一天的樣子,留在今天的日記,是為了給將來的自己看的。

在日復一日的累積里,我看到自己一路走來的僕僕風塵,也在日復一日的思索里,我在自己生命的樓宇里再上層樓。

今天,病著。D小姐來看我,她信佛多年,於禪學頗有心得。她說要來替我做些功德,教我用佛學的想法止痛。我本人算不得佛教徒,但是於佛學我並不排斥。我們倆面對面地聊著,她說著自己禪修的經過。我用自己多年寫作這個修為的經過,去體會她的訴說,對於佛學又有了一點新的理解。

以前也知道有一句話,叫做臨時抱佛腳。當然懂得的意思,但是現在想想,也未必全懂。我們認為司空見慣的事和理,其實真的未必完全懂得。

臨時抱佛腳,不見得說的是不虔誠。而是萬物背後,都是修行。這世上可能哪一門學問都是對的,關鍵是你自己能夠領悟到哪一層。她說的方法我試了一下,不行。劇烈的疼痛讓人心煩意亂,根本集中不起精神。但是我相信朋友經過多少年的早課、晚課,她對佛法的理解和感應必然與我不同。而那些暮鼓晨鐘的大德高僧,我相信他們心之所向,隨心所欲,並非不可能。

世間萬物,各行其道,各有其理。羨慕和妒忌無用。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修行。

四十六歲第一天。感謝媽媽,感謝爸爸,感謝先生,感謝弟弟,當然感謝我的女兒,還有小侄。感謝所有的親朋好友,所有的遇見和別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 的精彩文章:

有種信仰,叫做一生朝拜
在旅途中修行

TAG:美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