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監控」之下,我們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

「監控」之下,我們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

同樣作為美國科技巨頭的CEO,庫克並沒有對處在輿論漩渦中的扎克伯格表現出惺惺相惜,關於Facebook的隱私泄露一事,他還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庫克批評小扎

3月28日,在接受MSNBC電視台訪談的時候,庫克批評Facebook沒有詳細審查每個使用其社交網路的App,稱劍橋分析獲取的那些用戶數據,正是通過接入Facebook的第三方App泄露的。

同時,庫克表示蘋果在這一環節做得很好,他說「我們會仔細檢查每一個App的細節,而且一直在尋求改進」。庫克還提醒科技公司和監管者,要關注個人數字資料可能被外泄、被濫用等問題,同時他還呼籲更大的數據透明度。

對於數據被「監管」一事,庫克和扎克伯格的觀點殊途同歸。

作為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的「當事人」,扎克伯格在接受CNN的專訪時表示不反對監管,並稱自己考慮的不是要不要監管,而是「怎樣的監管才是正確的」。

庫克則表示,一般來說他是反對監管的,但是「我認為我們已經做得太多了,現在到了監管人員需要考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的時候」。

庫克的發言無可挑剔,只是事實情況好像並不如他所說,蘋果目前好像也在面對著個人隱私處理方面的質疑。

庫克被指「出賣」中國區用戶隱私

Amnesty International(國際特赦組織)3月22日的一篇文章「Campaign Targets Apple over Privacy Betrayal for Chinese iCloud Users」中顯示,該組織正在一些社交媒體上發動了一項活動,敦促庫克不要繼續「出賣」中國區的用戶。

而這項活動針對的,就是前段時間蘋果將數據中心遷移到中國雲上貴州一事,文章中稱遷移的這部分數據,有受中國官方任意的審查和監管的可能,所以蘋果並沒有堅持其所稱「平等對待所有用戶」的原則。

圖片來自Amnesty International

「蒂姆·庫克堅持認為他們對私人數據的保護是安全的,但他並沒有把中國用戶置於其中。」Amnesty International的東亞分部主任Nicholas Bequelin如是說,「蘋果為追求利潤而使中國iCloud用戶面臨巨大的、新的隱私風險......蘋果公司需要更加透明地了解最近中國iCloud服務變化對隱私帶來的風險。」

目前,該組織已經寫信給蘋果,但是並未收到蘋果的回應。

其實不久前還有件類似的事情:Airbnb剛剛宣布會把中國房東的數據披露給中國政府。Airbnb給中國用戶們發了一封官方信,信中稱為遵守中國的監管要求,將從3月30日開始向中國政府披露提供短租服務的中國房東信息。

如此,國外的科技巨頭們面臨著幾千萬幾億的用戶隱私問題,需要好好做做功課,而國內的民眾也在面臨著自己隱私「無處安放」的境遇。

「監控」下的生活

在普及智能與數字化的當下,不管是出於人們對人身安全還是信息安全的要求,數據在監控、監管中起的作用越來越大。比如,現在人們已經逃不開在無處不在的監控攝像頭之下的生活。

無處遁形的,除了違法犯罪活動,還有我們自己。

為了解決交通混亂、行人闖紅燈亂穿馬路等問題,深圳、上海等地的交警已經開始使用一些黑科技。比如在人行道路口安置了一些用來抓拍的攝像頭,闖紅燈的行人若被拍到,他的形象就會在路邊的滾動大屏上循環播放以作警示,一同出現的,還有經過人臉識別技術辨識出的該人身份,及相關數據信息。

有一個叫「行人過馬路闖紅燈曝光台」的網站上,還會有闖紅燈市民的身份信息的公示,當然行人面部、名字、身份證號一般會做遮擋處理。

前不久,網上還流傳過一張聊天記錄,圖中顯示深圳已經開始藉助雲數據來查嫖娼的問題:「如果你經常在深圳開鐘點房,後台會認為你嫖娼,然後發送給附近的派出所......」

當然這可能只是個段子,來源不可考,只是經查,網上還真有一些非官方的網站或者軟體,聲稱可以查到開房記錄,但是目前絕大部分都已經打不開或者被要求下架了。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確實讓不管是事故還是故事都有跡可循。除了一二線的大城市,這樣的「天網」還正在往縣級以下的城市及農村地區布局,比如「雪亮工程」。

「雪亮工程」是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台,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為重點的「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項目名稱取自那句「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即發動群眾,一起觀看監控。

有了這套系統,村民打開電視機或者手機App就能看見村裡幾個重要路口的實時監控錄像。通過這項工程,未來要「爭取實現人人可監看,處處可監視」。所以以後你在村口跟李二花的約會細節,將逃不過全村人的眼睛。

關於個人數據隱私,《紐約時報》文章《如何保護個人數據》中有評論稱:

數據隱私和安全領域需要一點顛覆,顛覆的形式也許是「自主身份」系統,其理論依據是,構成個人數字身份基礎的數據要素的掌控者應該是每個人自己,而非政府和私營企業等中心化管理機構。

想起前段時間李彥宏那句引發眾人聲討的話:「中國人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很多情況下他們願意用隱私交換便利性,那我們就可以用數據做一些事情。」

技術、數據皆無罪。只是不管掌控者們是誰,希望他們帶來的只有安全感而別無其他。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可能很快就要實現了,但願我們能真的「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盒馬會成為地產商們的藍色小藥丸嗎?
再見華為終端CMO,你好張曉雲

TAG:虎嗅APP |