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宿州這八處古迹被古人畫成八幅水墨畫,今天終於找到了,太美了

宿州這八處古迹被古人畫成八幅水墨畫,今天終於找到了,太美了

宿州位於淮北平原中部,地貌多為平原,也有延綿的丘陵,古代宿州記載的有名的山川有打鼓山(今屬宿州符離鎮)、荊山(《金史》記載:懷遠軍:後歸宋,寶佑五年於宿州蘄縣荊山鎮置懷遠軍;荊山縣:倚。初為宿州蘄縣荊山鎮,屬金;後歸宋,寶佑五年置荊山縣,來屬懷遠軍。當時淮河南北分治,北為宿州轄地,南為濠州所轄。

古宿州有縣四、鎮八,宿州蘄縣有荊山鎮,而淮河以南的塗山屬濠州,元朝懷遠縣改屬濠州,而蘄縣降為鎮,併入宿州。荊山今屬蚌埠懷遠縣)、相山(今屬淮北市)。

而相山就是古宿州八景之一:相靈疊翠。

相山山脈自徐州蜿蜒而來,主峰為皖北地區至高點。山頂雲洞吞吐雲樹、頃刻萬端;香爐峰形勢惟峭;疊翠峰翠色誘人。

清朝《宿州志》描繪的宿州八景之相靈疊翠。

宿州古城內西北隅,是原宿州州治,州署上有譙樓,又稱鼓樓,是用以守望和報更時的樓。

鼓樓兩層,共5間,較為雄偉,每當晚霞似火、薄暮來臨之際,州人總能聽到州治譙樓上傳來聲聲暮鼓,深沉而悠長,故日「譙樓暮鼓」。

疊疊衙前鼓,聽來暮色幽。霜風催畫角.星月動譙樓。時過境遷。現在,譙樓早已不復存在,但那深沉的暮鼓聲仍然不時在人們心頭迴響。

圖為清朝《宿州志》所描繪的宿州八景之譙樓暮鼓。

宿州環城北路現存一段古城牆,城牆上有扶疏亭,建於宋代,緣起於蘇軾的一幅墨竹圖。

據明弘治《宿州志》載:「東坡守徐時,遺墨竹一本於宿,好事者刻諸石,構亭貯之,名日扶疏。」今存殘碑一段,碑上鐫刻著蘇軾的墨竹畫,墨竹左下角有蘇軾題詩一首:「寄卧虛寂堂,月明浸疏竹。泠然洗我心.欲飲不可掬。」這就是古宿州八景之扶疏餘韻。

而今也有徐州牧,何人送竹到宿州?

圖為清朝《宿州志》所繪的古宿州八景之扶疏餘韻。

古宿州望淮門(今稱大東門,即今大河南街環城東路交叉口)外設有睢陽古道驛站,有房屋數十間。睢陽古道為古時官道。為古宿州八景之一。

睢陽,據清嘉靖《宿州志》卷之一《地理志》釋:「睢陽,以睢水名,非唐睢陽。」睢水即濉河,位於宿州城北。

如今,睢陽古道已成為省道,系水泥路面或柏油路面,是宿州東向西去的重要陸路通道。

圖為《宿州志》描繪的宿州八景之睢陽古道。

古符離,前臨濉河。古時濉河上無橋,過河全靠小舟擺渡。

每天清早,晨光初露,符離渡便聚集著許多要過河的人,當時的濉河,水面寬闊,迂迴曲折,舟船往來如梭,一派緊張繁忙的景象。

符離,也是秦朝設置的古縣,元朝初年,蒙古人廢符離、臨渙、蘄縣三縣併入宿州。

圖為清朝年間《宿州志》所繪的宿州八景之符離曉渡。

今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新豐集西,龜山之左,豐山之右,曾有大型古建築群,明朝時期這裡為閔子鄉所轄之地。這裡葬著大明開國馬皇后的父親徐王。

徐王墓園外圍牆9里13步,內圍1里,守墓戶92家。數年後,墓園內嘉樹

參天,花木蔥蘢,故有「徐園芳樹」之稱。為古宿州八景之一。

今日徐王墓只剩斷碑頹垣,讓人扼腕暗嘆。

清朝《宿州志》:徐園芳樹。

煙寺,宿州城北70華里處的鎮頭寺,原名大龍泉寺。側殿下有珍珠泉,寺外有一呵泉,兩泉合流,灌溉水稻數百畝,名日「香稻米」。

紅塵飛不到。古寺鎖秋煙。這裡為古宿州八景之煙寺晨鐘。

這裡風景優美,是皖北名勝之地。

清朝《宿州志》描繪的宿州八景之煙寺晨鐘。

宿州城北八十里閔賢集,古為閔子鄉鄉治所在地。素為古宿州名鎮,今被新興的集鎮曹村所取代。

過閔賢集北數里有閔祠閔墓,這裡是閔祠村,是孔子弟子、二十四孝之一閔子騫的故鄉。閔墓上古松千株,風起濤涌,故有「閔墓松風」之說。

閔子祠堂官道西,蘆花遍地草萋萋。 階前幾個長松樹,不是慈烏不敢棲。

名稱大才世這難,襖絮蘆花豈耐寒。寧使一身甘凍死,肯教三子受衣單。

清朝《宿州志》所繪是宿州八景之閔墓松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太宗登上皇位後,卻為何遲遲不立太子,只因這個女人還活著
宋朝文化咋那麼高?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