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奇藝八年上市路:BAT三分天下準備繼續虧

愛奇藝八年上市路:BAT三分天下準備繼續虧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成立8年後,愛奇藝(NASDAQ:IQ)終於成功赴美上市。

北京時間3月29日21點30分,愛奇藝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首次公開募股發行價定為18美元,交易代碼為「IQ」。而在此前,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接受了《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在內的多家媒體的連線採訪。

龔宇當天表示,上市僅僅是一個開始,愛奇藝計劃在10年內搭建一個線上娛樂王國。而在做到龔宇希望的「百年老店」前,盈利依舊是每個視頻網站難解的問題。

赴美首日破發

愛奇藝提高了自己的融資額度。

最新的招股書顯示,愛奇藝申請IPO發行1.25億股美國存托憑證,每份ADS代表7股A類普通股,發行價格區間為17-19美元/ADS,總計8.75億股A類股份。加上承銷商執行的1875萬股超額配售,愛奇藝通過首次公開招股最大募資額將達到27.3125億美元。

而在今年2月末愛奇藝首次提交的IPO申請文件中,其只計劃募資15億美元。

在完成上市後,百度仍將是愛奇藝控股股東。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愛奇藝目前持股情況,百度李彥宏持股69.6%;愛奇藝創始人龔宇持股佔比1.8%。此外,小米系還持有愛奇藝8.6%的股權。

龔宇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等媒體表示,自己持股1.8%與愛奇藝是否獨立運營無關。愛奇藝的日常管理以團隊為主,比一個事業部的結構更高效、更具有敏捷的執行力。

他同時表示,百度作為控股股東,更多是在資金和資源方面為愛奇藝提供支持。他提道,7年前愛奇藝85%的流量是百度提供的。此外,雙方在技術特別是AI領域做了許多工作。「雙方業務差異很大,正好互補。同時由於規模大,降低了成本。」龔宇說。他還提道,百度除了KA廣告主外,還有幾十萬中小廣告主,對於愛奇藝來說是巨大資源。

但值得注意的是,愛奇藝在首發當日遭遇破發。開盤後愛奇藝股價微漲至18.34美元,不過很快跌破發行價,首日以15.55美元收盤,較發行價下跌13.61%。

而前一日在美上市的另一家國內視頻網站嗶哩嗶哩(NASDAQ:BILI)也遭遇「破發」。其首日11.24美元/股的收盤價格較發行價下跌2.26%,而在愛奇藝上市當天,嗶哩嗶哩的股價再次下跌2.14%,收至11美元。

在3月29日上市前的連線中,龔宇則表示對中概股的價格沒有特別關注,他認為美國股市從長期來看是健康的,這也是愛奇藝選擇在美國上市的原因之一。

BAT三分天下

儘管很難用早來形容愛奇藝的創立和上市,但愛奇藝目前是國內網路視頻行業第一梯隊中唯一一家獨立上市的企業。

許多今天我們熟知的視頻網站,要比愛奇藝進場早五六年。2005年,王微創立了土豆網。日後被搜狐收購的56網也在這年成立。次年,古永鏘創立的優酷也宣布上線。而視頻網站的赴美上市則可以追溯到7年前。就在愛奇藝上線的當年12月,優酷率先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一年後,土豆網也赴美IPO。

但網路視頻行業格局幾經變化。經歷了十多年「混戰」,伴隨著土豆、搜狐視頻、56等對手的相繼掉隊或賣身,不差錢的BAT進場,視頻網站的發展逐步演變成目前的三足鼎立格局。有統計數據顯示,各自擁有BAT背景的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幾乎瓜分了目前70%的網路視頻市場。

3月29日晚間,龔宇在連線中回憶,2009年9月27日,前百度元老任旭陽曾與他談到美國當時的視頻模式——Hulu模式,即不做國內正在流行的UGC模式,而是做長視頻等專業的內容。他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等媒體表示,就是這5分鐘奠定了愛奇藝現在的規模。

愛奇藝遞交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其付費會員規模已經達到6010萬,其中超98%為通過付費購買會員服務的用戶。

品牌廣告和會員服務是愛奇藝目前增長的兩大驅動力。從愛奇藝的收入構成來看,2017年愛奇藝總營收為1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6%。其在線廣告服務收入占當期營收的46.9%。而會員服務的營收佔比則由2015年的18.7%增長為現在的37.6%。

龔宇認為,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線上娛樂行業的發展空間被擴大。網路視頻作為最主要的線上娛樂產業,雖然有些企業沒有堅持到最後,但整個行業發展十分積極,面臨著極大機遇。

盈利難題待解

但機遇之下,盈利依然是所有視頻網站遭遇的難題。

有業內人士告訴《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作為視頻網站收入主要來源,在線廣告收入往往難以覆蓋高昂的版權費用以及帶寬成本等支出。而會員服務也是在2015年後才逐步爆發,目前也尚不能支撐視頻網站在版權、製作等方面的高投入。

愛奇藝的營業收入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愛奇藝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3.19億元、112.37億元和173.78億元,每年增加60億元左右的規模。但同期凈虧損則分別擴大,分別為25.75億元、30.74億元和37.37億元。

此前有消息稱,2018年,為了獲得版權擴大影響力佔據更多市場,優酷和騰訊視頻都作出了虧損80億元的預算,愛奇藝則為30億元。

但在3月29日的連線中,龔宇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等媒體表示,愛奇藝已經走到了中程,在這種條件下要持續大量的投入,而不是追求眼下的利潤。

他同時提道,未來5-8年,包括愛奇藝納逗、愛奇藝泡泡等在內的信息流廣告會成為品牌廣告、會員服務之後的第三個驅動力。他同時表示,短期內愛奇藝在國外市場處於嘗試階段,因為中國市場更大,在中國的商業模式也做得更加豐厚。他的目標是要把愛奇藝做成Netflix plus。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兩個「諾米」引發的商業模式之爭:名創優品十元店模式遭質疑
肖亞慶:今年將繼續加大國企改革力度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