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不屑的目光瞥向哪裡?
拿破崙為什麼這樣狂傲?
與上司交談,與教皇溝通,處處透露著狂傲,以及對他們所在意的事情的蔑視。
拿破崙憑什麼這樣自信!
不遵循古老規矩,不把宗教放在眼中,憑什麼別人都為他臣服。
戰爭,在拿破崙眼裡意味著什麼??
雖然他帶來「新秩序」的曙光,但他卻沒有去拯救人民,他的戰爭只為戰爭。
當拿破崙加冕稱帝,我們這些凡人都認為他登上了人生巔峰。可在拿破崙眼裡,這不過是凡人的見解,可笑。
在行軍的馬車裡,他遠望群山,會思考著發笑,凡人,你只要掌握了凡人的命脈,你就是凡人的神。
凡人的命脈?凡人們,頭腦不同,模樣不同,所牽掛著,無非是財富和權力;凡人,在他手中就是一場遊戲。
回到最初,他就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小士兵,有點軍事才能;像這種能耐,別人沒有嗎?那麼多擁有背景的人,憑什麼比不過他?
他勤奮,所學甚廣,他天生就有著無與倫比的自信?
一個人,一個偉人影響了他。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大帝!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建立起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他統一希臘,橫掃中東,輕描淡寫間佔領埃及,蕩平波斯帝國,鐵馬江山直逼印度河流域。
這是亞歷山大的故事,他的偉績,正被一個小個子的年輕人讀到,這年輕人眼裡萌生著狂盪的野心,這野心從一個小島上升起,促使拿破崙走向動亂的法國。
在鎮壓保王黨戰役中,拿破崙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嶄露頭角,慢慢開始掌控全局。
今天我們討論拿破崙,會說他太有軍事才能了,會抓時機,代表革命意志,一本「法典」讓他名聲永傳歐洲。但拿破崙在意這些嗎?他的目光里最在意的是什麼?
最初,拿破崙一度被認為是「自由」、「共和」的希望,人們希望他粉碎「舊勢力」,政界、思想界對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可拿破崙辜負了這些人的期望,他違背了「自由的初衷」,可最終為什麼他妥協了呢,恢復「帝制」呢?是因為能力的不足嗎?
他的奮鬥
拿破崙不為人民而奮鬥,他眼裡燃燒的都是自己的渴望。
當他漫步在輝煌的宮殿,看著那些世襲大族、袞袞諸公對他畢恭畢敬的,他知道這些人在他面前一套、在他背後又是一套,他能猜到別人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怎麼背叛他;他對這些人充滿了不屑,可他不得不藉助他們的力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夢想,隨他們折騰吧!
他穿越歐洲各國,他發動戰爭,人們是這樣理解,他是為了捍衛「新政府」「新自由」「資產階級」,可他心裡對這些充滿了輕蔑。人民仍舊活的水深火熱,貴族臣服,不過對他有所渴求。他要借著人民對他的「崇拜」,貴族對他「利益」的需求,去發動心中的戰爭。
他的目光在哪裡
他從教皇手中奪過皇冠,打破宗教世俗,他背離了上帝,他對上帝不屑一顧,他怎會在意教徒們的目光!
他看到凱撒大帝、亞歷山大大帝,他看到他們的輝煌,哪怕過了2000年,在今天的法國,這兩位大帝仍舊名垂青史。
歐洲,不過是他攀登高峰的階梯。他的目光,在亞洲,在他能看到的全世界。
拿破崙不享受權利,不享受金錢,他只享受渴望,他渴望統一歐洲、亞洲,像凱撒、亞歷山大一樣建功立業,他渴望,3000年後,人們仍舊崇拜著他。他目光里閃爍的都是野心。
當然,拿破崙所處的時機很好,發動戰爭,維護利益,多數人都支持。可多數人在意的,他哪裡在意。凡人們,打贏所有的戰爭,你們會得到你們想要的一切。他心裡的渴望,那是越發的強烈了。
渴望與野心,猶如燃燒的花,會滅。拿破崙不再年輕,歐洲背地裡不聽他的話,他為了鞏固權力,渴望子嗣,渴望世襲,藉助子嗣的力量幫他達成渴望。這渴望滅在了拿破崙的目的之前,他終究還是失敗了。
如果說,拿破崙是神的眼光,神的目光太長遠了,他等不到。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永遠支持他,當別人藉助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權力的穩固、財富的眷戀。那就到了踢開拿破崙的時候了。
所謂滑鐵盧之戰,是恰到時候的失敗。他已經是孤單英雄了。但這個世界已經為他划上了濃重的一瞥。一將功成萬骨枯,站在千萬人的屍體上。
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再也不會有這種「誇張」而「極端」的人物了。
——在浩渺塵煙里,只留感嘆。
這裡是好想法
這是團隊家庭
TAG:淘惠雲共享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