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翰苑詞宗曾光斗

翰苑詞宗曾光斗

翰苑詞宗曾光斗

程建新

曾光斗,福建古田人。道光十九年(1839)舉人,咸豐二年(1852)進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同治二年,戴潮春陷彰化,全台騷擾。

光斗隨提督林文察渡海贊軍務,事平,以知府儘先補用。光緒初,張夢元兵備台灣,聘為引心書院山長。

凡三寒暑,及門數百人。光緒七年(1881),岑毓英撫閩,延訪備顧問。晚掌鰲峰書院。二十三年重宴鹿鳴},加按察使銜。卒年八十三歲。

曾光斗約二十歲中舉人,三十齣頭成進士,被選為庶吉士,而後改官刑部員外郎。

同治二年(1863),戴春潮攻陷彰化城,整個台灣都騷動起來。此時提督林文察,聘請曾光斗入幕,一同渡海到台灣,曾光斗隨軍襄贊。克服斗六城後,叛亂事平,他以知府儘先補用之」,並賞戴花翎。

以後參與船政,出力頗多,以道台升用。光緒七年(1881),岑毓英督撫福建,延訪香宿飽學之士,聘曾光斗入其幕府,讓他草擬章奏,主持刀筆,事無大小,一一向他請教,十分倚重。

但曾光斗本色是文人,以文章才學顯名。民國版《古田縣誌·文藝傳》說:「光斗廉介有守,博學能文,少居會城,與陳承裘、劉齊銜、沈葆楨友善,文名噪一時。

曾光斗書札

想見其少時居於省城福州,該是風流倜儻,裘馬輕狂,文名藉甚了。陳承裘是福州文化名人,其子陳寶琛為末代帝師,其名尤彰。而沈葆楨更是近代大名人。

與沈葆楨友善,曾光斗的才華人品之出類拔萃可知矣。

因為他博學多聞,光緒初年。張夢元兵備台灣,就聘他為引心書院山長,前後三載,及門數百人。再後,「當路稔其學行,延主講鰲峰者十餘年,所造就人才甚眾」。

能擔任福州最重要的書院的山長,且長達十餘年,自是飽學名宿,一時山斗。

任鰲峰書院十餘年,其所造就的人才當遠多於引心書院之時了。然而史傳簡略,寥寥數筆,絕大多數往事細節就湮沒在歷史的風塵之中,已然無可追尋了。

清人張潮在《幽夢影》里感嘆:「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虞卿以窮愁著書,今皆不傳,不知書中果作何語。我不見古人,安得不恨!」我對此也甚感遺憾,只能展開想像。

彼時或者絳帳春風,娓娓動人;或者師生問答,妙趣橫生;或者縱橫為文,汩汩滔滔:而或者飲酒賦詩,蕭然塵外。

一位飽學之士,藹然師長,青衫布鞋,儒雅矯健,而一群群一茬茬弟子們追陪杖履,沉浸酸郁,縱談今古,,,,

本地文史專家,詩人和書家,已故的賴再老師,他在三十年前寫的《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張以寧》中寫道現在古田年過四十的人,都可能還記得舊城一保有個城阻殿,那殿前兩個高的木牌坊之一,上書「玉馬金堂」者就是為張以寧立的。另外位於北側上書「翰苑詞宗」的,是為清代翰林學士曾光斗而立的。

正是曾光斗名德俱高,春風化雨,桃李滿園,得到了皇帝賜匾,立牌坊於故里以為榮寵。

到了光緒二十三年(1897),曾光斗重宴鹿鳴,並加按察使銜。

在唐朝,科舉考後舉行宴會,由州縣長官請考官、學政及中式諸生,宴時用少牢,歌《詩經·鹿鳴》一章,故名鹿鳴宴。

宋朝殿試文武狀元設宴,也叫鹿鳴宴。這裡應是皇帝設宴紫禁城

宴請天下著名文士和飽學香宿。

曾光斗得與鹿鳴宴,當時「士類榮之」,為一時稀有恩寵,故爾歆動士林。

臨水宮

曾光斗還是一位書法家,可惜的是其書跡流傳至今的已經極少了。筆者親見的只有古田臨水宮內拜亭的兩條四米長的石柱上的一副楹聯:

劍角鎮山靈,護國佑民,金闕綸音崇祀典;

宮牆新聖跡,伏魔保赤,玉田香火達神京。

楹聯上款是「光緒歲次辛巳首夏穀旦」,下款是「賞戴花翎儘先補用道前翰林庶吉士國史館協修弟子曾光斗盥沐敬書」。

光緒辛已為1881年。楹聯為楷書,端莊自然溫醇挺秀,老到耐讀,顯出深湛的書法功力。而楹聯文字則屬對精工,典雅厚重。

楹聯其實還隱含了一個故事。臨水陳夫人,護國佑民,是婦女兒童的保護神,生前死後,靈跡甚多。傳說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娘娘分娩時難產,三天三夜痛苦不堪,險象環生,太醫束手,宮人不安。剛好閩地大司寇陳望坡趕來啟奏道:「臣故鄉臨水夫人善救難產,陛下御香求救,定有效應。」皇帝立設香案,親熱御香,朝古田方向跪拜祈禱,一會兒娘娘即產下皇子。皇后說,危難中見一仙女,披髮仗劍,進入房內,她精神一振,安然臨盆。皇帝聽罷,不禁淚流滿面,連聲高呼:「臨水夫人真乃再生母親啊!」從此,民間便尊稱陳夫人為「陳太后」了。

楹聯下半聯是說陳夫人的香火達於京城,救了娘娘;上半聯是說皇帝聖旨,高高地封贈典祀陳夫人。

曾光斗少時與沈葆楨友善,卒年八十三,1897年重宴鹿鳴,據此我推測他約生於1820年,卒於1902年,是否如此,有待於更多的史料才能做出更精確的推論。

舊城消失了,變成美麗的翠屏湖,曾光斗的木牌坊也早已無存了。所幸的是.翠屏湖邊又建起城隍殿,記得七八年前登臨賞玩,殿里還有「玉堂金馬」和「翰苑詞宗的牌匾,看到這些,當時內心便生一片崇仰之情,懷古之意。後來一直想重臨城隍殿,至今未果,慚愧,慚愧。

我想今後當常臨此處,懷想古人,臨眺翠湖,崇仰曾光斗,這位本地的先賢名士,可惜對他所知實在太少了。以後還多加探尋,同時希望本地的耆舊和其他的博雅之士能寫寫他,以存信史,以慰後人的懷想。

曾斗

曾光斗字星齋,原名建斗。咸豐壬子進士,選庶常,改刑部員外郎。林剛愍公文察,延入幕,襄理政務。克複斗六城,以知府用,賞花翎。光緒初,以船政告成,在事出力,以道陞用。

當路稔其學行,延主講鰲峰者十餘年,所造就人才甚眾。岑襄勤公毓英,撫閩間,聘入幕,使主章奏,事無大小,無不咨之。光斗廉介有守,博學能文少居會城與陳承裘、劉齊銜、沈葆楨友善。文名噪一時。丁百重赴鹿鳴士類榮之。(民國版《古田縣誌》卷二十八《文苑傳》

喜歡本文分享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田便民網 的精彩文章:

TAG:古田便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