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以為日本武士表忠義來真切腹嗎?別被騙,他們是這樣「切」的

真以為日本武士表忠義來真切腹嗎?別被騙,他們是這樣「切」的

對於經常看抗日劇和抗日題材的作品的人「切腹自盡」這四個字應該很耳熟吧,「切腹」這一行為已經存在了一千年之久了,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這種行為被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可真的像影視劇里那樣日本人經常會切腹自盡嗎?答案當然是不,日本武士幾乎沒有真正切腹的,幾百年來,基本都是走個形式而已。

源為朝,卒於十二世紀七十年代,他算是日本切腹的第一人。在古代武士採取切腹的行為會為了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因為在很多民族和國家,他們都認為靈魂是存在於人的腹部的,因此武士認為切腹是一種光榮是崇高的死亡方式。

其實在最開始並沒有武士追隨源為朝開始實行切腹這一行為,直到日本戰國才有好幾個武士切腹自盡,因為在之前許多人都奉行著三條原則:「先給錢再奉公」,「有奶便是娘」,「好死不如賴活!」。在之後,出現切腹行為的也是一些君主的家臣以切腹的形式殉死以保持自己的名譽。

切腹自盡的人並不能很快的死去,那一過程是很殘忍的,他們用至少一道切開腹部拉出腸子,還要很久才能死去,這種殘忍的死亡方式不是每一個想要自殺的人都能忍受得了的,畢竟武士也是人生的。因此,他們開始修改了切腹自盡的方式。變成了需要第二個人的幫助,這個第二人被稱作「介錯」,他們可以當「介錯」對他們來說是很榮幸的。自殺者只需要在自己的腹部劃一刀切開腹部,再有自己信賴的人或是朋友講自己的頭顱切下。

隨著社會動蕩消失,社會變得平穩,到了江戶時代,選擇切腹自盡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了。在元祿十四年,發生了赤穗事件,有四十七名義士被判切腹自盡,而到最後實際誰都沒有真的切腹,都是斬首而死的。由此可見切腹實際上就是斬首,實際切腹就是個形式而已。切腹的早就不是以前鋒利的刀,而是變成了摺扇、木刀或是竹刀,這樣的刀是無法刺入腹部的,所以選擇鞋服自殺的人一般都是將木刀在腹部頂一下,這合適「介錯」再下刀切下切腹者的頭顱。此種切腹方式被稱為扇子切,就是最後在逝者腹部放一個展開的摺扇,對外宣稱切腹,最後由逝者親屬埋葬。

雖然這樣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切腹,但這樣做也是利大於弊的,畢竟開膛破肚這樣殘酷的行為及時是毅力再強的人也無法忍受,人畢竟還是血肉之軀啊。而且真正切腹的話,也是會發生很麻煩的事的,例如如果因為無法忍受切腹的疼痛而喊叫,這樣是很失武士臉面的,因為疼痛而亂動對於「介錯」最後的斬首也是有難度的,再者就是在外的人若聽到裡面的叫喊,怕是會向看熱鬧一樣嘲笑吧,這樣豈不是對武士的一種蔑視,所以由此看來,更改後的切腹方式是最合適的。

這樣的切腹方式並沒有延續很久,等到了江戶時代後期,因為連「介錯」都無法忍受切腹時的血腥,所以又將切腹改成切腹者在獄中先服藥自殺,最後由「介錯」斬首,還是對外宣稱是切腹自殺,這樣不僅簡化了形式還保留了武士的榮譽。這樣的切腹方式延續到了明治維新時期,乃木希典上將最終是以十字切腹後,再用短刀迅速切斷氣管而死,對外還是宣稱切腹自盡的。

大西瀧治郎——日本舊海軍軍人,被稱為「特攻之父」,決定切腹自盡後,並沒有立刻死去,而是失血而亡,經歷了十五個小時的煎熬,死狀凄慘,所以,許多人看到這樣的情況都決定採取用手槍自殺,這可以避免了切腹時長時間的痛苦。所以在明知時期以後,越來越多人選擇槍決,放棄了切腹。

而很多人明知道切腹是個很殘忍的過程,可他們卻還是要選擇切腹,結果只是讓自己更痛苦。在二戰後,三島由紀夫還是不信邪選擇了切腹,當然他失敗了,當時的慘狀真的無法形容,他的腹腸大量出血,他疼得亂叫,看到這樣情況的「介錯」也不知所措了,因此導致在最後斬首的時候沒有立刻將首級斬下,而是砍了五刀也沒砍下,最後還是用小刀將頭完全割下來的,當時慘狀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

由此可見,切腹只是一個形式,幾百年來,幾乎沒有人是真正切腹的,絕大部分的切腹其實都是斬首罷了。甚至到了後來,連切都不切了,都改成了服毒和木刀摺扇的假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輕便且刀槍不入的藤甲,為何會被諸葛亮棄用呢?原因很簡單
中國此縣被日本人稱為靈魂中心,收留四千日本遺民還蓋起日本公墓

TAG:子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