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學政官」是何官職,有何職責?

清代「學政官」是何官職,有何職責?

原標題:清代「學政官」是何官職,有何職責?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中國古代歷代王朝均十分重視教育,尤其科舉考試問世後,國家和朝廷的立足基礎就是教育與科舉取士。所以在政府機關中,管理一方教育、學校、科舉等相關事務的官員也變得重要起來,這些官員在明清兩代稱之為學政官,學政官的相關制度設置成為「學政官制」。下面我們就對學政官製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並說幾個與學政官有關的歷史故事。


泰州學政試院


學政,全稱為「提督學政」,也稱為「學台」、「學憲」、「學院」。明代時就已經在各省設置這一官職。明清時期的一些史料中將管理民政、司法的官員與學政並稱為「藩臬學」。雖然在地方上學政官和布政使、按察使等省級官員並列,但實際上學政與後者這些封疆大吏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學政雖然身在地方,卻不是「地方官」,而是天子親自委任和派遣前往地方上的「特派員」。學政官的職責是「掌一省學校、士習、文風之政令」,代表皇帝在各地為國家教育士人、管理學校、選拔人才。學政是地方教育官僚系統中的「老大」,除了料理教育、科舉等相關事務外,還肩負著督察各地學官的使命。一般而言學政在每省均為一人,官職地位僅次于軍政大員總督、巡撫。


雲南學政考棚


清代在很多制度上繼承和改造了明代制度。清朝保留了地方上學政官制的設置,並且對此制度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革。雍正年間正式恢復學政官,三年一任。一般學政官員都是從各部院侍郎(品階為從二品)、大理寺、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三品、四品)、翰林院修撰編修侍讀侍講(五品、六品)、科道官(五品)、各部院郎中(正五品)等機構中任職者簡用。以上提到的官員們雖然從品階上而言有高有低參差不齊,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即參加了國家科舉考試中的「高等」測試後獲得「進士」身份。中國自隋唐時期科舉制興起以來,讀書應考者千千萬,但其中能夠鯉魚跳龍門獲得進士頭銜的真可謂是百里挑一。所以明清時期能夠擔任學政官均被視作一種榮譽。


清代有很多名人、名臣都曾在地方擔任學政的經歷。例如張之洞曾擔任湖北、四川學政,他在任上整頓考場、嚴肅紀律,大力打擊舞弊行為,獲得了朝野好評。紀曉嵐青年時期也在福建有做學政的經歷,閑暇時間寫就了不少文學作品。



俞鴻圖

還有一位學政卻不是因為做學政本身的業績出名,而是因其被處死的方式留下大名,此人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被腰斬的河南學政俞鴻圖。雍正時期俞鴻圖督學福建,俞鴻圖本人操行較好。沒想到他的小妾與竟然對外收取賄賂,將考試題目外泄,鑄成大案。雍正皇帝得知後大怒,將俞鴻圖處以腰斬。俞鴻圖被腰斬後,由於上半身仍然沒有立即死去一息尚存之時,俞鴻圖在地上連寫了七個「慘」字,這才在難以想像的痛苦中閉上了雙眼。後來雍正皇帝聽聞此事,覺得太過殘忍,就廢止了此項極刑。可見,做地方上的學政官,一點兒不比總督、巡撫那些要員的擔子輕啊。


參考資料:


1.趙爾巽等:《清史稿》


2.王慶成:《清代學政官制之變化》


3.李自華:《試論雍正對學政制度的發展》

4.王夏剛:《學政與清代學術》


編輯: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大清一統志》為何先後編修三次,經歷過哪些曲折?
因觸怒康熙帝姚啟聖統一台灣的功績被抹殺,那麼他到底做了哪些貢獻?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