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波希米亞玫瑰之地
南波西米亞地區,多是未經污染的森林、湖泊及秀麗的山景,為捷克人公認如「玫瑰之地」般美麗的地方,因受到歷代王公貴族鍾情,所以處處可見城堡遺迹。
契斯凱布達札維﹙Ceske Budejovice﹚,建於1265年是南波西米亞的首府,位居馬歇爾河(Malse)和伏爾塔瓦河(Vlatava)的匯合處。當時是國王普熱米斯爾?輿托卡二世(King Premysl Otakar II)管轄的皇家殖民地。
公元1832年時,是全歐洲大陸第1條鐵路的起點,開往奧地利林茲(Linz),因此帶動周邊地區工商業的繁榮。
(配圖沒錯,當年的鐵路就是馬拉車)
13世紀時城鎮由捷克人建造,但後來德國商人逐漸移入城鎮,因此在1 4世紀時,小鎮已經失去了捷克的風格。二次大戰後,德國將有半數以上德國居民的小城割給捷克。
1945年已少見德國居民,但市街及建築仍帶有濃厚的德國情調,可以說是最具德國風情的捷克城市。
儘管經歷了大火以及政治經濟的變遷,它仍保有大量的中世紀風貌。1992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人類遺產。
捷克最大的廣場──普傑米司拉廣場
普傑米司拉廣場長、寬各133公尺,是捷克最大的廣場。四周儘是美麗的傳統建築,三、四層小樓高,鑲疊鮮艷的紅屋瓦,漆著各色柔和色彩屋牆,每棟建築都有自己的特色。
不管是十八世紀哥德式的拱廊,還是新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等樣式,這裡的浮雕裝飾顯得樸素、不花俏,窗檯、屋檐也都是簡潔的樣式。沒有華麗裝飾的房子,卻透露出寧靜悠閑的風貌。 一樓長長的拱廊做為商店街,最具地方特色的紀念品是碳心鉛筆及波希米亞水晶玻璃。
廣場是市民日常購物和聚會的主要場所。
捷克最大的噴泉──參孫降獅噴泉
廣場中央豎立著一座18世紀巴洛克式的噴泉──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參孫降獅」。於1721~1726年間由波亞米亞的雕刻家所做。
描述舊約聖經中力大無比的勇士參孫。其愛人莎瑪德在一場戰鬥中被參孫誤殺,莎瑪德的妹妹黛莉拉決心替姐姐報復。黛莉拉色誘參孫,將他具神力的長髮剪掉,賣給敵人當奴隸。眼盲的參孫受盡屈辱,終等到頭髮再度長長後,重獲神力。
這座全捷克最大的「參孫降獅」噴泉,不但是藝術品,它還引自伏爾塔瓦河水﹙Vltava﹚供全城飲用,更具調節水源的重要功能。
市政廳
廣場的建築物中,最顯眼的是廣場西南邊、有鍾台,淺灰藍色外觀的市政廳大樓, 這座受波希米亞建築建築影響的大樓造型,建於1555年,1730年時在文藝復興式的市政廳基礎上再增修巴洛克式的立面,加上兩邊民宅擴建,呈現出這樣的雄偉外觀。
中央跟兩側有三個洋蔥型的圓塔,屋頂正中央立有山形牆,邊緣圓弧狀收尾就是波希米亞建築特有的模式。正門上四座雕像分別象徵著「公平、勇氣、智慧、 謹慎」四種美德。不但華麗,也反映出當時人們的價值觀。
古老旅館「Hotel Zvon」
廣場東南側的古老旅館──具有百年歷史的茲芳飯店﹙Hotel ZVON﹚。
二樓餐廳是知名的捷克查理餐廳﹙?eská Rychta﹚,除了烤鴨有名外,牛排也是相當講究,據說請的是法國藍帶廚師親自掌廚。餐廳呈現二十世紀初的貴族典雅的氣氛,一直以來生意興隆、門庭若市,是小鎮用餐的好地方。
廣場西南角是旅客服務中心及市政廳。而東北邊是舊城區的地標-黑塔﹙Black Tower﹚,建成於1577年,高72公尺,除具大鐘報時的功用外,也具監控火災狀況的功能。
黑塔旁為聖尼可拉教堂,建於14世紀,經過多次改建,目前外觀為巴洛克風格建築。
爬上黑塔225個階梯,繞過五座大鐘,登上了頂端的展望台,居高臨下的最佳角度,能俯瞰整個廣場及契斯凱布達札維近郊全景。
讓你回不了家的漂泊石
在「參孫降獅」噴泉旁,往茲芳飯店方向走幾步路的地上,可以發現一塊與其它地上都不同的石塊,上面淺淺的刻有十字。這就是傳說中的「漂泊之石」。1470年,為紀念十位青年為反抗當時政權而在此被處決而設。整個廣場在1937年改鋪上水泥地磚,唯有這一石塊是從15世紀保存下來的。
幾百年來的傳說:只要你不經意踩上這塊漂流石,在晚上十點還沒回到家,那就永遠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到這裡,還是小心的避開它吧!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新的藝術星球分享會微信群開通啦!
(請備註來自微信)
※羅弗敦群島:北極圈以北的冷酷仙境
※在山中小屋種遙望海灣,傾聽森林低語
TAG:artv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