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允許孩子做自己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允許孩子做自己

GIF

媽媽,你的新年願望每年都一樣嗎?

有些每年都不變,比如祝願家人身體健康等,有些會變,比如小時候是希望可以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現在的願望是能多回家陪陪父母。

媽媽,我的願望很專一哦,我每年的新年願望都一樣——那就是玩嗨!

——妙妙妙語連珠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早出晚歸的媽媽,都跟我一樣:

每天在心裡跟孩子說了一萬個「對不起!」

為了能夠讓我親自送她去學校,妙妙原來的起床氣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經常倒掛:她叫我起床!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我們大部分人對人生幸福的理解無外乎孟子提到的以上三點。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的職業病讓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充滿焦慮感,因為陪伴她的時候太少,生怕錯過了她每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最終卻還是錯過了很多。

網上有一個觀點我特別贊同:真正的成功是有時間陪孩子。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梁啟超先生特彆強調幼時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作為家有兒童卻要上班(而且是坐班制)的我,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如何最大效率地提升陪娃的質量,成為了我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除了發揮自我的力量,還需要團建,讓家庭成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揮正面的效應。

貌似很複雜,很高大上?

不高大上,我如何好意思說:我16歲開始獻身教育事業,然後孜孜不倦地研究教育這麼多年?遇到這種情況,我娃一定會來一句:您拿個鐮刀割草比得上別人用割草機割草嗎?唉,沒有辦法,我仔和我一向都喜歡相愛相殺!

不跟小萌娃計較,畢竟她說的很有道理的嘛!

不論發生什麼,我抓住教育的一個真諦就行,那就是: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允許孩子做自己!

悅納孩子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允許孩子做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要讓孩子能感受到愛,愛是陽光,是雨露,能夠滋養孩子的心靈。

最最重要的是:這種愛是沒有條件的!

我時常自省:我給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嗎?

那當然!(說這話的時候,其實我底氣不足,請讓我虛偽一回,虛偽多了也就成真的了!)

美國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埃里希·弗洛姆對於無條件的愛和接受給出了如下定義:無條件的愛和接受是指堅定地愛和接受某個人,而不取決於當時的條件。這樣的愛與有條件的愛相對立,有條件的愛只有在它的客體符合某種條件的情況下才存在。

GIF

我家是虎爸貓媽模式,我會因為心疼孩子而在私下責備妙爸太嚴厲,而妙爸也會因為擔心孩子的未來私下責備我太溺愛,不過最後我們的想法都會合體,畢竟目標一致,那就彼此認可,和而不同!

我們和孩子之間的很多衝突都不是來自於大是大非的問題,而是彼此的控制欲和溝通方式。

比如,妙妙生性活潑,不小心弄翻了水杯之類的事會經常發生,原來妙爸會厲聲責備她不善於觀察。而我更贊成的方法是跟孩子一起收拾殘局,然後跟她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是否是可以避免的?

妙爸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明明是個天秤座,卻攜帶了處女座的基因,於是就會出現娃被他罵的情況,每次罵完,他自己心疼得不得了,然後真誠地跟孩子道歉。(孩子爸,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直到有一天,我跟妙爸說:你每次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你可以想想:到底孩子完美重要,還是親子關係重要?孩子是慢慢從錯誤中學習,慢慢成長的,但是關係破壞了,要修復,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從此之後,妙爸居然180度大轉彎,每次對孩子都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和風細雨的方式解決問題。妙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越來越高大。

用一句話總結這件事就是:「每個成功的爸爸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媽媽!」

GIF

不過在給孩子制定規則和給孩子視野上面,毋庸置疑:妙爸一直都是家裡的NO1,他是孩子心中的權威。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闡述的一個觀點,我特別贊同,他說: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

母親的良知對他說:「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父親的良知卻說:「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後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

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論相反,人不是通過合併父親和母親,從而樹立起這兩個形象,而是把母親的良知建築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築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

成熟的人既同母親的良知,又同父親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儘管兩者看上去互為矛盾。如果一個人只發展父親的良知,那他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展。

要讓孩子發展愛的能力、理智和判斷力,需要放手讓孩子去嘗試,讓孩子在規則範圍內敢於做自己。

21歲就連續在《Nature》上發表兩篇論文,解決了困擾全球百年難題的曹原從小就是個課堂愛接話、插話、跟老師理論的孩子,在學校甚至把老師的講台都拆了,在家設立了實驗室,把媽媽的銀鐲子放進硝酸里合成硝酸銀......他所做的這些都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學校校長的賞識,正是家長和校長的敢於讓他做自己,才讓這位天才少年沒有被打壓,沒有被埋沒而熠熠生輝。

而與此相反的例子,有北大留美高材生拉黑父母,12年不歸,並寫了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控制與傷害。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她應該過的是她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迎合父母的意志。妙妙雖然是個普通人,但是她也是一個敢於做自己的人,比如:

我一天跟我家的宣傳委員說:「我建議你出黑板報的時候,把班上同學的作品放上去,這樣同學們看到自己的作品,既開心又更有前進的動力。」

可是我的建議居然被否了,她說:「您的建議雖然很好,不過我並不想這樣,因為我並不是這麼設計的。」她還在這句話的後面加上了一句:「您的想法並不能取代我的想法!」

真是女大不由娘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小學啦 的精彩文章:

TAG:上小學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