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賣掉北京一套房才拍出的良心片,真不容易

賣掉北京一套房才拍出的良心片,真不容易

這些年,中國電影成為了資本熱捧的風口。

導演為了實現夢想,賣房拍片的現象已經不多見了。

但也有例外。

魚叔今天要說的導演張景,就是賣掉了北漂20年才攢下的房子,拍了一部紀錄片——

尋找手藝

誠如海報所言,這是一趟真誠的溫暖之途

導演張景賣掉房子,帶著兩個朋友,跑遍中國23個省,結識199位手藝人,記錄了144項傳統手工藝。

帶來了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8的紀錄片。

現在看來,張景想拍一部有價值的紀錄片的夢,可以說是實現了。

可當初,四十歲的他,和哥們兒從北京出發時,一切還只是個未知數

都說紀錄片門檻低,但怎麼著,攝像師和錄音師是最起碼的配置吧。

可這部紀錄片呢?

沒有專業攝像師,司機上。

沒有專業錄音師,朋友上。

沒有任何經驗的兩個門外漢,只學會開機和關機,就上崗了。

整部紀錄片沒有一個鏡頭是演的,全部抓拍

而導演真正的工作,只是在後期,把268個小時素材變成212分鐘的成片

可就是這樣一部野生紀錄片,卻讓很多人為它拍手叫絕

2014年,他們從北京出發,幾乎繞了中國整整一圈

剛開始,他們去雕刻之鄉河北曲陽拍石雕,連去哪裡拍,拍誰都不知道。

而第二站要拍的桑皮紙作坊,也很不順利。

到達時,所有的作坊都已廢棄。

一位老人看他們不容易,就給他們看最後一捆桑皮紙。

接連受到打擊後,他們開車去了甘肅龍灣村拍羊皮筏子。

在拍羊皮筏子的製作過程中,他們的狀態也漸入佳境。

接著,前往新疆的烏魯木齊

整部紀錄片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從北京到新疆,從新疆到西藏,從西藏到雲南,從貴州到湖南,往南再往北。

在這趟奇妙的旅途里,他們尋找拍攝了199名手藝人的故事。

托合塔吉·拜克爾,他們找到了繡花粘的大姐。

下面這個花粘,大姐一個人要四個月才能做完。

每一根羊毛線怎麼搓都是有講究的。

大姐對於手藝的理解非常純粹:「就在牛皮紙畫下來,看好看不好看,然後綉」。

這些毛氈的顏色都是大姐自己配的,而毛氈的各種顏色也是她自己用顏料在鍋里熬的。

不敢相信這樣平凡的大姐,做出來的毛氈竟這樣美。

到了新疆,就不能不去喀什

眼尖的觀眾發現,紀錄片捕捉到的很多風景很像電影《追風箏的人》當中的畫面。

還真被他看出來了,喀什正是電影《追風箏的人》的取景地。

在喀什的大街小巷,生活著無數的手工藝人。

當地唯一做陶罐的吐爾遜江·祖農一家,就住在這兒。

還有做英吉沙小刀的一家人。

就是這樣一把小刀,卻有著非常繁雜的製作過程。

每一步工藝,都伴隨著危險。

一個不小心,砂礫就進到了手藝人的眼睛裡。

雖然危險重重,但當最後看到成品時,卻讓人吃驚。

不敢相信,這把小刀剛開始,只是一些銅片、鐵皮、塑料和貝殼。

在新疆的拍攝,讓導演看到了拍出一部偉大紀錄片的可能性

除了團隊狀態越來越好之外,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

新疆人民的好客一直是遠近聞名的。

當導演一行人跑到一位老爺爺家採訪時,老爺爺就把家裡一半的雞蛋都煮給他們吃。

當他們在屋頂拍喀什全景的時候,遠處一位大叔叫他們過去。

大叔說:「四年來,只要是拿著攝像機的人,我都叫他們過來。」

原來是因為這個房子在全喀什視野最好。

也就是在這個屋頂,紀錄片拍到了精美絕倫的喀什日落

離開新疆,拍攝的下一站是整個西藏地區鍛造佛像技術最高的一個工廠。

下面這座佛像,就是「煅銅大師」土丹用一張銅板,一錘一錘敲打出來的。

打造一尊佛像,不僅外形要準確,很多細節更是不容忽視,難度極高。

多虧了宗教生生不息的緣故,西藏有很多手工藝都傳承了下來。

在宗薩寺下的麥宿村,就有非常多藏族地區的經典手藝。

這裡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謀生方式,所以整個村子沒有年輕人出門打工。

有的人家負責雕花。

有的人家負責煅銅。

有的人家給寺院畫唐卡。

還有的人家製作藏葯。

雖然他們靠手藝謀生,但若是窮人看病,則不收費。

在這裡,手工藝人都被要求不能抽煙,喝酒,殺生。

時間一久,整個村子的人都做到了這些。

離開西藏後,導演一行人來到雲南三台山鄉,找到了84歲的李臘補老人。

李老是當地一位受政府保護的手藝人。

他不僅會吹拉二胡,彈三弦,吹葫蘆絲;

最重要的是,他還會一種即將滅跡的技藝——水鼓。

「最後一位、唯一的。」

在中國,這樣的老人實在太多了。

80歲的坎溫,就是村裡製作油紙傘的最後一位老人。

每天,他都坐在角落做油紙傘。

他身材枯瘦,看起來就像他手裡的傘架一樣,但他從來沒有停止忙碌。

唯一的休息就是,在手工間隙抽一根旱煙。

遺憾的是,坎溫老人在片子播出後一個月就去世了,這門技術也隨著他一起,沒了。

貴州小黃村造紙有兩個老奶奶,叫「真和養號」,她們的年歲很大了。

在造紙發達的現代,已經很少有人手工用樹皮造紙了。

採訪的那天,正好是老人們最後一次把剩下的材料全都用完 。

然後,她們打算再也不造紙了。

拍攝間隙,導演用相機給兩位老人拍照。

拍完後的老人看到自己的照片,高興地合不攏嘴:「這下我們的照片可以到北京去了,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呀」。

看到這一幕,大家的彈幕也讓人落淚

兩位阿媽,你們的名字已去到了世界各地。

老手藝的美,讓人動容。

他們往往只有一些簡單的工具,卻有一顆永不停止的心。

美好在他們那裡,變成了日常。

拍攝過程中,導演張景也受到很多觸動,在豆瓣上他也寫了許多拍攝日記。

也像一個「手藝人」,做著一件看起來笨拙,卻閃光的事。

值得期待的是,《尋找手藝》第二部也將籌劃拍攝。

這回,應該不用賣掉房子了吧?

想當初,張景一行人因為拍攝走訪的多是一些偏僻的村落,所以經常只能在各種地方,吃著各種口味的泡麵。

住著90塊錢一天的三人間。

不僅拍攝中資金困難,結束後,紀錄片的出路也讓導演一度傻眼。

從2014年到2017年,經過50多遍的修改,片子算是做出來了。

可是,第一階段找的13家電視台全部拒絕了它

天無絕人之路,B站的工作人員聯繫到導演,截止目前,紀錄片在B站的點擊量就超過了100萬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一溫暖感人的作品。

它沒有任何的「精心設計」,卻為觀看的每個人,帶來了無數溫暖的力量。

因為在這裡,100多位手藝人,在導演的鏡頭下,都留下了永恆的影像。

這些執著的手藝人,是對夢想,最佳的詮釋。

想看的魚友,b站有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立魚 的精彩文章:

今天奧斯卡的所有看點都在這兒了
難得引進一部,不刷可惜了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