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有五大銀行不良貸款率6年來首次集體下降

國有五大銀行不良貸款率6年來首次集體下降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據澎湃新聞3月29日報道,國有五大銀行(工、農、中、建、交)3月29日晚間交出了過去幾年難得一見的「亮眼」成績單:2017年凈利潤增速全部回升,不良貸款率則實現自2012年以來首次集體下降。

它們依舊有著整個A股市場最強的賺錢能力:2017全年,工建農中交五大行的凈利潤總計9639.05億元,比去年全年多出了384.67億元,日均賺26.4億元(按一年365天計算)。

「2017年經營業績好於計劃、好於同期、好於預期。」工行董事長易會滿在該行的業績發布會上如是說。

有著「國家隊」之稱的證金公司去年增持了建設銀行(601939.SH, 00939.HK)、農業銀行(601288.SH,01288.HK)、中國銀行(601988.SH,03988.HK)和交通銀行(601328.SH,03328.HK),小幅減持了工商銀行(601398.SH, 01938. HK),而國家外匯管理局旗下的梧桐樹投資平台持有的工行、農行、中行、交行股份保持不變。

賺錢能力:農行增長最快、工行最多

在經歷了2013年的兩位數、2014年的個位數、2015年的接近零增長,再到2016年的小幅回升後,國有五大行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增速,在2017年集體走高。

其中,建行、農行、中行和交行在去年都實現了4%以上的凈利潤增速,其中,農行(4.90%)連續兩年拔得頭籌,中行(4.76%)、建行(4.67%)和交行(4.48%)緊隨其後,國有五大行中凈利潤增速最低的是工行,2017年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增速為2.80%。

圖源:澎湃新聞

不過,作為「宇宙第一大行」,工行去年的賺錢能力依舊遙遙領先於其他上市公司和同業。2017年,工行實現歸屬該行股東的凈利潤2860.49億元,日賺近7.84億元。

從規模上看,國有五大行的排序沒有任何變化:工行穩居第一,建行緊隨其後,農行和中行排在第三和第四位,交行則排在最末。

6年來不良率首次集體下降

相比賺錢能力,國有銀行們去年最明顯的改善,是資產質量。

2017年,工、農、中、建、交全部實現了不良貸款率的下降,上一次國有五大行有這樣的年度表現,要追溯到2011年。

具體來說,不良貸款率最低的是中行(1.45%),但改善最明顯的是農行,成為了五家中惟一實現不良「雙降」(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的,此前,農行一度成為全部A股上市銀行中不良率最高的銀行。

圖源:澎湃新聞

同時,從各家高管在業績說明會上的表態看,國有大行們對未來不良貸款的改善也頗有信心。

建行首席風險官廖林就認為,不良貸款的逾期貸款已經企穩,未來不良貸款上應該是走向穩中可控,穩中可降,穩中向好。

在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方面,剛剛祭出1000億元的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的農行,是國有五大行中最低的。

同時,交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截至去年末為10.79%,僅略高於農行,資本最充足的是建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13.09%。

按照中國銀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於2018年底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50%,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9.50%,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1.50%。非系統重要性銀行,2018年底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分別為7.5%、8.5%和10.5%。

對於資產質量改善的原因,據財經網3月30日報道,工行董事長易會滿透露,近三年來,工行共處置6000億元左右的不良貸款,其中用「真金白銀」的資本核銷的不良資產總計也近2000億元;

農行行長趙歡認為,過去兩年,農行持續對產能過剩行業、不良率高的高風險行業加大限額管控,這些領域的貸款餘額下降4000多億元。

此外,農行繼續加大不良處置力度,過去兩年農行共處置不良貸款3000多億元;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表示,2017年,中行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穩妥推進金融去槓桿,持續做好合規和內控工作,有效防控信用風險。

銀行多方式應對「資管新規」

撥備覆蓋率(也稱為「撥備充足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

據《北京商報》3月30日報道,工、農、建、交4家國有銀行2017年撥備覆蓋率都有所提升。

截至2017年末,農行撥備覆蓋率同比大幅上升35個百分點至208%,建行同比提升近21個百分點至171.08%,工行自2016年以來撥備覆蓋率首次回升至150%以上,為154.07%,交行撥備覆蓋率小幅回升至153.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備受業界關注的資管新規,已在3月28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獲得通過,對於規模近3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市場而言,銀行該如何發揮自身的專業投資管理能力,為投資人實現資金的投資增值是擺在眼前的問題。

多家銀行表示已做好準備。

工行行長谷澍表示,2017年工行理財產品餘額達到3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1.4%,存量規模和增量都是同業最大,隨著資管新規的出台,強監管的影響會延續,工行已經做好了準備。

農行董事長周慕冰指出,嚴密盯防各類市場風險因素波動情況,主動對接資產管理新規,切實管住市場風險。

2017年末表內外理財規模突破1.6萬億元的交行也在年報中表示,會持續推動表外理財產品創新,加快推進凈值化產品轉型,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需求。

科技創新來引領業務變革

在盈利能力方面,幾大銀行未來繼續努力尋找新的盈利點,以實現銀行業務的創新。

據中國新聞網3月29日報道,工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隨著科技金融以及新業態的產生,整個銀行業競爭包括跨界競爭和跨市場競爭會進一步激烈。

利率市場化和監管形勢進一步趨嚴對傳統銀行的業務結構、盈利模式、增長方式都帶來很多新要求,「服務實體經濟應該是工商銀行一個大局,也是方向」。

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認為,銀行應通過科技創新來引領業務變革。

中行副行長任德奇也表示,銀行要打造發展優勢、突破發展瓶頸,關鍵是靠科技。為此,中行將用3至5年時間,讓科技元素進入全流程、全領域,逐步建成數字化的銀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黃旭東回應吃雞官方公告,提出3點質疑
中國人的負債真的接近美國嗎?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