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頭號玩家》:玩,就玩個大的!

《頭號玩家》:玩,就玩個大的!

從《頭號玩家》的影廳出來,我一直在斟酌「推薦語」。應該說電影開場不久,我跟隨著男主角「韋德·沃茨」的視角,和他一起戴上VR「成為虛擬角色」進入「綠洲」遊戲世界,我就開始羅列推薦語句了。

對特效再無感的觀眾,目睹這樣的特效都會詞窮,嘆為觀止這個被用濫的詞,卻是觀眾欣賞此片時最直觀的體會。

進入「綠洲」的第一時間,我就想到九年前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在《阿凡達2》還在神秘製作的檔口,我感覺《頭號玩家》是斯皮爾伯格對老哥們卡梅隆露出的得意的笑。

這是我的推薦語:這是一部你看完不去推薦,會覺得自己「不負責任」的電影。

作為評論者,我覺得說特效、說彩蛋、說劇情都挺蒼白的。有些電影的好,評論者的不爛之舌會提升它的美妙。《頭號玩家》的好,大家都會搶著說,說半天之後覺得口乾舌燥、心煩意亂,最後還是一句話:「哎呀,你去看嘛。記住哦,一定要巨幕版哦!」

評論即使無力,我也想說點啥,因為確實有話想說。

如果只用一個形容詞來概括我的觀感,我會選擇「感動」。

不是洞徹心扉的,可以說得頭頭是道、驚天動地的感動。打個比方,大概就像我對霍金的感動差不多。我不懂霍金實際上說了啥,但我覺得霍金給我這個普通人指了一個人類智慧未來的方向。我大概知道那是未來,沒興趣也沒動力動身追尋(因為智商有限、精力不夠),但我心知肚明,那個未來避無可避,總有一天大眾都會那樣行事、那樣思考。

如此類比,是因為《頭號玩家》遠不像它展現得那麼大眾、親民,它和《星球大戰》、《星際迷航》之類的科幻片一樣,面向的是一群「痴人」,這群人如果坐下來聊天,普通人只能坐他們邊上刷朋友圈。他們說的是漢語(混合了很多英文單詞和日語),但「閑人免聽」。

這群「痴人」是宅男,具體說,是動漫宅、遊戲宅以及電影宅。這三個群體,即使其中的電影宅,我這個影迷也只能徘徊在他們俱樂部的門口。因為他們熱愛的電影不是冷門cult片就是經典老片。他們平日里都不愛說話(至少不愛和群體外的人聊),然而他們會在《頭號玩家》的現場變成活體彈幕,不停竊竊私語,不時歡呼鼓掌。

就電影內涵來說,我感動得混沌。但電影之外,我很明確感動的對象,說出來俗氣,是因為斯皮爾伯格。

90屆奧斯卡獎,斯皮爾伯格的作品《華盛頓郵報》沒有獲獎。這位世界範圍內公認的電影宗師,雖然一直背負著「商業電影大師」的標籤,其實製作電影的類型種類無所不包。高冷的《辛德勒的名單》、純真的《圓夢巨人》、恐怖的《侏羅紀公園》,隨便舉這三部作品,就能窺見斯導的一大特質:全能。

如果不去看簡介,你能想像尖端新潮,可謂是「VR科技未來廣告片」的《頭號玩家》是這個今年71歲的老人的作品嗎?

有很多電影大師的作品,如果不告訴影迷導演是誰,讓他們「盲測」,幾乎都能猜出來。可是,斯皮爾伯格的粉絲群,如果不看簡介,應該無法靠內容去評判哪一部是「斯皮爾伯格電影」。

有很多聲音因此認為,斯皮爾伯格是一個電影商人,而非電影作者。

我本人並不喜歡「電影商人」,例如中國的王晶、美國的邁克爾·貝。但我喜歡斯皮爾伯格,因為他讓我想到另一位我大愛的華人導演——李安。

沒有誰會覺得李安是電影商人吧?但其實你去看李安的作品履歷,除了早期的「父親三部曲」是一個體系,之後的李氏作品,《綠巨人》、《卧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例林恩的中場戰事》……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他們的生理年齡都老了,但他們的電影探索慾望比電影新人還強烈。粉絲猜不出哪部是他們新片,他們非但無所謂,甚至還得意得像個孩子。他們的快樂,讓作為電影愛好者的我非常嫉妒。

看《頭號玩家》,觀眾戴上的不只是3D眼鏡,也是一支「虛擬的VR」。摘下眼鏡之後,人們在震撼之餘還會明確一件事情:未來已來!未來,快點來吧!

未來是莫測的,霍金對未來悲觀,但看完《頭號玩家》大家都很樂觀,因為斯皮爾伯格非常樂觀。

電影看到一半,我還略帶警惕地認為「如果VR製造的未來是這樣,我肯定會成癮,難以自拔」。電影結束時,我拿起斯皮爾伯格遞來的一杯「愛與現實拯救一切」一飲而盡,一點也不覺得雞湯油膩。

真正會玩的玩家,從來不對某種玩意兒上癮,他們玩轉遊戲出神入化,因為他們實踐生活樂趣無窮。

斯皮爾伯格,真正的「頭號玩家」,玩,他從來只玩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竿鑒影 的精彩文章:

好電影與好看的電影

TAG:立竿鑒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