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外媒:蘋果微軟數據保護好於Facebook 不以用戶數據創收

外媒:蘋果微軟數據保護好於Facebook 不以用戶數據創收

【騰訊科技編者安】針對Facebook近來日益發酵的醜聞,彭博資訊網站今天刊登了署名為列昂尼德-博爾捨得斯基(Leonid Bershidsky)的專欄文章。該文章認為,在保護和使用用戶隱私數據方面,微軟和蘋果兩家公司比Facebook做得好,該文還對其中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蘋果和微軟不將用戶的隱私數據作為創收渠道,而是通過銷售用戶所需的產品和服務來創收,這才是形成微軟和蘋果在保護用戶數據方面比Facebook做得更好的一大重要原因。以下就是博爾捨得斯基文章的主要內容。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對Facebook與Cambridge Analytica數據醜聞的一番評論,看上雲有點自視清高,但這並不讓人費解。要知道,庫克掌管的蘋果公司從來沒有把業務重點放在利用用戶數據來創收這一方面,而且,保護用戶數據隱私也一直是該公司長期堅持的賣點之一。事實上,蘋果一直在搜集用戶的數據,而且現在仍在搜集,並且還保留了分享這些數據的權利——但是,該公司在保護用戶隱私數據方面,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記錄,而且要比新入行的諸多科技巨頭做得好很多。

本周三,庫克表示,「實際情況是,如果我們利用客戶及其數據來創收——如果我們把客戶當成自己的產品來利用,那麼我們可能已經賺得流油了。但事實上,我們沒有選擇這麼做。」在被問及如果他遇到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這樣的困境會如何處理時,庫克回答稱,「我根本不會遇到這樣的困境。」

事實上,蘋果搜集的用戶數據和信息之數量要超過Facebook,因為蘋果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要比Facebook公司多得多。不難發現,蘋果公司幾乎能夠掌握用戶的一切信息,包括iPhone的位置,到iPhone手機用戶在電影和音樂方面的喜好與口味等。不過,蘋果出台了自己的隱私聲明,其中包含了一項內容,說得非常坦率,即「蘋果會與那些能夠與蘋果一起工作共同提供和產品和服務的戰略夥伴、或者是幫助蘋果向客戶推廣產品和服務的戰略夥伴等共享這些數據。當然,這些做法需要得到執法機構的許可」。另外,蘋果還允許在其平台上運行的應用(包括Facebook在內)搜集相應的數據。還有一個事實就是,蘋果有一個小型廣告平台,可以允許發布定製廣告。

就數據搜集、共享以及嚮應用開發商傳送相關數據等情況而言,蘋果與谷歌極為相似。谷歌也提供類似的服務(以及搜索服務等),而且也擁有移動與桌面操作系統。當然,二者之間也存在差異,那就是——蘋果為自身施加了一些自願的限制,例如,它會隱去用戶的位置數據信息(除非用戶在使用「尋找我的iPhone」功能),而且一盤會利用「差別隱私」——這是一種基於加密的做法,在不連接具體用戶的情況下掌握數據的使用情況。谷歌和微軟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用戶數據。事實上,差別隱私法則的聯合發明人西蒂亞-德沃克(Cynthia Dwork)雖然曾在微軟研究實驗室工作過,但是,蘋果卻是首家將此看作是有利於用戶的技術並加以推廣的企業。

庫克明確表示,這些自願限制措施是規避外部規則的好方法之一。周三,庫克對Facebook進行了譴責,理由就是Facebook目光短淺,缺少長遠眼光。庫克當時表示,「我認為,最好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是自願制定規則。然而,我認為我們目前還做不到。」

然而,作為一名用戶,我對任何公司自願設定規則的能力和意願並不是太信任。庫克在利用蘋果用戶群創收方面一直顯得非常謹慎,但要知道,他不可能永遠都擔任蘋果首席執行官。人們總會改變主意,特別是在有利可圖的時候。規則——例如歐盟即將於今年5月生效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是確保公平的一個更為可靠的方案。這也是谷歌、蘋果以及微軟等公司為何都能擁有良好便捷的隱私控制措施的原因,這些控制措施允許用戶關閉各種類型的數據搜集方式、刪除企業已經採集的數據,而且還可以拒絕定製廣告。當然,如今的Facebook也承諾將很快提供這樣的數據控制措施。

但是,外部規則並非確保隱私安全的可靠保證。多數人不會在數據控制方面弄虛作假,因為他們甚至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切的爭議根源是在哪裡。一般而言,那些擁有廣告業務模式的企業都想搜集儘可能多的信息,並儘可能地利用其中的多數信息。例如,谷歌和Facebook都沒有像微軟那樣作出承諾。微軟此前承諾,不會根據用戶的電子郵件和聊天內容推送定製廣告。另外,谷歌和Facebook也不會像微軟和蘋果那樣——讓用戶非常容易地關閉針對個人的廣告信息。

沒有監管機構關注此事:扼殺基於廣告的業務模式並非他們的目標。事實上,就以谷歌和Facebook為例,如果沒有數據搜集和定製廣告,那麼這種業務模式也不會奏效。

要想讓各個企業不要瘋狂地入侵用戶的隱私數據,唯一的可靠保證就是這些企業要有大規模的創收渠道,這樣才能規避不必要的風險。蘋果在這方面就非常可靠——蘋果是一家硬體企業,但也銷售內容和軟體,只是會分享傭金而已,而且也會依據訂閱模式創收。另一方面,微軟擁有雲、軟體授權以及訂閱業務等多個創收渠道,該公司也不太可能在數據搜集方面採取野蠻行徑,因為該公司已經沒有說得上口的移動平台了。

這也是微軟和蘋果不會像Facebook那樣遭遇Cambridge Analytica之類機構不正當利用用戶數據而引發的痛楚之原因所在。今年初以來,微軟股價上漲了4.5%,蘋果股價則下跌了1.63%,相比較而言,谷歌股價下跌了4.6%,而Facebook股價則大跌了13.3%。我認為,Twitter和Snap這兩家公司完全依賴於廣告和信息搜集業務,這兩家公司的股價雙雙上漲,可能只是暫時的機緣巧合。事實上,就搜集數據而言,這兩家公司被提及的次數遠遠不及谷歌和Facebook那樣頻繁,畢竟從規模和重要程度上來看,Twitter和Snap還無法也谷歌和Facebook相提並論。隨著針對廣告形式的規定越來越嚴格,Twitter和Snap也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更多的困惑。

對那些不提供消費者競相購買的產品或服務的公司而言,通過廣告業務創收只能是唯一相對容易的選擇。但是,這些創收渠道並不像直接從客戶數據那兒創收那樣容易和簡單。需要牢記的是,依賴廣告的科技公司需要給用戶提供價值回饋,而非針對廣告主,這就是優秀的「傳統」媒體公司的經驗所在。

總而言之,科技行業的老牌公司會根據客戶的需求銷售產品,並由此創建了自己的商業模式。事實上,這種做法,在當前時代下仍會行之有效。(編譯/金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移動將下調移動網路流量資費超30%;中概股大跌
高通命運將在周二決定 雅各布家族能否繼續操盤全靠股東大會表決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