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3個半小時,我一點也不覺得長
電影一共203分鐘。得知這個時長的時候,我有些猶豫,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電影院坐上三個半小時去看一部日本50年代的黑白電影,但是看過之後只有一句話總結:我一點也不覺得長。
在上一篇介紹李滄東的時候,很想說一句「李滄東是繼黑澤明,深作欣二等日本黃金一代導演之後的亞洲優秀導演之一。」但因為怕有人不知為何用日本導演跟韓國導演相比較,遂省略了這句話。那麼今天趁機會補上,再說說黑澤明的《七武士》。
1954年,電影橫空出世以後,得到了國內外一致好評,斬獲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被日本《電影旬報》評選為日本百部電影第一名。
人們對《七武士》的高度讚譽,也讓這部電影在未來的60年里更多地曝光在大眾的視野中。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人物、劇情、拍攝技巧、配樂等都可以堪稱完美。
本片主要講述的是勘兵衛、久藏、勝四郎、五郎兵衛、七郎此、平八和冒充為武士的農民菊千代七個武士為了保護農民,與其共同抵抗山賊的故事。
這個就不得不多說幾句故事背景:
武士產生自日本的平安年代,是領主的貼身隨從,主要是作為領主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這種武裝在後期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混亂,不得不藉助武士力量的時候,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在日本是一種特權統治階級。
為了維護武士階級的利益,規定農民階級不得成為武士,只可以種地。因此農民和武士之間除了明顯的階級差異之外,也存在敵對的情況。武士輕視農民,農民見到落荒的武士也會毫不留情的搶佔對方的武器。
電影雖然時長近三個半小時,但是沒有一分鐘多餘,在劇情、台詞和打鬥場面都十分的精簡,將整個故事講得清清楚楚。共分為:山賊計劃麥收之後搶糧-農民想辦法抵抗-下山請武士-上山部署-共同抵抗等五個階段。
七個「主角」里每一個角色都刻畫的非常到位。
勘兵衛作為武士領袖,從一出場巧殺小偷就精確的表達了他的武士精神,後勝四郎想拜他為師的時候,他反而說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武士,就沒有打贏過。這一句話也是本片結尾的一句鋪墊。勘兵衛因為農民請他吃白米飯而自己吃稗子而深受感動,答應了保衛農民的要求,並負責召集武士,排兵布陣,是整個團隊的靈魂人物。
菊千代是一個尷尬的存在,農民出身的他自詡自己為武士,但卻在酒醉之後大喊著「武士該死」。菊千代在影片中承擔了所有的笑料,像一隻猴子一樣上躥下跳。朋友12個字總結這個角色——不穿褲子,演技浮誇,造型乖張。足能表達他的喜劇成分。
但同時他又因為農民出身,更了解農民中的真相。也在農民跟武士之間建起戶型信任的橋樑。他有從中搗亂的時候,但也能做到鼓舞人心,勇救鄉民,舍死拼殺......他不是真正的武士,卻可以稱之為「真正的武士」。
久藏是七個武士之中的武功代表,他可以一招制敵,單槍匹馬去搶「火槍」.....同時又善良淡薄名利,勘兵衛說他是一個「一心只為修鍊武功」的人。
七郎次,是勘兵衛的好友,在重逢之後毫不遲疑的參與到行動之中,並跟勘兵衛默契配合。
五郎兵衛,作戰能力強,因為欣賞勘兵衛而加入,性情中人。
平八,為了吃飽肚子甘願去為人劈柴的武士,順應處境,樂觀。
勝四郎,勘兵衛的徒弟,年輕武士的代表,也是武士精神的希望,他善良勇敢。在團隊中擔任「信息兵」,主要做「上傳下達」的工作,崇拜久藏。
(當他一臉深情的跟久藏「表白」的時候,我腐女的靈魂在燃燒。)
當然,電影如若是單單講了七個出彩的人物和一個完整的故事,也不會得到今天如此高的評價,導演黑澤明在片中,也不著痕迹的表達了農民作為劣勢的一方,自私、固執的一面。
老爹讓村民下山請武士,村民說沒有像樣的報酬是沒有武士願意的。老爹說:那就請餓肚子的武士。
在馬斯洛需求金子塔里將,人的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而上才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對於武士而言,他們所追求的武士精神毫無疑問是自我實現的需求,但是吃不飽穿不暖一切都白搭。
在條件有限的前提下,老爹這樣的辦法毫無疑問是最明智的。當然,七個武士沒有誰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來的。
而後武士上山,村民因為聽信萬造武士會強搶民女等惡行的原因不敢出門,等菊千代用計讓大家驚慌之後,所有人又忙不迭時的向武士們尋求幫助。無論是哪一種行為,村民們最終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勘兵衛等人發現了村民私藏的落荒武士的武器,對此很是不滿,菊千代直接了當:
因為這樣的刻畫,在同情農民之餘,又時而會嫌棄他們的狡猾與自私。但也能理解人性如此,正因為他們是弱勢群體,才會用這一套來保護自己。
電影明著描寫了七個武士的精神,同樣也表達了普通人之所以普通的根本,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電影結尾,四十個山賊被全部殺光,村民在田裡一遍插秧一邊唱歌、慶祝,不遠處是死去的武士和鄉民的墳冢。
勘兵衛在此時說道:這次也算打敗仗吧,贏的是那些農民,不是我們。
勘兵衛曾經跟勝次郎說:我年輕的時候,也想和你一樣,鍛煉武藝,成為一城之主。可是就這麼想著想著,頭髮也白了,父母親已經不在了,如今孑然一身。
在歷史中,戰國時期,江戶開幕之後,社會統治相對穩定,加上冷兵器時代已經走向終點,武士最終的結局大多都是不被重用而切腹自盡,這是時間無法阻止和掩飾的真相。
這就是武士的宿命,活著如此,死去,便只是在黑土地里聽著別人的讚歌。死去且罷,活著,是在無奈中等待著人生的這場敗仗。
對於武士來說,時代和命運告訴他們就沒有絕對勝利的那一仗。
年輕人如同勝四郎,想成為真正的「武士」,總是走到最後才知道結局並非自己期許的那樣。也許,這是黑澤明在揭露人性之餘,對「理想」的挖苦。
TAG:拾影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