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產手機下半年推出「刷臉」功能 華為小米OPPO緊隨其後

國產手機下半年推出「刷臉」功能 華為小米OPPO緊隨其後

替換高清大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華為、小米、OPPO抓緊研發3D感知人臉識別功能有望更安全

IT時報記者 章蔚瑋

全面屏時代,消失的「指紋識別」按鈕該用什麼來取代?繼蘋果iPhone X將「人臉識別」應用於手機,一批國產手機緊隨其後,紛紛推出「刷臉」功能。但到目前為止,只有iPhone X 能完全擺脫指紋識別,將「刷臉」獨立應用於解鎖、支付,而大多數國產手機的刷臉只能解鎖,支付功能遲遲未開放,關鍵原因還在於安全。

2017年年末,陸續有媒體曝光了一批裝載有人臉識別功能的全面屏手機存在「普通照片就能解開手機人臉鎖」的風險,《IT時報》的測試對此也進行了證實,與iPhone X相比,國產全面屏手機只能將人臉識別作為「營銷噱頭」。造成如此差異的核心技術是3D感知——依靠300000個結構光點陣感知人臉部曲線,由此進行「活體檢測」的技術,而iPhone X「人臉識別」關鍵是在手機攝像系統中裝載了一套3D感知模組。

儘管國產手機廠商已紛紛下注3D感知,但隨著近日華為P20 Pro在海外的發布,國產手機在人臉識別上的技術突破依然沒有如預期般實現。核心零配件產能不足、來自蘋果的專利產權保護等都是影響國產手機提升人臉識別技術的因素,但有產業鏈人士透露,在今年下半年,國產手機有望推出第一批搭載3D感知技術的智能手機。

國產手機「追捧」3D感知

在2017年12月記者撰寫的《閉眼能開OV,手機人臉識別只是看起來很美》報道中,對當時的旗艦機vivo X20和OPPO R11s進行了人臉識別測試,發現並不能完全排除被視頻畫面或者高清景深畫面「矇混過關」的安全隱患。對於人臉識別的風險,vivo X20與OPPO R11s都在系統內貼出了醒目的「免責聲明」——「手機可能會被面貌、外形與您相近的人或物品解鎖」「面部識別的安全性低於指紋、圖案密碼、數字密碼和自定字母數字密碼」「在暗光、強光和逆光環境下,面部識別的解鎖成功率會降低」……顯然,對於人臉識別,手機廠商並沒有太多自信

這個局面有望今年得到改變。

「iPhone X 推出可三維立體人臉識別功能後,其背後的3D感知技術剛開始受到國內一批手機廠商的關注,不少手機廠商在奮力追趕。」一位產業鏈人士透露,除了華為在iPhone X前就已經開始3D感知相關項目研發外,小米、OPPO等國產手機均是從去年開始零起步成立相關研發團隊,其中OPPO在3D感知技術方面的研發團隊規模擴張十分迅猛,「一年不到,已經有近百人規模。」但在核心技術上,國產手機主要依賴第三方供應商提供解決方案,「預計最快在今年下半年,會有一批搭載3D感知技術的國產全面屏手機問市。」

蘋果專利限制

「掐住」安卓命脈

目前,行業內最期待的廠商是華為和小米,但從兩家最近發布的新機華為P20 Pro 和小米MIX 2S來看,都沒有介紹與3D感知技術的相關內容。儘管華為P20 Pro在雙攝像頭基礎上,增加了遠攝攝像頭,但並非應用於人臉識別,而是主要輔助攝影與AI功能的實現。

集邦科技拓墣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受到iPhone X上市的推動,2017年移動終端3D感知模組市場產值預計比2016年增長703%,市場規模達到15億美元。

儘管目前3D感知模組各零組件生產廠商在加緊備貨,但整體產能依然吃緊,據業內人士透露,2017年年底的一批安卓手機其3D感知模組訂單至今依然懸而未決。

據了解,目前掌握3D感知核心技術的依然以海外光通信晶元廠商為主,蘋果人臉識別系統的主要供應商是AMS子公司Hepagaton、Lumentum和Finisa、PrimeSence,分別供應點陣投影器鏡頭(WLO)、VCSEL(激光器)以及結構光演算法。國內相關廠家起步較晚,最早也將在2018年第二季度實現量產,業內人士透露,目前,VCSEL量產以六英寸(晶圓)主流工藝,但多數廠商生產能力仍停留在3英寸或4英寸。

國產手機廠商面臨專利與產能不足的多重限制。Lumentum與蘋果簽署專利協議,短期內,安卓手機無法在人臉識別中直接使用它的產品,「對於國產手機廠商而言,要在短期內跟進,只能舍VCSEL擇EEL(邊射型激光),但EEL的光電轉換效率較差,成本較高,安卓陣營的3D感知方案在效率、成本上仍難與蘋果匹敵。」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來自蘋果的高額訂單也捆綁了核心零組件廠商,使其很難有更多產能應對國產手機的訂單需求。據了解,2017年底,蘋果對另一家VCSEL生產廠家 Finisar開出了高達3.9億美元的訂單,但這也預示著Finisar在2018到2019年期間,VCSEL生產產能將處於高負荷運轉。

3D感知不會推高手機價格

「從零組件角度來說,蘋果專利限制並非完全沒有辦法解決。」在業內人士看來,面對國產手機龐大的市場需求,不少3D感知模組供應商也躍躍欲試,希望能從這個不斷興起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AMS Heptagon、Lumentum都在加速併購,加大零組件備貨。

從2017年年底,蘋果iPhone X人臉識別系統中點陣投影器WLO鏡頭主要供應商AMS宣布與舜宇光學在中國合作開發和銷售3D感知解決方案,在業內人士看來,AMS擁有核心專利技術,但對中國智能手機OEM廠商的供貨有限,而舜宇光學則是中國智能手機客戶的主要手機零件供應商,雙方此次合作將有利於華為等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加快推出3D感知機型。

據《IT時報》記者了解,此前,華為推出的P9徠卡雙鏡頭是由舜宇光學生產代工,不排除雙方在3D感知解決方案上有進一步合作。有產業鏈人士預計,中國國產手機廠商首批面向大眾市場3D感知機型將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但行業內普遍認為,2018年最多僅有兩家安卓廠商跟進,生產數量和規模不會出現大規模井噴,蘋果仍將是手機3D感知核心技術的採用者,根據集邦科技拓墣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全球搭載3D感知模組的智能手機生產總量將達1.97億,iPhone會佔其中的1.65億。

首批加入3D感知技術的國產手機應該不會出現高價機。相對於iPhone X使用的300000個結構光點陣3D感知技術,國產手機更傾向於採取技術門檻較低的另一套結構光ToF方案,與蘋果方案相比,ToF要求識別物與鏡頭距離更接近。

隨著手機率先應用和推廣,今年3D感知技術將出現一輪加速發展,除了可應用於人臉識別功能、設備解鎖、移動支付等應用外,未來,有望通過降低3D感知模組零配件成本,開發更多元的應用場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時報 的精彩文章:

短視頻火了,名氣有了,變現難了
擦亮自己的雙眼,這些新騙局和陷阱別誘惑住自己的心

TAG:IT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