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科技創新的兩個優勢和兩個短板

中國科技創新的兩個優勢和兩個短板

中美貿易大戰剛剛打響,無論結果如何,中國要謀求繼續發展就必須避免將來在高技術方面受制於美國,因此就需要大力提升我國科技創新的能力,從源頭上解決高技術和工業化持續發展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特彆強調:「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

科技是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自信必然包括科學自信和技術自信,這是創新型國家必不可少的。能夠產生原創性的「科學知識」就是具有科學自信,而能夠做出原創性的「先進技術」才能具有技術自信。因此,科學自信是基礎,技術自信是表現,而擁有顛覆性技術才有真正的技術自信。有了包括「科技自信」的全面文化自信,就一定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新一輪顛覆性科技革命中,我國科技創新各有兩個優勢和短板。

優勢一:青年隊伍紅利,發展潛力巨大

我經常到很多國家訪問,對於老牌科技發達國家科研隊伍的情況有體會。俄羅斯的科研隊伍嚴重老化,歐洲和日本也差不多這樣。美國好一些,主要是有留學生、外籍博士後和移民的補充。

中國恰好相反,得益於經濟穩定發展帶來的科研經費的持續增加,科研隊伍生機盎然。我比較熟悉的航天領域和空間科學領域,隊伍的平均年齡持續降低。

比如我所在的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博士、碩士所佔比例分別為64%和25%,但是平均年齡只有36歲。我認為,青年隊伍紅利是我國航天領域和空間科學領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每次看到他們,我就對我們的空間科學事業和中國的未來充滿了自豪感和信心!

但也有危機,高強度和高壓力的工作沒有給他們帶來合理的收入,住房和子女教育帶來沉重的壓力,不斷有優秀的年輕人改行流失。要從體制上想盡辦法改善青年科技人員的待遇、生活條件和工作機會。中國特有的科研隊伍的年齡紅利,是我們相對於歐美日的主要優勢之一,一定要想盡辦法把他們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年輕人的創造力發揮出來了,就一定會有顛覆性的創新。

優勢二:決策堅決果斷,實施雷厲風行

我們的制度優勢使得政府決策時堅決果斷,不像歐美日那樣拖拖拉拉,甚至換了政府或者僅僅是由於黨派鬥爭就會把前面的重大決策推翻。美國的超級超導對撞機被取消,載人登月反反覆復不能決策,火星計劃改來改去,就都是這樣造成的。

同樣,這種優勢也能夠保證重大項目的有效實施。嚴重拖期和超支在中國並不常見,但在歐美日司空見慣。這也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科技快速進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我最近在領導一個大型空間天文國際合作項目,增強型X射線時變和偏振(eXTP)空間天文台,這是一個旗艦級的空間天文台,水平屬國際領先。但由於研製計劃是按照中國的航天規範制定的,歐洲合作者認為根本不可能完成。我請他們了解了一下中國這些年航天和空間科學項目實施的情況,他們就服了。之後美國也提了一個類似的項目,也想和歐洲這些科學家合作,但是制訂的發射計劃比我們要晚幾年,因此歐洲團隊就堅定地和我們合作。雖然科學思想和項目概念是我們先於美國提出來的,但是在空間領域極為強大的美國在科學和技術基礎等各個方面都遠遠優於我們,真的是制度的優勢才能夠保證我們在和美國的競爭中不至於一點機會都沒有。

短板一:基礎科學薄弱,缺乏原始創新

儘管經過了快速發展,但從整體上來講,跟蹤性技術發展得很快,科學的基礎還是很薄弱。科學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源泉,科學基礎薄弱,顛覆性技術就很難甚至冒不出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就在於基礎研究的經費比例偏低,大概只有5%左右,而就是這5%,還包括基礎性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和美國的17%左右相比少得可憐。

這並不是決策失誤,到目前為止還算合理。因為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主要是在追趕歐美日。人家有了技術,我們跟著做效率比較高。再加上我們的制度優勢,集中力量在高新技術方面高強度攻關,這樣能夠快速縮短差距。

但是差距縮短到了一定程度,甚至在某些技術領域我們還走到了前面,問題就出來了,那就是沒有原始性創新,就難以有顛覆性技術,就只能跟著人家,一旦走到了前面,就迷失了方向。我們差不多就到了這個程度了。

只有大幅度增加基礎研究的投入才能在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到了我們產生科學知識,而不只是消費西方產生的科學知識的時候,我們的原始性創新、顛覆性創新,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了。這樣我們就有了堅實的科學自信和技術自信,「文化自信」就會更加完整和強大。

短板二:機制急功近利,頂層設計不順

實事求是講,不想有政績的領導不是好領導。但任期就那麼幾年,因此只能做短平快的事情。所以是機制使得急功近利泛濫。在科技領域,存在科研體制和科學研究計劃頂層設計不順的問題。

一方面,科研機構分類不清楚。比如中國科學院成立時本來是國家隊,主要是為了完成國家的重大科研任務而設立的,但是逐步演變,現在需要自負盈虧到處弄經費搶項目,要和大學直接競爭。事實上,經過知識創新工程,科學院的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中科院自主安排的很多重大任務也都是站在國家層面考慮和安排的,應該提升至國家級的項目。

同時應該考慮將中科院的很多研究所凝聚成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實驗室,著眼長遠和重要的目標,這樣才能真正促進重大創新成果的產出。

另一方面,正如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吳季研究員最近一直強調的,有些科技領域需要國家長期的定向持續支持,「兩彈一星」就是極為成功的例子。我們國家現在有很多專項,這些專項的執行期往往比官員的一個任期要長得多。這些專項的實施對於保證我國科技的長期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急功近利。但是這些專項很多都是圍繞技術目標而設立的。儘管大部分基礎科學研究的確需要自由探索,但是有些重要的基礎研究領域必須有長期的定向持續支持。

空間科學就是這樣的典型,因為一個重要空間科學項目從提出到實施完成,通常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因此歐美日都有一直持續的空間科學的專門計劃,相當於沒有結束期的國家層面的「專項」。我國目前唯一的系統性的空間科學計劃就是中國科學院的戰略性先導專項裡面的「空間科學先導」任務,以五年作為一個周期論證實施,無法充分發揮我國的航天技術的優勢保證我國空間科學的長期健康發展。

空間科學的產出雖然是以重大科學成果為目標,但是產出的並不僅僅是科學成果,實際上對於航天和很多顛覆性技術的帶動性極強,這也是歐美日設有國家層面的空間科學長期計劃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國有必要儘快啟動實施「空間科學長期專項」計劃。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來源:知識分子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縱貫七省,世界最長重載鐵路開始全線鋪軌
世界最高水平!中國正在研製「超級風洞」,可模擬25馬赫高超音速!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