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頓挫起伏奕奕動人,顧盼有神,唐代李邕《雲麾將軍碑》書法欣賞

頓挫起伏奕奕動人,顧盼有神,唐代李邕《雲麾將軍碑》書法欣賞

《雲麾將軍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衛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謚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並序》,亦稱《李思訓碑》,碑文記載李思訓系出唐代宗室,並及一生功名仕宦重要事,李邕撰文書碑。立於唐代右武衛大將軍李思訓(653-718)墓道,在今陝西蒲城橋陵。碑建於何年迄未獲得定論,然可知在唐玄宗開元八年(720)以後。

《金石萃編》載: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寬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滿行七十字。碑石下半段文字殘缺已甚。李邕以文才著稱於世,尤其長於撰寫碑誌。此碑用行書寫成,可謂碑之變格,書法瘦勁,凜然有勢,結字取勢縱長,奇宕流暢,其頓挫起伏奕奕動人,顧盼有神,歷來與《麓山寺碑》同被人推崇。 明楊慎在《楊升庵集》中云:「李北海書《雲麾將軍碑》為其第一。」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若唐碑則懷仁所集之《聖教序》,不復論。外此可學,猶有三碑:李北海之《雲麾將軍》,寓奇變於規矩之中;顏平原之《裴將軍》,藏分法於奮斫之內;《令狐夫人墓誌》,使轉頓挫,毫芒皆見,可為學行書石本佳碑,以筆法有入處也。」

李邕行書書法,厚重穩實,就藝術格調而言,《李思訓碑》在用筆、結構、章法都與《集王聖教序》有著明顯的承續關係。《雲麾將軍碑》的筆畫連接多為厚重的實線,消隱了牽絲連帶的筆法。結構重心下移,字形以欹反正,左低右高,錯位強烈,超越了《集王聖教序》的體式。

《雲麾將軍碑》章法平整沉穩,單字造型獨立,字字不連,與《集王聖教序》如出一轍。此碑用筆以厚重取勝,在力度控制上以按為主,以提為輔,是李邕對王羲之筆法的改造。按多提少,點畫肥厚、字形穩實,整體氣息厚重。王羲之的尺牘、《蘭亭》及《集王聖教序》,前兩者對牽絲的使用時有所見,細膩精緻。李邕在繼承王系書風的同時,在線條厚度的處理和重心下移方面又出蹊徑。

李邕以文才著稱於世,尤其長於撰寫碑誌。此碑用行書寫成,可謂碑之變格,書法瘦勁,凜然有勢,結字取勢縱長,奇宕流暢,其頓挫起伏奕奕動人,顧盼有神,歷來與《麓山寺碑》同被人推崇。《雲麾將軍碑》的厚重雄健是修正筆力纖弱的良藥。

書法作品《雲麾將軍碑》在結構上穿插避讓落落大方。結字以欹反正,右肩明顯上抬,但不可一味慣性斜肩。《雲麾將軍碑》要注意點畫的力度與形態,行筆要一筆到位,不可猶豫。線條以實為主,又有恰當的虛筆做調和。《雲麾將軍碑》線條剛直果斷,這類線條多用硬毫或兼毫來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皓允講事 的精彩文章:

TAG:皓允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