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華文明憑什麼自信?

中華文明憑什麼自信?

就憑寫四大文明古國的時候少寫一個字

—— 知乎用戶八目

中國從來不是一片幸運的國土。從胡塵北來的鐵蹄到今天這片土地流過太多的鮮血,見證過太多的分離。而中國最幸運的便是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中華民族。

亭亭山上松

 經典詠流傳 第3期

孫楊 

00:00/04:07

《中國詩詞大會》上酈波老師品鑒:「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提到: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對我們中華民族來講,意義尤為深刻。我們中華民族的價值傳承不是鬼神崇拜,而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本質就是先賢崇拜。所以你看我經常舉一個例子——于謙。于謙為什麼「小宇宙」這麼強大?挽狂瀾於既倒,從小他們家裡祭祀,祭的不是他們家的祖宗,而是祭的誰呢?祭奠的是文天祥。

第一次了解于謙是在《明朝那些事兒》,每每讀『北京保衛戰』這章便淚目。五百年來,雨水沖刷了城牆上的鮮血,風把韃靼的馬蹄聲送去遠方。但是至今,無論何地見到詩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聲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北京城頭那個運籌帷幄,背水一戰的于少保又會出現。

《明朝那些事兒》之于謙

也先的軍旗在城外飄揚,蒙古騎兵們在城前騎馬來回馳騁,向城內的明軍顯示著他們的軍威,八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終於又回到了這個地方。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相信,在不久之後,他們將再次成為這裡的主人。也就在幾乎同一個時刻,城內的于謙正在召開他戰前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

參加會議的包括朝廷的主要大臣和石亨等防衛北京的武將,這是一次氣氛壓抑的會議。因為與會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將要面對的是什麼。現在敵軍已經兵臨城下,只有戰勝敵人,才能保住帝都,才能挽救國運,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會議就在這樣的氣氛下開始,首先討論的是如何退敵的問題。

石亨發言認為,在目前的局勢下,敵軍的實力要強於明軍,要想退敵,最好的方法就是堅壁清野,等待敵軍疲憊,自然就會退軍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也先的士兵並不是機器人,他們也要吃飯,只要堅守城池,等到他們吃光了所有的糧食,自然是要走人的。

石亨深通兵法,他的這個提議也是行得通的。

大多數人支持。

只有一個人反對。

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石亨的提議應該是會獲得通過的。但這次,即使贊成的人再多也沒有用,因為這個反對的人手中掌握著否決權。

此人正是于謙。

于謙是兵部尚書,也是會議召集人,在這個會議上雖然誰都可以說話,但只有他說了才算數。

他站起來,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也先率大軍前來,氣焰已經十分囂張,如果堅守不出,只會長他們的氣焰,我大明開國至今已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縱橫天下,橫掃暴元,我輩豈懼小小瓦剌!」

他環顧周圍眾人,停頓了一下,厲聲下達了他的第一道命令:

「大軍全部開出九門之外,列陣迎敵!」

眾臣鴉雀無聲。

確實也不用說話了,反正我們說了也不算,你看著辦就是了。

于謙接著下達了他的第二條命令:

「錦衣衛巡查城內,但凡查到有盔甲軍士不出城作戰者,格殺勿論!」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文臣們萬萬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溫文爾雅的于謙竟然如此強悍,軍令之嚴厲,前所未聞,甚至連戰場殺慣了人的石亨也感到心驚。

還沒等他們喘過氣來,于謙那沉穩又富含威嚴的聲音再次響起:

「九門為京城門戶,現分派諸將守護,如有丟失者,立斬!」

「安定門,陶瑾!」

「東直門,劉安!」

「朝陽門,朱瑛!」

「西直門,劉聚!」

「鎮陽門,李端!」

「崇文門,劉得新!」

「宣武門,楊節!」

「阜成門,顧興祖!」

他停了下來。

這不是一個尋常的停頓,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還有一個門他沒有說,這個門就是德勝門。

德勝門是最為重要的門戶,因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對著也先的大軍。一旦開戰,這裡必然是最為激烈的戰場。

這裡實在不是個好去處啊。

眾人並沒有等待多久,因為于謙很快就說出了鎮守者:

「德勝門,于謙!」

他用堅定的眼光看著每一個人,這種眼光也告訴了眾人,他沒有開玩笑。

文武大臣們又一次吃驚了,可讓他們更吃驚的還在後面,因為于謙馬上要頒布的是一道他們聞所未聞的軍令。

「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

「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

這就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軍戰連坐法,此後的明代名將大都曾採用過這一方法。

聽到這殺氣騰騰的語言,眾人彷彿不認識這個正在說話的于謙了,就在一個月前,他還是一個從未指揮過戰爭的書生,還是儒雅的文官,是一個言談溫和,臉上始終保持著沉著鎮定的表情的人。

此刻的于謙依然沉著鎮定,卻似乎變了一個人,他已經成為了一位意志堅定,果斷嚴厲的戰場指揮官。

在殘酷的戰場上,弱者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只有最為堅強、剛毅的強者才能活下來,並獲取最後的勝利。

于謙就是這樣的強者。

看起來會議要談的問題已經談完了,似乎也該散會了,正當眾人慶幸從於謙那令人窒息的軍令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于謙下達了他的最後一道命令。

【最後一道命令】

于謙把手指向了兵部侍郎吳寧,下達了他的最後一道命令:

「大軍開戰之日,眾將率軍出城之後,立即關閉九門,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斬!」

聽到這道命令,連石亨這些殺人不眨眼的武將也被震驚了,這就意味著但凡出城者,只能死戰退敵,方有生路,如果不能取勝,必死無疑!

真的豁出去了!

所有的人都驚訝地看著于謙,他們這才意識到,于謙這次是準備玩命了,不但玩他自己的命,還有大家的命。

于謙毫無懼意地看著這些驚訝的人,對他們說出了最後的話:

「數十萬大軍毀於一旦,上皇被俘,敵軍兵臨城下,國家到了如此境地,難道還有什麼顧慮嗎,若此戰失敗,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轍,諸位有何面目去見天下之人!」

「拚死一戰,只在此時!」

于謙是對的,這是一場不能失敗的戰爭,如果失敗,北方半壁江山必然不保,大明的國運也將從此改變。

這場戰爭,于謙輸不起,大明也輸不起。

所以于謙為守護城池的人和他自己留下了唯一的選擇:

不勝,就死!

與會眾人終於散去了,于謙也回到了他的住處準備出發作戰,之前那堅定強硬的講話已經成為過去,現在他要做的,是實踐他許下的承諾。

自古以來,發言演講是容易的,但實幹起來卻是艱難無比。很多人口若懸河,豪言壯語呼之即來,能講得江水倒流,天花亂墜,但做起事來,卻是一無是處,瞻前怕後。

古代雅典的雄辯家們口才極好,擅長罵陣,指東喝西,十分威風,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長槍一指,便把他們打得東倒西歪,四散奔逃。

辯論和演講從來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說話的。

下命令是容易的,但最終的目的是要擊敗敵人,如果不能達到這一目的,無論說什麼都是沒有用的。

所以對於于謙而言,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于謙看著房中準備齊備的盔甲,他知道,不久之後,他就要脫下身上的公服,穿上這套只有武將才會穿的鎧甲,第一次走上戰場。

于謙,你真的毫無畏懼嗎?

不,我畏懼過,我並不是武將,我沒有指揮過戰爭,沒有打過仗,沒有親手殺過人,在過去二十餘年中,我的工作只是在文案前處理公務和政事。

那你為什麼要站出來挽救危局,指揮戰爭?

在我看來,這是我應盡的責任。

你真的準備好了嗎,走上戰場,去指揮你從未經歷過的戰爭?

是的,我已經準備好了,少年時,我曾立志做一個像文天祥那樣的人,無論寒暑,我在孤燈下苦讀不輟,踏入仕途,我曾青雲直上,也曾郁不得志,曾經登堂入室,也曾身陷牢獄,經歷了數十年的磨礪和考驗,我終於走到了這一步。

我已無所畏懼。

于謙實踐了他的抉擇,穿上了那套沉重的鎧甲,離開了他的住所,向德勝門走去。

在那裡,他將獲得他人生中的最大光榮。

十月十一日,北京保衛戰前鋒戰開始。

圖為于謙墓

歲月悠悠,無數英雄守護著我們的一方安寧。在平穩發展的今天,我們慶幸依然有人堅持將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講給迷茫的一代聽。

盧新寧在北大中文系畢業典禮上的致辭(節選)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你們或許不相信了,因為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

身為華夏兒女,我多幸運。

我走過的山路是徐霞客曾經留宿過的

我走過的關隘是六國曾經逡巡而不敢前的

我駐足遠眺的城樓是于謙曾經堅定守衛過的

我能馳騁由韁的西北草原是霍去病曾經為之奮戰過的

我還能吃到蘇軾當年手不停箸的紅燒肉

我還能飲到太白當年舉杯邀月的花間美酒

我還能在眾多浩劫後讀到前人的筋骨血肉

我還能在大喜大悲後脫口而背出一句他們曾經用來形容自己的愛恨離愁

這片土地留給我們後人最大的禮物應該就這兩件吧

一件是歷史,一件是文化

前者可鑒世,後者可潤心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高危的職業,韓國檢方提請:判朴槿惠30年!
上海寶龍美術館將展古典傢具,京寧滬三地文化集團齊聚魔都,協力打造國際一流藝術盛會!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